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及优化策略——以宿迁市实验小学地方戏为例

2016-02-06 04:59徐文畅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优化策略

印 鹏 徐文畅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及优化策略
——以宿迁市实验小学地方戏为例

印鹏徐文畅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教育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课程。本文采用实地观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宿迁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地方戏的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状况;优化策略

校本课程是响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同时还要对当地社区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校本课程的思想起源是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自此以后,校本课程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就校本课程于国内而言,也并不稀奇,很多学校都已经对其进行了开发,只是还有很多的教师还没有积极参与,并没有对校本课程进行强有力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学校、利于学校和基于学校,而校本课程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扬学校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校本课程实施现状

对宿迁市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的具体的实施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总共发放了200份的问卷,收回调查问卷143份。就所有的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得出,宿迁市的实验小学可以说是试试校本课程整体情况较为良好的,根据实地观摩课堂教学和问卷调查得出,宿迁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不够重视

学校领导虽然积极倡导开设地方戏这个校本课程,从保护与传承宿迁地方戏淮海戏和柳琴戏的角度来看确实促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所属领导机构,分工也不够明确,学校领导的义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应有的责任也无法完全承担。并且,学校缺乏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没有对相应的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师做好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所以相对来说,并没有一个比较相对应的完善的评价体系。

(二)学校教师自身专业化素养欠缺

担任地方戏的老师是学校的音乐老师,虽然对宿迁地方戏有一些了解并且也能唱很多片段具备了教小学生宿迁地方戏的能力,但是由于自身是音乐老师有特定的音乐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系统的学习宿迁地方戏之中,以及没有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连续性地系统化的指导。导致这门课程只是带着学生欣赏和了解宿迁地方戏的层面上。教师对于自身这方面的专业发展始终停留在初级层,与传承和发扬地方戏的校本课程目标相去甚远。

(三)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不高

校本课程首先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宿迁市实验小学地方戏这门校本课程对学生前期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中后期无论是老师亲教唱地方戏还是欣赏影视作品,少部分学生课堂上拿语文数学作业来做,有些学生直接看课外书。说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改变。67%的同学比较喜欢这门课,73%的同学认为这门课没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13%的同学认为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家长对校本课程认识不足

家长对于学校的课本缺乏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大多数家长眼中,校本课程的开始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占用了他们学习语数外的时间,而且还不利于学生自我兴趣的培养,对校本课程的开设表示反对;还有一部分的家长认为校本课程的设立对学生的日常休息和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的家长认为设立校本课程并没有参考学生的需求,只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考察而做出的决策,是为了表面特色而开设;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对校本课程一无所知。

二、校本课程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课程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就基础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而校本课程的开展则是以打好学生基础为目的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能够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在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树立适合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为发展和服务的主体,以学生为基础建立基本的价值取向。而且要面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即建立长效机制,在各年级间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各方面能力逐步提高。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设立校本课程并不是毫无依据的,我们需要从自身学校情况出发,不仅仅要对教师资源的实力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关注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学校的设备,资金等等。同时另外我们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立来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就校本课程来看,其主体性主要是体现在对课程的开发以及具体实施中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其中,体现其主动性,同时还必须团结协作,促进教师意识的提高以及能力的锻炼,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这样校本课程才能够得到更加好的开发。另外,还需要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反馈,这样才能够对校本课程进行完善和优化。

(二)改善课程实施内容

1.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个或者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等不同主体的参与和配合。学校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需要形成两条网络体系:一个就是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年级组——教师——学生管理体系;还有一个就是科研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例如成立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主任、班主任、有特长的相关教师为组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2.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相对应的一些组织;(2)通过学生座谈的形式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3)通过比较全面的评估以及分析来确定校本课程的整体的目标,对其结构进行制定(4)确立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南。(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教材;(6)向学生公布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一些介绍;(7)组织学生对课程进行选择;(8)对校本课程进行确定;(9)形成整体的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0)任课老师来进行《课程标准》的具体拟定。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64-02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优化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