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2016-02-06 04:59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赵 婧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赵婧*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被大众所关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人文关怀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文关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忽视人文关怀的各种表现,最后提出了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教育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现代高校管理必然离不开制度的制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让学校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行为,违背了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使得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除了使用制度来进行行为约束以外,还要开展新的管理理念,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人文关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衍生出了现在的人文关怀这一理念,这一理念要求人人平等,使人性和人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追求人的思维解放。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仁”的教育理念,他将“仁爱”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心思想,使得这一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和治世之道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今,人们仍然觉得,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的地方,这个地方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创造性思维。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为广大学子创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才能在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为中心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一切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

二、高校教育管理忽视人文关怀的各种表现

(一)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只有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了人文关怀,才能使得管理工作人性化。然而,在现在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的管理方式死板、苛刻,模式化严重,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教育工作者才是主导者,他们是整个模式的中心人物,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以人为本、一切为服务学生需求的教育理念更加得不到体现。高校过于依赖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追求创新,因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没有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不高,这些都源自于管理模式不人性化。例如,逃课、迟到、挂科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大三、大四群体中,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出现的几率比较小,这一现象就极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教育管理者在自身的定位方面

虽然现在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师不得随意惩罚学生,学生受到的各种约束也在逐渐减少,但是老一辈的教育管理人员已经对过去那一套封闭式、命令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在提出自己的想法时,都采用命令式的口吻,不允许学生拒绝和反驳,一切都得按照他的想法进行。

(三)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方面的培养不足

大学生基础教育的核心便是人文教育,通过人文教育的培养学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在德智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但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考高分,学生每天都有大量的习题需要完成,毕业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此,使得学生根本就无暇去顾及人文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接触到人文知识,在高中和初中时代,一切都为努力考个好高中和好大学而奋斗着。然而,人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到大学时基本已经定型,即使受到再多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没办法获得较大的改变。

三、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教育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便是老师,老师会成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人,因此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成为了目前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从精神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照顾学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老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在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全力促进人性化教育的发展。老师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凡事都能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为学生考虑,形成一种老师与学生和谐共处的氛围。

(二)实现教育形式的转变

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深入学生和老师的群体中,详细的了解他们的日常想法,然后根据他们的想法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关注对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对特别学生的培养,使得教育模式更加细致化。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道路。

(三)实现教育创新,建立完善的考察系统

新课改后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教学模式也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当代的教育现状,教育模式必须要走创新型道路。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灵活的使用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采取一定的方法给与帮助。

四、结束语

要想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中融入人文关怀,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考察系统,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合理的考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希望现代高校能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宇婷,杨兴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策探究[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

[2]李万锦.践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

[3]毛美林.基于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2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209-02

*作者简介:赵婧(1987-),女,陕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