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探析

2016-02-06 04:59桑延海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继承创新

桑延海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探析

桑延海*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为突破口,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融合,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从而解释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传统哲学;继承;创新

毛泽东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究中国新出路、解放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其逝世后,毛泽东哲学曾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掀起了对其哲学的三次研究与思考。毛泽东哲学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众多,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解释和说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哲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再次重温毛泽东哲学,对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一、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是同传统的封建社会相融合的产物。虽然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着落后、守旧的部分,但其中也蕴含中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精神和哲学内涵。毛泽东在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中国传统哲学中优秀的民族化内涵批判继承,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毛泽东哲学。

(一)毛泽东批判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矛盾学说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在中国古代讲解兵家哲学的巨著中,《孙子兵法》有着其他书籍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感,这部以战争为背景、体现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文学巨著,代表了战国时期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辉煌时期。作者孙武主张两国交战,指挥人员应当做到对战局的全面了解,通过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将事物中的对立两端相互转化,也就是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毛泽东通过解读中国传统古书,在继承传统的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古代辩证法有了创造性发展。毛泽东虽然坚持古代“一分为二”的观点,但又为此增加了新的内涵。其不在仅从数学角度说明,而是认为“一分为二”本身就是辩证法,这一论点的提出,使得辩证思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更加大众化。毛泽东在改造“理一分殊”思想的同时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其坚持矛盾就是坚持共性与个性的问题,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深刻解析矛盾特殊性、普遍性、共性和个性四个概念的内涵以及联系与区别,从而将中国古代矛盾学说发展到辩证法的思想之上。

(二)毛泽东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思想发展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较早的发展历史,当古希腊文明进入哲学繁盛时期之时,在遥远的东方古国,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以及哲学命题。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等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开始。在这一时期,以形神关系为重点的讨论开始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上千年的著名争论,通过流传下来的史书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主张坚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古代朴素唯物论者的诉求。随着封建社会的进步,宋明理学出现后,各方争论又转向“理气之辨”。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其主张人们要知理守理,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听从统治者的统治,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然而唯物论者反对宋明理学家们的主张,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并批判理学家们对道德的夸大行为。

毛泽东在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之上,继承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论断体系。毛泽东追求的“实事求是”是坚持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出发,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处理事务,做到与自然规律相结合,从而保障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以客观的事实指导人的行为来保证最终任务的完成;同时,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析也体现了认识论与唯物论的统一,实事求是指导人们必须坚持实践,通过理性的分析,从实践中总结认识,再将这些认识用于实践,以此不断循环,最终做到对事物整体面貌的把握。因此,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文化中对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片面认识,最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三)毛泽东改造了中国古代的民本哲学并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统治者一直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无论是在衣食住行、还是权力的享受中,“王”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一切,人民处在社会的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然而,与此相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却重视人民的力量,提倡民本思想,虽然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仍然需要取得民众的支持,“民意”尤为重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其后,经过历朝历代哲人论断的不断提出,例如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他论述了人在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的能动作用,使得民本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发展。

毛泽东在吸收前人言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之上就民本哲学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改造,从而产生了将“人民群众”作为中心的政治观。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提出中国共产党指挥的军队,将以解放人民为中心,这是一支一心为人民、一心依靠人民的队伍,通过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因此,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人民群众”论断。首先,其科学的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概念,并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生产活动以及文化创造中的关键作用,只有顺应人民群众的统治者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并论述了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引导、发挥人民的力量,从而赢取中国对内对外战争的胜利。最后,毛泽东还强调中国共产党要走人民群众的路线,以此稳定党的根基。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在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还对其进行了创新,并不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毛泽东结合中国古代的知行学说并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先贤重视知行关系、强调君子慎言慎行,从先秦时期就开始的知行探讨历经几千年,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例如“知行难易”,此说法出自《尚书》,强调“知”较为“行”更加容易;后来,又出现了“知先行后”之争,此说法最终成为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因此,即使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发展中,古人也没有认识到正确的知行关系,仅从独立的角度形成了片面的观点。

毛泽东对上述知行关系进行整理和疏导,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知行关系进行创新与发展。首先,从词意开始,毛泽东对“知”、“行”进行了新的阐释,所谓的“知”,就是指经验;所谓的“行”,就是指实践。他强调人的“知”来源于“行”,离开了实践的认知是不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到真理的本来面目,这种实践与认知之间的反复循环最终构成了更高层次的理论认知。毛泽东思想在对实践与认识的理解中,引入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行观,最终使得实践与认识达成了历史的统一。

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当今社会的启示

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受当时经济、政治等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任何文化都有可取之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批判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坚持继续用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看待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华民族作为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明古国,在世界历史中都发挥着独特的魅力。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风雅颂》到唐诗宋词,无论是在文化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容上都有着独到之处,而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中国传统哲学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灵魂和民族精神,虽然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出现了很多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不能以全盘否定的态度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毛泽东面对中国当时的现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意义,通过言简意赅、生动有趣的文字表达,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通俗易懂的道理。同时,其在传播和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将其本土化,通过研究中国现状,将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在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基础上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以此创建了毛泽东哲学体系。

(二)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身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取得的巨大进步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其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近代百年历史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此形势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毛泽东将中国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同时引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部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而不断创建中国发展的新局面。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进入新时期,我们更应当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融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推向新局面。

三、毛泽东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局限性

毛泽东虽然作为一代伟人,对中国的哲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人都有犯错误的情况,面对中国当时的现状,其在发展中国哲学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一)将“一分为二”绝对化

中国哲学文化侧重“一分为二”的思想,毛泽东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却将这一观点过分绝对化。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一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同时,斗争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分为二”,这就使得其将哲学发展的重点引入斗争哲学方向。无论是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还是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都将中国带入绝望的深渊。

(二)把“民本思想”绝对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民为本”,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强调人民群众的决定力量,虽然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过度强调以人民为主、没有法度、道德等的约束性,将会导致这种优越感的滥用。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犹如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深渊,这10年动荡对中国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其就是民本思想发展的极端化。

四、总结

毛泽东作为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其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在吸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哲学,通过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从而创造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弘扬了中国的传统哲学。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但不可避免,其在发展中也存在误区,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遗憾。但总体来说,毛泽东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文华.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杨扬.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王学坚.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4]丁莹莹.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5]董志伟.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魏正山.毛泽东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7]赵秀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创新研究[D].鲁东大学,2013.

[8]李萍.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延安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A841;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18-03

*作者简介:桑延海(1991-),男,汉族,甘肃武威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继承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