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汉谚语中的宗教元素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谚语文化差异

胡 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浅析俄汉谚语中的宗教元素

胡艳*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层面,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谚语作为语言一个重要的成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底蕴,它反映出了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宗教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思想和观念在俄汉谚语中的影响进行探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俄中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

关键词:谚语;宗教思想;文化差异

谚语是各民族智慧凝结的结果,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作为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谚语的影响十分重大。分析俄汉谚语中的宗教元素,有利于了解俄中两国民族心理、精神生活,进一步加深对两国民族文化的理解。

一、俄语谚语中的多神教、东正教元素

10世纪前,古斯拉夫人大多信奉多神教,他们认为神灵无所不在,并把所有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的作用,因此在古罗斯的多神教体系中,水、火、风、雷等拥有无穷的威力,但往往伴随着灾祸。俄语中有很多类似的谚语。例如:

(1)Пока гром не грянет,мужик не перекрестится.天打雷,人才祈祷。

(2)Согнём,сводой не поспоришь.莫要与水火争吵。

古斯拉夫人对太阳、大地格外亲切,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无关联,俄罗斯地处高纬地区,几乎终年严寒,因而对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自然是期待和崇敬。而作为衣食来源的大地,人们更是敬意有加。

(1)Солнышко на всех ровно светит.阳光普照大地。

(2)Земель качёрная,а белый хлеб родит.黑土地长出白面包。

东正教在10世纪中叶由拜占庭传入基辅罗斯,公元99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率先受洗加入东正教,并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因此俄语中有很多谚语是受了东正教的影响。其中表达人们对上帝的无限敬仰的谚语有:

(1)Жить-богу служить.人生在世,听命于上帝。

(2)Кто любит Бога,Добра получит много.热爱上帝,定能幸福。

俄罗斯人认为,上帝掌控着绝对的真理,上帝的话就是真理的支柱和基础。因而,对绝对真理的寻找成为了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典型特点。如:

(1)Правда не на миру стоит,а по миру ходит.真理不停歇,到处溜达着。

(2)Кто правды ищет,того Бог сыщет.谁找到真理,上帝也就找到了谁。

此外,东正教对俄语谚语的影响还体现在日常习俗,如宗教节日,对数字“三”和“七”的偏好等。

(1)Без блина не масленица.吃饼才算过节。

(2)Семи пядей во лбу.聪明绝顶。

(3)До трёх разпрощают.恕不过三。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文化影响着语言,语言承载着文化。俄国的宗教思想强烈地影响着俄罗斯语言的进程,因此,在俄语谚语中不难发现多神教和东正教的宗教印记。

二、汉语谚语中的儒教、道教、佛教元素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为主,它们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语言文化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一种语言交际方式,谚语中渗透了一定的宗教底蕴。

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汉语谚语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儒教思想中有“忠、孝、仁、义”这些美德,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谚语。如“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孟子提出“性善论”的学说,认为人性是善的。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汉语中有一些劝诫人弃恶从善的谚语。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我国原创的宗教——道教,其建立与发展十分悠久。记录道教思想的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学艺术遍及城乡,世代传承。除神话、传说、歌谣之外,谚语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道教的根本理念就是老庄之道,即天地人乃至万物,皆须法道。因此道教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刚柔相济”“物极必反”。同时,道教崇尚修道成仙,谚语中也有引用仙人形象的,以此表明这种人生道理。如“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诚”。然而有关此类的谚语,是借助仙人的形象来进行对比:“神仙也有三个错”、“神仙也怕脑后风”、“神仙难医烧箕臌”、“神仙也要打磕睡”;或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神仙指一指,凡人做到死”,等等,以此来象征影射旧世界的阶级对立,或提升平民百姓的自尊自强精神,蕴含深刻的道理。

佛教存在中国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它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经过长时间发展,逐渐本土化,并且对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广泛深远。汉语谚语中也有反映佛教思想的谚语,例如劝诫人改过向善,也指后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的谚语,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博爱,以世间之苦为苦,如谚语:“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教中,人的生命有轮回之说,即

“生死轮回”与“六道轮回”。所以汉语中有谚语:“今生不修修来世。”“三世轮回”中也涉及人畜之间的更迭轮回。要是作恶,来世投胎会变成畜生。佛教还认为人的行为能够对今世和来世起到影响。因而有谚语:“善恶终有报。”

三、结语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谚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包含了人世间最平凡有深奥的哲理。通过对俄汉谚语中宗教元素的进一步认识,不仅增进了俄中宗教文化可差异的了解,扩大视野,还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荣,张宏莉.俄罗斯谚语和俗语中的宗教文化色彩[D].西伯利亚,2010.

[2]胡振东.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D].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中图分类号:H35;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70-02

*作者简介:胡艳(1992-),女,汉族,吉林双辽人,辽宁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谚语文化差异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谚语趣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谚语趣画(二)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