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2016-02-06 04:59罗新玉林小敏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疏导心理问题

罗新玉 林小敏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03



浅析中职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罗新玉*林小敏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403

摘要: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初中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中职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心理上表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征,导致一些特殊心理问题产生,中职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开展正向疏导,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新生;心理问题;疏导

中职新生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往往来源于中考失败或因个别原因放弃读高中的初中应届生及部分缀学的初中往届生,是一批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青春期的特殊群体。中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及时关注中职新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疏导工作,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中职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新生入学后,学习生活由基础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变,要面临新的学习环境、人际圈、成长问题等,这些都使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被破坏,心理平衡被打乱,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问题[1]。以往的咨询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中,发现中职新生心理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

告别以前的生活圈,中职新生从入校开始,新的老师、同学、学习内容、生活条件等酿造一阵阵新鲜感,但这些新鲜感并不会持续很久,性格迥异的学生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如交际困难、怀旧过往、对新的管理制度的抵触、对读高中同学的羡慕引起的失落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二)处理问题时交织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是个体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这决定了中职新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心理矛盾:他们自认能独当一面,但过往的生活惯性在新的环境下产生很多力所不及的问题。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了封闭性与需求性并存的心理矛盾:心理“断乳期”特有的叛逆心理和逐渐强化的自主意识让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孤僻、自闭、独来独往,但内心希望迅速融入集体,结交新朋友,能被师生肯定[2]。此外,正在发展的性心理与现实中的主、客观条件不符合:中职新生生理逐渐成熟,势必引起心理上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部分学生通过网络、与外校联谊、和老同学接触等方式“谈恋爱”,但基于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不具备平衡学业和恋爱问题的能力,使得恋爱行为有很大冒险性。

(三)学习动力不足及新的学习内容导致的消极心理

中职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普遍认为只有读高中上大学才能成才,进而陷入一种自我认识的误区导致的自卑心理。另外,对于多数中考落榜生而言,原本学习基础就差,表现出不同程度学习困难;部分学生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不大,进而加深其失落感、焦虑感、自卑感。

(四)自我意识处于起伏状态

中职新生非常明确学习目的是就业,他们脱离升学压力,远离家乡,来自四面八方,接触“形形色色”的同学、风俗、规范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层次、多层面的社会属性的人[1]。他们对自己有新的期待和要求,他们需要正确认识、管理、评价和完善自我,但他们往往对自己有不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导致管理不当,产生或好或坏的结果,使自我意识处于起起伏伏的状态。

二、正面疏导中职新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定的心理问题将导致相应的行为,新生的迟到、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问题在逐渐增多,若不及时疏导,将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恶性循环。由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疏导具备心理问题的学生,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自我管理:

(一)落实家校联合工作,疏导的前提与有利条件

对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新生的个性特征、过往学习生活经历等是疏导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一般来说,最捷径最有效了解新生背景的方法就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如适应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等,往往可以从家长那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学校应尽量打造良好的家校联合平台,家长与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沟通,针对新生心理问题共谋策略。

(二)正视学生的矛盾心理,换位疏导

新生的矛盾心理往往是由于新的环境、生理发展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首要的态度是不回避问题,尽量换位思考,可采用合理情绪调适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耐心地引导学生改变错误的观念,对于校园里不良的行为给予真诚的劝告,让学生从老师的疏导方式中吸收正能量,深刻认识矛盾发生的根本因素,共探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习效率和发展自我意识

积极心理学启发我们:在关注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积极特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其在良好情绪下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3]。很多

新生由于个性内向、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自卑心理强、自我闭锁。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多开发每位学生的优点,如开设实训课程、改进评价学生的制度等[4]。出现问题时多给学生机会,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优点去管理缺陷,提高学生的信心,克服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达到积极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小玲.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J].中国轻工教育,2003(3).

[2]谢洪.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心理现象分析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9,9,24(3).

[3]贺彦芳.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239).

[4]徐章燕,毛洪蔚.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28(4).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212-02

*作者简介:罗新玉(1984-),女,湖南人,硕士,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询、情绪管理。

猜你喜欢
疏导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提高四步法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