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蕴含的自然意象分析

2016-02-06 04:59朱妍洁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分析

朱妍洁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纳兰性德诗词蕴含的自然意象分析

朱妍洁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纳兰性德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甚至于可以说其是我国词坛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诗词蕴含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词;自然意象;分析

一、纳兰性德诗词的历史地位

意象是一个很抽象的诗学概念,对于诗人来讲,意象是他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主观情意,融事物、情感等元素为一体。叶嘉莹先生曾经对诗歌最重要的两个内容做过阐述,而其中一个就是诗歌的意象表达。纵观我国古代诗歌盛行的年代,意象概念作为诗歌情感的载体和核心元素而不断被深化,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人为景观,又或者是自然节气,都能够被视为诗歌情感表达的媒介。纳兰性德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甚至于可以说其是我国词坛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尽管天妒英才,纳兰性德的诗词岁月只有匆匆的三十余载,但是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十余载中,他所获得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在词作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擅于为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披上华贵的外衣,那是一种看似优美却又痛入骨髓的忧伤。而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对于意象的使用也是非常频繁的,特别是许多自然意象的应用让纳兰性德的词有了生命与活力。

二、纳兰性德诗词蕴含的自然意象

日意象在纳兰性德的意象使用中有着很高的频率,无论是《菩萨蛮》中的“暝色鸳鸯瓦”还是“夕阳无限山”都寄托了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愁情苦绪。对于常人而言,夕阳或许只是山边那一抹红霞,即将落下,明天又会在同样的山脚下出现,但是在纳兰性德的严重,落日却带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甚至于其中又富含着某些人生哲理和生命情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诗人的诗大多带有些许的哲学色彩。其实就落日而言也是可以区分时间层次的,有一些诗人愿意将落日与午后相连,体现出一种时光短暂,岁月如梭的意境。而纳兰性德则更愿意将落日与夜色相牵,在这样一个时间消逝,昏暗无比的落日下,我们能够感受到纳兰性德从内心深处体现出的痛苦与挣扎。由于自身扈从皇帝巡游,不停的奔波,让他对于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厌恶,所以因景生情,他一直在苦苦追寻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但是很明显生活剥夺了他获得功名的机会,所以他只能陷入沉沉的黄昏中,与夜色为伍,夕阳与落日正显示出纳兰性德内心深处的那份不甘与矛盾。

除了日之外,月也是纳兰性德词作中一个非常常见的审美意象。而且月本身一直都是古代诗人争相赞颂的自然意象,但是与常人的月意象不同,纳兰性德的月意象大多都是“残月”、“寒月”、“孤月”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却又给人已缺憾感觉的月。似乎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月亮永远都是残缺冰冷的。其实这也与纳兰性德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妻子分离的无奈以及渺远的未来,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与无助,落寞的纳兰性德看不到圆满的月,正如他看不到他的未来一样,只能用这些残缺的月来表达落花无情,岁月无意的落寞。

在纳兰性德的自然意象中除了日与月之外,还有流水的哀愁和时间的消逝,风、烟、霜等萧瑟与凄冷。可以说从纳兰性德的自然意象中能够体会到所有时间最残酷的悲伤,那些在生活中看上去形如习惯的自然风光却在纳兰性德一双细致的眼睛中看到了所有残缺的美。对于纳兰性德而言,生活与诗是他所钟爱的事情,但是生活的不如意,让他活在痛苦的挣扎与矛盾中,所以他将所有的对生活的期盼与抱怨融在诗中,用诗来寄托他无处安放的那些悲伤与难过,也聊以慰藉那颗在未来道路上满是伤痕的心。或许从后世人的眼中看到的只有纳兰性德满是愁怨的诗词,但是透过诗词我们却能够看到一个满腹才情的诗人在那个渴望功名利禄的年代所面临的悲哀。或许在现代的社会中纳兰性德完全可以做一个满腹经纶的自由创作人,才情洋溢,拥有完整而美满的生活,但是就是那样一个时代,就是那样的思想,对于许多诗人而言葬送了他们未来的一切可能。

三、结语

纳兰性德的早逝其实不仅仅是我国诗词文化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呈现出社会思想对于一个时代的人做产生的巨大影响。可以说纳兰性德并不是毁在病痛之上的,而是毁在了时代上,毁在了他的满腹才情上。如果他并没有那些能力去看透这世间的残忍,那么或者他还可以活的更长久一些,一如那些活在自己生活中的底层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爱人朝夕相伴,但是历史却没有如果,对纳兰性德我们是惋惜的,也是敬佩的。

[参考文献]

[1]于佩琴.纳兰研究三十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纳兰性德研究专栏概述[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2]孙明.浅议满族词人纳兰性德[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3]宋鹏鹏,卓蒙蒙.“一往情深深几许”——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词[J].科技信息,2009(10).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94-01

猜你喜欢
分析
0~6岁儿童行为测听与tb-ABR的相关性分析
高层建筑加固纠偏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徐訏 40 年代“现代志怪” 的小说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