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的三大作风建设及其基本经验

2016-02-06 04:59贺杰娟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延安时期作风建设

贺杰娟

中共湖南省湘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南 湘潭 411400



延安时期党的三大作风建设及其基本经验

贺杰娟

中共湖南省湘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南湘潭411400

摘要:延安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作风建设;基本经验;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的作风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党的政治方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一时期,我党在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延安作风形成。延安时期的大大作风建设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党取得的各项胜利当中,我党的优良作风传统都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执政党的党风时刻关系着党的形象,也影响着党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历史关键时期,我党更应该对延安时期的作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汲取其中优秀的历史经验。同时,借鉴延安时期党风建设的基本经验,改进当下的党的作风建设工作,从而提高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有效性。

一、延安时期开展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背景

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诞生和发展的,它从一开始就肩负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使命。在政治方面,延安时期的中国社会主要存在两种斗争形式: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此时,中国共产党的两大主要任务是反抗日本侵略者、反对国民党的反共妥协和独裁统治;而此时党的两大目标是实现民族解放与民主自由。在经济方面,这一时期延安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本就恶劣,再加上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经济困加重。而延安时期正值抗战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对延安的经济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国民党采用的封锁包围政策使得延安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正值经济方面的内容足以说明斗争形势的严峻,随之凸显出来的还有党的作风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左”倾错误

在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之前,中国中产党内曾出现过多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其中,以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最为重大,破坏性最强。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党内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被终结,但在思想、政治路线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左”倾思想仍然在党内有着深厚的根基。随后,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正确的领导,此时进行作风建设意义尤为重要。

(二)作风上存在不良习气

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相比,延安时期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局部掌管了政权等。但依然存在部分人员表现出意志力薄弱的一面,他们背弃了艰苦奋斗的基本精神。加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沾染国民党的作风,在部分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不良作风。一是官僚主义滋生、二是干部脱离群众、三是调查研究不够、四是有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倾向。在1948年的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讲话当中,马文瑞对当时存在的作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讲话中列举出来:贪污腐化严重;非法搞钱、走私、做生意;部分干部以出发到前方去带牲口为由谋私利;娶老婆花大笔的钱;浪费公款公粮等。

(三)形势上有客观要求

1941年至1942年是我党所经历的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侵华日军将我党的根据地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日军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对根据地的生存条件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而这一时期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也提高了反共活动的力度。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整顿党风、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是促进我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达到高度统一的有效方式。在这种研究的显示条线下,我党迫切需要党的作风建设。

二、延安时期党的三大作风的系统形成

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党中央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党内人士开展了教育活动,这一时期所开展的主要党内教育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与策略教育、党性教育。通过党内教育提高了党内人士的思想觉悟。在1942年2月至1945年间,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开展。这次整风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即通过整风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一时期的整风运动妥善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较为严重的思想作风问题,成为了一项伟大的创举。

(一)三大作风的确立

我党的优良作风系统在延安时期得以形成。这一时期,我党的革命实践逐渐深入,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党风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在党风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下,三大优良作风系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扬。延安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多部有关党风建设的著作,例如:《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等。同时,还开创了加强党风建设的新形势,及采用整风运动促进党风建设。这一时期,众多重要的理论被提出和运用,例如: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同时主张扩大党内民主,全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民主作风得到发扬。在教育方法上,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工作及领导方法上,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上多种理论都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党的优良作风就是在以上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延安整风取得显著的成效,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被概括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致此,三大作风确立,党风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阶段。

三、延安时期三大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三大作风经理了历史实践的检验,在三大作风的领导下,我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延安时期的三大作风为以后我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要从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重视作风建设

党的三大作风建设是在我党艰苦的条件下形成的,在凝聚党心民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党执政以后,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中国共产党有条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党脱离群众的风险也加大。党风直接反映了党的形象,与党的生死存亡有密切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建设需要围绕“三大作风”开展,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同时,需要在党的生死存亡方面,加强党风建设,将党风建设作为具有战略高度的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二)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来开展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的贯彻。这是因为党的作风建设受到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的影响极大,以往的历史经验表明,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

(三)要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来推进作风建设

多年来,中国中产当不断丰富自身的革命经验,始终坚持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丰富思想理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逐渐形成,逐渐丰富了我党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在以上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获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并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重大的现实效果。由此可见,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需要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促进政党先进性。

(四)围绕党群关系建设加强党风建设

党的作风问题反映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党的作风也体现了我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在延安时期,我党与人民之间是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的党民关系被历史实践证明是促进党风建设的有效方式。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这一密切的党民关系逐渐发展并得到传承,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党执政后更应该对良好的党民关系进行继承和发扬,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与建设良好党民关系为核心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维护与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党群关系作为最根本的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五)要坚持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来贯穿作风建设始终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要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也要注重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健全,更要注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供可靠保障,实现真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为坚持、弘扬和发展党的“三大作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3.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刘少奇选集.上卷.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人民出版,1985.

[4]李瑞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2008,8,30(4).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37-02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延安时期作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