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共东风别有情

2016-02-07 08:10章中林安徽
老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折柳台城杨柳依依

文 章中林(安徽)

柳共东风别有情

文 章中林(安徽)

不似松柏的凝重,没有竹子的清逸,更缺少桃李的浓艳——柳,看去平平常常,却被文人墨客青睐。人们赋予柳深深的情意,使它濡染上浓浓的色彩,让人目不暇接。

“溪流弄姿舞春风”,柳作为春天使者,表现春光自是当然的角色。贺知章的《咏柳》就是其中翘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笔下的柳有着清丽的风姿,似出浴美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语的美妙。一“妆”,一“垂”,素手装扮,回眸弄姿,风情万种。“碧玉”“丝绦”,写色摹形,将一个翠色欲滴、嬉戏春风中的柳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李商隐抛开对柳的具体描绘,而用写意。“掩映”表现柳掩河堤的婆娑,“参差”借堤写柳的张扬。作者似乎觉得还没有表现尽春的烂漫,再以一“雪”,柳絮如雪翩翩舞,轻盈曼妙;以一“扑”,柳絮追逐,扑打酒旗,春的热烈浓妍如酒滚过。“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李世民的《春池柳》也写得别有情趣。

“纤纤无力胜春色,撼起啼莺恨晚风。”柳共春风连鸟儿也嫉妒。柳还被赋予丰富多彩的感情寄托。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咏别情就成了写柳的一个永恒主题。罗隐在《柳》中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来写百姓被迫骨肉分离时的痛苦,没有写牵衣顿足,却出之以“折柳”,含蓄而蕴藉。杜牧在《新柳》中更是直抒胸臆:“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把一个离别写得凄切感伤。

柳被人们用来抒写爱情。这其中最早的当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把出征时杨柳依依、别离依依和归来后雨雪霏霏、佳人难觅来进行对比,表达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另辟蹊径:“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系住船儿,以便和情人永不分离。“袅袅”既形容杨柳细长柔软随风摆动,又暗指女子体态风流轻盈。柳青如烟,既生动地描绘了柳的朦胧可喜,又希望自己的爱情如青青杨柳,永不衰败。

柳被人们用来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笛中闻《折柳》,既显漂泊异乡的孤寂,又含远离家园的怀念。“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戴叔伦这首《堤上柳》运用谐音双关,以“柳”喻“留”,以“丝”喻“思”,深情传达了一个妇女对丈夫的浓烈思念。

此外,柳也被寄予兴亡之感。“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这首《台城》借古讽今,兴亡相系。柳还被用来寄托怀抱,李贺在《夜歌》中就长叹:“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面对着共东风而舞的春柳,无语中却别有情意,朋友,你读出了几多况味呢?

责编/沐云

猜你喜欢
折柳台城杨柳依依
孙钢坪
折柳寄情
捣练子·春
一斛珠·灞桥折柳
孩子,我们一起漫步身旁的风景
过 往
杨柳
怕与不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又见台城柳(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