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应用观察

2016-02-08 12:0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4期
关键词:骨盆四肢骨科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应用观察

孙竞群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DC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临床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及骨痂等所需时间均较短,凝血功能PT、APT、TT等指标较高,Fib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纠正患者乳酸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病情较为严重,是外力性创伤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在骨科中较为多见,治疗常以手术为主[1]。据相关研究显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发生后若立即采用急诊手术治疗,不仅耽误患者抢救时间,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反而会加快患者病情恶化[2]。因早期进行手术会加重患者创伤,故如何治疗、何时进行确定性手术仍是骨科临床面临的较大难题。DCO理论承于损伤控制学,在20世纪90年代DCO理论逐渐推广,该技术基于分阶段治疗,旨在降低患者出现不可逆性生理损害的几率[3]。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39.25±4.37)岁;其中11例高空坠落,23例交通事故,1例滑倒摔伤,6例砸伤。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6例;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78±4.65)岁;其中12例高空坠落,22例交通事故,2例滑倒摔伤,5例砸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治疗,监测体征、予以药物,实施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按照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及方案,进行复位并用钢板内固定。

观察组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共3个阶段:(1)控制患者的出血量及感染情况,利用骨盆带进行止血,若患者出血严重需进行补充血容量,同时要预防患者发生休克,并实施外支架固定等治疗。(2)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后,将患者移至ICU,实施复苏治疗,如复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恢复凝血机制与血容量、控制感染等。(3)当患者各项情况稳定后,监测生命体征无较大波动,可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实施确定性手术及内固定手术。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等。

(1)疗效标准:优: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盆分离移位距离<4 mm;良:经X线检查骨盆分离移位距离4~10 mm;中:经X线检查骨盆分离移位距离11~20 mm;差:经X线检查骨盆分离移位距离>20 mm。优秀例数与良好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优良率。

(2)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骨痂所用时间等。

(3)凝血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取患者空腹状态下4 ml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位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仪器为日本SYSMEX 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检测过程中所有操作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4)并发症:皮下组织感染、坐骨神经痛、静脉血栓、急性呼吸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及骨痂等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凝血功能

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T、APT、TT及Fib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T等指标较高,Fib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骨盆主要依靠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来维持稳定,不稳定骨盆骨折大部分是因高能量暴力所致,如撞击、摔伤、砸伤、暴力挤压等,不同的外力作用造成的骨盆损伤也具有差异性,其具体类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但均具有多发伤、治疗后并发症极高等特点,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急重、死亡率高[4]。骨盆内分布大量的动静脉血管,一旦发生骨折会造成严重失血,加之阴道、尿道、直肠等均由此通过,若有动脉分支断裂可能还会引发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其中阴部内动脉分支通常为出血源,骨盆骨折后大量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故尽早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是治疗的关键[5]。

不稳定骨盆骨折联合四肢多发骨折由于因外界直接暴力对患者的机体及脏器均造成极大的损伤,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若无及时抢救,患者会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及失血性休克等表现;但若直接进行急诊手术治疗,会使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失调、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患者预后[6]。损伤控制理论现已成为创伤外科新的治疗理念,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予以分阶段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联合四肢多发骨折应用DCO原则指导,不仅能够减轻急诊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纠正失血性休克。常规临床救治中,对患者进行补液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目的在于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及正常血压,以确保患者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但现实情况是积极液体复苏并不能帮助骨盆出血形成血块,甚至造成已形成的血凝脱落,影响患者预后[7]。DCO主张低限制性容量复苏,创伤早期救治过程中暂不实施快速积极液体复苏,而是于止血前先维持现有血压,当止血后再进行积极液体复苏,以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与代偿机制间的平衡。李敬中[8]等在其研究中表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干预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从而减少酸中毒、低氧血症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及骨痂等所需时间均较短,凝血功能PT、APT、TT等指标较高,Fib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此可见,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快速纠正患者的乳酸水平,安全可靠,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也具有积极作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体温恢复时间(h) 乳酸清除时间(h) 骨痂所用时间(d)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P 72.68±9.48 43.34±7.32 15.685<0.05 9.19±1.62 5.61±1.07 11.807<0.05 18.69±3.65 10.16±1.43 13.932<0.05 37.24±4.63 30.39±4.56 6.749<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对比()

时间 组别 PT(s) APT(s) TT(s) Fib(g/L)治疗前 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P治疗后 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P 9.78±1.36 9.49±1.25 1.005>0.05 10.87±1.42 13.12±1.23 7.668<0.05 24.53±1.42 23.96±1.38 1.843>0.05 27.85±1.12 30.13±2.75 4.916<0.05 10.68±1.47 10.53±1.45 0.465>0.05 14.39±1.96 16.84±1.64 6.138<0.05 4.67±0.62 4.72±0.63 0.362>0.05 3.35±0.41 2.43±0.35 10.927<0.05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综上所述,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纠正患者乳酸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1]王春梅,王倩. 中西医护理结合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运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7):1454-1456.

[2]张鹏东,于柏龙,杨琳,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损伤控制治疗[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8):1139-1141.

[3]付常国,王会领,贾坤,等. 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和休克的骨科损伤控制治疗[J]. 中医正骨,2016,28(3):64-67.

[4]李顺东,许超,童培建. 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骨伤,2015,28(2):130-135.

[5]李秉斌. 损伤控制性骨科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6):2481-2484.

[6]郑世成,高宗强,樊立宏,等.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43-47.

[7]谢伟勇,蒲志超,王延斌,等. 损伤控制技术在治疗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1147-1148.

[8]李敬中,黎华茂,靳建军. 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4):2289-2291.

Application of Damage-Control Orthopaedic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of Limbs

SUN Jingqun Orthopedics Department,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in Xiamen,Xiamen Fujian 3611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amage-control orthopaedics(DCO)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of limbs.Methods82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of limb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1 cases in each. 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took DCO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urgical indexes,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urgery time and duration of temperature recovery,lactate clearance,callu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ePT,APT,TT index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higher,the Fib was lower,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DCO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ombined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of limbs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it can quickly rectify lactate level,improve coagulation function,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have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amage-control orthopaedics,Unstable pelvic fracture,Multiple fractures of limbs

R687.3

A

1674-9316(2016)24-004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4.023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骨科,福建 厦门 361100

猜你喜欢
骨盆四肢骨科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跟踪导练(四)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