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6-02-08 12:0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误诊率正确率敏感性

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颜德敏

目的探索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疑似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CT、MRI诊断和CT联合MRI诊断。结果以病理学为金标准,CT联合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8.00%、95.00%、2.00%、5.00%,其诊断和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确切。

增强CT;MRI;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价值

肺部肿块主要是由恶性肿瘤、结核、肺部炎症所致,属于临床常见的肺部病变,对于此类患者首要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病情,临床早期常用的诊断方式为CT、MRI,两种诊断方式均存在优劣,单独诊断无法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对此临床部分学者尝试将两种诊断联合使用,结果表明,两种诊断方式可达到互补作用,从而可降低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1]。为了对比两类诊断方式的有效性,本文旨在探索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20例疑似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CT、MRI检查,其中60例患者为女性,60例患者为男性,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75±3.66)岁,平均肿块直径(2.43±1.32)cm。病种分类:7例患者为小细胞癌;40例患者为腺癌,33例患者为鳞癌;40例患者为炎症肿块(2例患者为肺脓肿、11例患者为肺结核球、14例患者为慢性炎性肉芽肿结节、3例患者为慢性化脓性肺炎、3例患者为机化性肺炎、7例患者为炎性假瘤)。入选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和进行人工心脏瓣膜患者;(2)排除体内存在金属异物患者;(3)排除沟通障碍患者;(4)排除存在精神抑郁家族史患者。

1.2 检查方法

增强CT检查方式:选用GE 16排螺旋CT机,检查前将扫描参数设置在适宜范围,分别为:层距5 mm;层厚5 mm;电流100 mA;电压120 kV;FOV 300 mm;必要时可进行高分辨扫描。检查时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主要针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可从肺尖逐渐扫描至肺底,再将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入患者右肘前静脉内,注射速度为每秒4 ml,共注射80 ml。注意避开部分容积效应以及钙化效应。将扫描频率增大后,计算患者病变组织体积,且分析患者病变具体情况。

MRI检查方式:选用1.5T西门子磁共振检查仪,检查前教会患者练习屏气,保证患者以配合态度面对检查,检查时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对患者胸横断面进行T2WI-SPAIR、T2WI、T1WI扫描。T1WI扫描时FOV=350 mm;矩阵为256×256;层厚为8 mm;层间距为0;TR=15 ms;TE=3 ms。T2WI扫描时FOV=350 mm;矩阵为256×256;层厚为8 mm;层间距为2 mm;TR=750 ms;TE=80 ms。T2WI-SPAIR扫描时FOV=350 mm;矩阵为256×256;层厚为8 mm;层间距为2 mm;TR=750 ms;TE=80 ms。

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术前诊断结果设计手术方案,术中选取部分病灶组织送往病理学检查,分析各项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

1.3 观察指标

分析CT、MRI诊断和CT联合MRI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敏感性、特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误诊率、漏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疑似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经病理学检查,100例患者确诊为疑似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其中以CT联合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CT联合MRI诊断在患者病灶部位、病灶形态、病灶边缘、内部坏死情况以及血管集束征中具有较高特异性。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肺癌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研究统计,3~4期肺癌患者生存率仅为5.00%,1~2期肺癌患者生存率为50%~75%,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2]。早期临床上常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但其诊断率较低,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MRI诊断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3]。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肺癌特征,在高空间内具有较强分辨率,尤其对于周围密集型肺癌特异性较强,有研究显示,良性周围型肺肿块以肉芽肿性病变,而其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毛刺征以及扩张扭曲支气管征,将CT增强后,主要表现为病灶周围强化,此类情况下可提示为结核球,但CT单独检测对患者肺部血管集束征和强化现象特异性较低[4]。有多项研究证实,MRI对软组织具有较强的分辨率,通过多成像、多参数、多方位序列扫描,可快速对患者肺部肿块进行分辨,从而了解患者肿块边缘情况、内部结构、血管征以及肿块形态等,从而加强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其单方面使用,无法明确肿块病理分析,容易出现误诊[5]。而将CT联合MRI诊断,可分辨纤维化肿块,从而及时反映患者体内肿块边缘情况、密度、微小病灶形态以及病灶血供情况,同时还可有效显示患者毛刺征、支气管侵犯情况以及病灶钙化现象。除此之外,CT检查可弥补MRI诊断扫描中不足现象,从而使两类诊断方式形成互补模式,反映肿块组织成分以及内部坏死情况,其中在患者肿瘤周围胸膜、胸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此类技术可弥补CT检查中的不足现象,从而降低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6]。有研究指出,联合诊断的正确率、灵敏性高于单独诊断的正确率,对患者病灶部位、病灶边缘、病灶形态可清晰显示,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7]。

血管集束征发生机制为:瘤体内纤维化琥或肿瘤增殖破坏,从而造成肺支架结构发生塌陷、皱缩等现象[8]。而从病灶边缘角度分析,CT联合MRI诊断对血管集束征病灶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边缘光整的病灶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毛刺病灶的诊断正确率为80.00%,对边缘毛燥病灶组织的正确率为96.67%,同时对内部坏死灶的诊断正确率为97.65%,由此证明,CT联合MRI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灶特征,利于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从病灶部位角度分析,CT联合MRI诊断对左肺的诊断正确率为95.00%,对右肺的诊断正确率为98.33%,从病灶形态分析,CT联合MRI诊断对类圆形病灶诊断正确率为97.14%,对分叶形病灶诊断正确率为97.78%,对不规则型病灶诊断正确率为100.00%。由此证明,联合诊断可分辨患者肺部病变情况和病灶的细微结构,同时联合诊断还可将细微病变组织放大化,例如周围血管束等。本次研究中,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65.00%、50.00%、35.00%、50.00%;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64.00%、50.00%、36.00%、50.00%;由此说明,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

表1 CT、MRI以及CT联合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

表2 CT联合MRI诊断的病灶显示结果

总而言之,增强CT协同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价值确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同时还可提高临床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1]董健,高莉,王霄英,等. 迭代重建对肺肿块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J]. 放射学实践,2013,28(3):280-283.

[2]陈晖,王敏君,肖恩华. 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35-38.

[3]戴轶,徐春明,杨伟.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肿块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1-13.

[4]杨超,李必强,杨华 ,等.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J]. 重庆医学,2015,44(7):916-918.

[5]余小君,程斌. 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对周围型肺肿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88-91.

[6]孙永华. 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评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3):2366-2367.

[7]张涛,王权,郭彩凤,等. 磁共振成像在矽肺合并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4):30-32.

[8]侯新民,胡俊,王海涛.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5,30(1):33-36.

Diagnostic Value of Enhanced CT Combined With MRI Scan in Peripheral Pulmonary Masses

YAN Dem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Imaging,Jian'ou Municipal Hospital,Jian'ou Fujian 3531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nhanced CT scan with MRI in peripheral lung masses.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eripheral lung mas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CT,MRI and CT combined with MRI were used in the study.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 combined with MRI,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rate were 98.00%、95.00%、2.00%、5.00%,the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Enhanced CT combined with MRI scan is of definite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masses.

Enhanced CT,MRI,Peripheral pulmonary masses,Diagnostic value

R816.4

A

1674-9316(2016)24-015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4.088

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放射影像科,福建 建瓯 353100

猜你喜欢
误诊率正确率敏感性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生意
生意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