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6-02-06 04:59彭瑞良唐邦勋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机遇挑战

彭瑞良 唐邦勋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陕西 西安 71010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彭瑞良*唐邦勋*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为沿线多个国家创造合作机会和造福的蓝图,体现我国大国外交的主动性,给沿线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受到沿线国家欢迎,但是由于涉及到国家数量较多,经济带沿线建设面临多计划、多设想的竞争以及安全等挑战。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挑战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双边或多边机制,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许多机遇。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为构想建设提供契机。二战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但到目前为止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学者沙建宇认为“多极化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理查德·库柏(1968)从国际关系角度提出相互依存理论。再加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比较优势不同,要素禀赋等不同,这种不平衡规律作用对国际合作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区域内较落后国家快速发展,达到互利共赢,使国际分工更加公正、合理。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凸显中国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态势,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欲主导、支配世界,先是奉行“萝卜加大棒”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政策,现在逐步演变为“硬实力+软实力”的“巧实力”政策,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没变,且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和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拖累,美国实力遭受削弱。而以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一面旗帜,尤其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显著提升。2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已达到10.8万亿美元,我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仅次于美国。中国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勇负责任的形象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日、韩——东盟“10+3”合作机制,中韩、中澳自贸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等,都体现中国元素,也体现中国优胜。

第三,经济带沿线国家发展趋势为构想建设奠定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区域合作甚霄日上,尤其是经济带沿线国家区域发展的互联互通,如蒙古国“草原之路”愿景、阿富汗“2015至2024年的十年规划”、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此外,中国近年加强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发展,如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自贸区建立,与韩国“欧亚倡议”对接,并初步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经济合作走廊。这些不同区域规划及互联互通规划的对接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双方相互协同,为构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由于沿线国家利益差异和地缘政治等的影响,这一进程还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经济带沿线建设面临多计划、多设想竞争。目前,在国际上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相似倡议主要有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欧盟“中亚伙伴关系”、日本“丝绸之路外交”、土耳其“脱欧入亚”战略、印度“西进战略”、联合国“丝绸之路倡议”、东南亚国家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等计划或设想,它们与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形成竞争关系。

第二,经济带沿线建设面临安全挑战。沿线部分相关国家政局动荡,宗教极端势力强大,对于经济带沿线建设带来巨大安全挑战,如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很可能导致阿富汗境内冲突升级,阿富汗冲突和难民、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可能“溢出”,影响中亚稳定,中亚国家间关系也威胁地区稳定,国家之间矛盾多,中亚各国领导人之间不信任,甚至有走到战争边缘的趋势;俄罗斯与欧美发达国家冲突日趋升级,与原苏联国家局部冲突不断,商业环境受到影响;部分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经常挑衅与我国还有领土争端,这些对跨国贸易发展将带来重重阻力;中东国家土耳其等国宗教与世俗化政治对抗,使相关地区常年游行抗议、战乱不断,这对于经济带沿线建设是巨大隐患等。

第三,经济带沿线一些国家政权、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纵观经济带沿线国家,其中有很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基础设施简陋,法制水平、商业环境及契约精神的发展远落后于中国,甚至有些国家政局动荡、领导人换届频繁,部分国家存在“颜色革命”风险,“老人政治”也使其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使得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对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合约

能否履行并顺利完成已成首要问题,也增加建设投资风险。

总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国家的区域合作战略规划,虽为沿线多个国家创造合作机会和造福的蓝图,但由于涉及国家数量较多,各个国家之间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利益诉求、文化、制度等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一些西方国家对这个构想持怀疑、批评态度,使得其建设充满困难与挑战。中国作为构想战略主要倡导者,应该深入研究,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推动这一事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

[2]程贵,丁志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互利合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211-02

*作者简介:彭瑞良(1976-),男,陕西丹凤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政治学、形势与政策教学与研究;唐邦勋(1962-),男,陕西安康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形势与政策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经济带机遇挑战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