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中排比运用的艺术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

贺 彩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



司马迁《史记》中排比运用的艺术

贺彩

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中学,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在文学性上也有非常高的成就,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司马迁《史记》中排比运用的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排比艺术

一、司马迁《史记》的艺术成果

《史记》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一部史学著作,它出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之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历史跨度长达3000多年,记载了从上古传说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而且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在文学性上也有非常高的成就,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后世对《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评价是非常高的,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于《离骚》这部屈原所著的伟大诗集想必许多人都很了解,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堪称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而《史记》在文学性上堪比离骚,可见其内在的文学价值之深厚。

二、司马迁《史记》中排比运用的艺术

排比作为文学领域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方法,其不仅拥有增强语势,强化句式结构的作用,同时还朗朗上口,能够让文学作品更具有节奏感。而在《史记》中,排比的修辞手法是被广泛运用的,而且数量极其庞大,排比种类相当之多,在技巧的应用上也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我们说《史记》中司马迁雄深键雅的文章风格与大量的排比修辞方式的应用是离不开的,而且对于后世的研究人员来讲,从排比的修辞方式对《史记》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是从多角度对《史记》这部作品的文学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排比句式是除了联珠、对偶之外,司马迁最喜欢使用的修辞方法之一。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史记》中司马迁共有127篇文章使用了排比句,数量高达1437组,这在《史记》这部史学作品中可以说是占据了“大壁江山”的。不过虽然《史记》中司马迁应用了大量的排比,但是却不是所有的排比都是一种类型的,甚至于司马迁还将排比应用出了“史氏”风格。这种风格使得司马迁的排比句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性,而且在内涵上也是卓尔超群的。就排比句式的效果而言,司马迁的排比句可以说让抒情更加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排比句式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情感,增强情感氛围,而司马迁的排比句则更胜。譬如说屈原始终都是司马迁所心之向往的理想任务,所以司马迁对于屈原的诗也是感佩至深的,因此他将这种深情厚谊都融入到《屈原列传》中用排比句式表达出了他对屈原的深深敬佩之情。“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除此之外,在《屈原列传》中还有比较著名的排比句,无一不展现了司马迁对屈原的情感,而且通过这种排比句式,让情感的大潮汹涌澎湃,不仅充满了气势,同时还让整篇文章有张有弛,松紧自如,不仅很好的塑造了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深切的表达了司马迁的敬佩之情。

除了深化情感之外,司马迁在《史记》中所使用的排比句还让文字更加丰满周详。《货殖列传》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先从科学视角阐述物质生产的经济学论著。“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在这里,司马迁用丰富的比喻昭示了物产之所以能够如此丰饶是因为农、虞、工、商的产销活动,并阐述了人类追求财富实际上是一种本能的驱使。所以在排比句中我们能够看到司马迁对于这四种社会工种是持并重态度的,任何一种都不可或缺,并藉由此来揭示了物质生产的自由规律,从文中我们能够藉由排比句感受到司马迁本人对于物产丰饶的一种喜悦,也藉由排比句发挥了聚众类、广文义的作用。

三、结语

其实在《史记》中司马迁所应用的排比句还有很多很多,无不体现出司马迁对文字内涵饱满,情感酣畅的追求,可以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展现出来的奔放、蓬勃的气势基本上都是凭借着大量的排比句式来展现的。所以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司马迁可以说是集排比句之大成者,相较于先秦史书来说,《史记》所应用的排比句无论从数量、种类、技巧还是内涵都无人可及,即便是后世文学作品中打破史学范围也基本上很少会有作者运用到如此大量的排比句式来作为文章的主要修辞方式,所以也正是因为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象使得司马迁创造了排比修辞艺术的最高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文字中激情澎湃,情感充沛,却又饱富科学的司马迁。也看到了一部具有极高文学成就的史学著作——《史记》。

[参考文献]

[1]张姣,王世凯.试论语言风格规范的对象、本质和内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张春泉.《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高志明.论《史记》的民间语体色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中图分类号:H1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93-01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