浅析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问题对策

杨 帆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析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帆*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在致力于推进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改革,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凸显的社会矛盾,给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我国的政府应当更好的承担起引导和管理的责任,实行依法治国的方针策略,改善原有政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的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依法治国;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更加的艰巨。从行政工作方面来看,我国政府自身的工作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如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效率不高、行政规范不统一等,这不仅对人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还会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信心降低。为此,我国的政府应当遵循依法治国的相关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就是指政府各部门在履行自身的义务和职责时,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的客观、公正。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依法行政与法治行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项法律制度都是通过这一机关进行表决通过的,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法依据也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得出的。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国家制度决定,我国政府部门必须依法治国。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赋予人民合法的权益和利益是不容侵犯的。而人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机关,对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法行政情况具有合法的监督和管理权。要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制定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行政机关的权利滥用,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二、依法行政的具体内容

(一)行政职权法律规定

所谓的行政职权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能够行使的权利。这些权利不是可以随意行使的,而是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一般是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进行规定的,其中包括行政执法的性质、内容、程序等。行政机关在进行执法时,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否则就可以被视为违法的行为。行政权力的获得是通过法律进行授权的,没有经过授权,行政机关是无法进行执法的。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力是必须履行,不可放弃的。这一点正是行政执法权与其他权力最显著的差异。对我国的公民来说,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表示禁止的行为都是可以行使的,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可以放弃的。

(二)行政规范法律保留

行政规范法律保留是指宪法和法律将部分事项保留在立法机关,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进行管理,并且只有通过立法机关的授权,行政机关才能进行执行。保留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绝对保留是指行政事务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进行规定,凡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事务,行政机关都不得执行。而相对保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特殊的法律事项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进行规定,这种情况下,这些行政事项也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效力法律优先

行政效力法律优先也被称为法律优位。法律规范有很多种形式,并且不同形式的法律规范是处于不同的层次和级别的。行政效力法律优先是指法律效力是高于法律规范的。具体的来说,就是任何形式的法律规范都不得与现有的法律规定相冲突,其中也包括各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次,当现有法律中没有规定,而其他法律规范中已有规定时,当法律也对此进行补充时,应当以法律规定中的内容为准。最后,在制定法律相关事项时,现由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法律规定,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经批准后才能正式成为法律规定。

(四)行政行为依据法律

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别,分别是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抽象行为是指行政法律中所规定的行为,具体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但无论是抽象行为还是具体行为,在执行行政行为时,都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其中,对抽象行政行为来说,法律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指定的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和行政制度。这是因为,这些行政法规和行政制度也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所指定的,也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而对具体行政行为而言,其行为依据应当是以法律为主,其他法律规定为辅。这里的法律是狭义上的概念,也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指定的法律。从形式上来看,这里的法律包含两种形式,即实体法和程序法。这两者在法律中的地位是同等的。换句话说,在进行行政执法时,既要符合实体法,又要符合程序法。

(五)权利责任相统一

依法行政的另一个重要的准则就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也被称为权责统一。权利和责任是职权的两个要素。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就决定了其拥有的职权是责任和权利相统一的。在行政机关的具体工作工程中,要真正履行好依法行政的原则就要将权利和责任更好的统一起来,实现权责的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倾向是需要避免的。首先是吧行政权利和公民权利这两个概念相混淆。公民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行政权利是不可放弃的。行政机关不能凭借自身的意愿来履行行政权利。若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权利,那就是行政不作为的表现。第二种要避免的倾向是本位思想,即过分突出行政机关的权利,而忽视了行政机关的责任,导致权责的不统一。这种倾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行政乱作为,容易产生行政权利的滥用,降低人民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因此,对行政部门来说,权利和责任是一个统一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行政机关只有在行使行政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才能更好的行使自身的职责。

三、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社会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风险易发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制约更加的眼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治国方针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部门更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积极执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方针,建设一个文明法制的和谐社会。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行政机关数量繁多、结构复杂的国家,并且行政事务涉及的管理层面很多,因此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公民权利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若行政权利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不仅人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甚至会损害人民的利益。地方各级政府是实施行政管理的最主要力量,政府是否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其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建设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成败。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行政事务复杂繁琐,在进行行政活动时,必须有良好的效率保障。这就难免会与依法行政的原则产生一定的冲突。因为依法行政的规定要求,在进行行政事务时,下级部门必须服从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一环

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依法治国更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体现在行政上就是要求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法律的权限内行使职责,不滥用权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行政权力的行使状况对人民乃至国家的利益都有极大的影响。若行政机关能够依法行使职权,那么人民的权益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人民也会更好的拥护和信任政府。若行政机关违法行政,那么人民就会丧失对政府的信息,依法治国就成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的方针战略,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保障。

(三)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所谓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主体之间密切联系,融洽相处。社会的稳定是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很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如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就业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很多问题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已经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对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政府在法制观念上也要有相应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水平。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国政府在法制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行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距离法制国家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当前,我国行政部门工作上主要的缺陷在于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完善,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地区还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法行政的关键就在于政府部门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否真的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依法行政是建设品质社会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的主要难点在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低收入者相对集中,生活状况也相对较差。要建设品质社会关键在于能否有效的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当履行依法行政的义务,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的工作人员则应当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在制定行政决策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确保决策结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符合法律的规定。除此之外,政府要设置良好的救济渠道,使得一些由于行政执法不当造成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补救和解决。通过实行法律来规范各种行政行为,使得行政权力在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下。行政管理的过程也要实行公开化,工作人员要依法办事,以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五)依法行政是建立现代政府的必由之路

人民心目中值得信任的政府应当是廉洁、守法、务实、高效的。这就要求对行政部门的权力进行严格有效的制约。行政权力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容易产生腐败的,要有效的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就要建立起公开、透明的监督制度,实行政务的公开化,确保人民群众对行政事务有良好的知情权。政府则应积极响应政务公开的相关规定,及时公开工作的内容和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构建“阳光政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腐败和暗箱操作等问题的产生,确保政府的各项工作能够更及时有效的完成。

四、结语

依法行政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执法权。在此过程中,必须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任何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事都不得进行,否则就会被视为非法执政。建立一个法治、民主、高效、廉洁的政府是我国的目标,为此,政府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内涵和意义,将依法行政的相关准则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借鉴和吸收他国依法行政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行方针。

[参考文献]

[1]袁海龙,何荣华.依法治国语境下的专利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5(02):22-23.

[2]许海龙.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05):55-56.

[3]贺建安,谭礼塘.试论乡镇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1(07):14-16.

[4]严书翰.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纲 四中全会三大理论创新亮点[J].人民论坛,2014,31:22-25.

[5]林旭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J].福建理论学习,2014,11:20-21.

[6]王学栋,杨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深化我国司法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04:39-44.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20-03

*作者简介:杨帆(199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问题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走,找对策去!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