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冲洗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的护理研究

2016-02-08 12:0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的护理研究

周友彬 吴雪清 陈少源

目的研究留置尿管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行膀胱冲洗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确定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方法10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留置尿管后不进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每日用生理盐水250 ml膀胱冲洗2次,分别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尿液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冲洗组感染阳性率11%,非膀胱冲洗组感染阳性率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感染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别,但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途径,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膀胱冲洗;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

神经外科疾病中,中重型颅脑损伤及自发性脑出血,不仅出现意识的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并且有尿失禁及尿潴留等排尿异常。黄先娥等[1]的研究表明,尿潴留或尿失禁是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的排尿异常,需留置导尿管,但置导尿管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如今医院感染成为医院突出的问题,而位居第2位的是尿路感染,临床护理中进行膀胱冲洗,旨在减少尿路感染。笔者调查了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的尿路感染及致病菌的影响,现调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神经外科住院的要长时间留置导尿患者100例,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为(42.3±1.0)岁。留置尿管时间(17.5±4.3)d。患者留置尿管时留尿标本行细菌培养为无细菌生长。将患者随机分成膀胱冲洗组与非膀胱冲洗组,每组各50例,其中膀胱冲洗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为(43.1±0.8)岁,没有满21 d拔除尿管的患者病例数4例。非膀胱冲洗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为(41.9±1.4)岁,没有满21 d拔除尿管的患者病例数6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没有满21 d拔除尿管的患者病例数、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用0.05%碘伏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应用精密尿袋闭式引流,每周二、周五更换尿袋。膀胱冲洗组在留置管后第4天开始膀胱冲洗,膀胱方法:采用7号头皮针的输液器在尿管与尿袋接头下方约4 cm处,消毒进针,250 ml生理盐水每天膀胱冲洗2次,冲洗前排空尿液,冲洗液与膀胱之间高度一致,以保证冲洗滴速基本一样,另一组不进行膀胱冲洗。参加实验的护士进行规范操作培训,保证两组留取尿液行细菌培养方法相同。观察周期为21 d,包含没有到21 d就可以拔除导尿管的患者。两组患者都留取导尿后7、14、21 d尿液行尿细菌培养,参照(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 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者;(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具备上(1)、(2)两项可以确诊。如无(2)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泌尿系感染[2]。感染患者计入该组相对应时间段内作为该时间段感染例数(即14 d感染例数为14 d内所有感染例数,包含7 d内有感染的患者),两组患者7、14、21 d感染率以两组上述观察时间内出现感染的病例数来计算。尿液细菌培养株数是7、14、21 d对患者进行尿培养所有致病菌株的总和。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应用,按照病原菌不同对两组泌尿感染进行相对应处理:如果是外源性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患者不采用膀胱冲洗;内源性病原引起的感染患者宜采用膀胱冲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液病原菌感染率情况

膀胱冲洗例组中有11例为泌尿系感染,感染阳性率11%;非膀胱冲洗例组中有11例为泌尿系感染,感染阳性率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液病原菌感染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尿液病原菌构成比

膀胱冲洗组中尿液细菌培养致病菌株的总和为41株;非膀胱冲洗组中尿液细菌培养致病菌株的总和为40株,见表2。

表2 两组尿液病原菌构成比 [株(%)]

3 讨论

国内外文献报道,尿道插管引起的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40%左右[3],其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是通过尿道黏膜与导尿管之间间隙及细菌沿导尿管内腔上行入膀胱,并且细菌附着在导尿管表面容易形成生物被膜, 引发反复感染[4]。细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尿路感染:(1)内源性感染:尿道黏膜与导尿管外面形成间隙及导尿官腔上行感染;(2)外源性感染:导尿用品、冲洗液消毒不过关及护理人员手操作引发的;(3)通过周围病灶或血液途径入侵。昏迷患者因长期留置导尿管,就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临床常常采用膀胱冲洗,可以稀释尿液,清洁膀胱,清除沉积物,防止尿管堵塞,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降低感染的发生率[5]。本调查发现,膀胱冲洗组和非膀胱冲洗组尿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膀胱冲洗虽然可以预防部分尿路感染,但是留置导尿管后破坏尿道黏膜的生理结构,同时导尿管也不具备有对病原菌的防御能力,进行膀胱冲洗并不能对尿管与尿道黏膜间隙及导尿管腔内上行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长期的膀胱冲洗的作用力使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损伤后的黏膜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同时进行该项操作破坏了整个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冲洗时导尿管腔的尿液逆流进入膀胱,尿管远端污染物及病原菌容易通过逆行进入膀胱[6];此外进行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医疗用品消毒不严等原因引起的感染机会增多。调查发现,非膀胱冲洗组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病原株高于膀胱冲洗组,提示非膀胱冲洗组中主要是内源性菌群引发的尿路感染;而膀胱冲洗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高于非膀胱冲洗组,提示了膀胱冲洗组是外源性菌群增加了的尿路感染率,但同时膀胱冲洗消除了部分内源菌群引起的尿路感染。综上所述,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就要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指征,选用合适的导尿管,文献报道:徐波使用Foley氏硅胶尿管,采用一次性密闭引流,不进行膀胱冲洗,用温水擦洗尿道外口,保持清洁,无不良刺激,患者感觉舒适,并且不会增加尿路感染[7],并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不作为常规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正确、合理地选择膀胱冲洗,当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出现沉淀物或絮状物等尿液浑浊时,或尿道损伤出血,可行膀胱冲洗,寒冷气候,应用加温器加热冲洗液达到35℃以防低温的冲洗液刺激引发膀胱痉挛, 致使尿液返流,增加感染[8]。同时配合其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还应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每天2次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膀胱冲洗不作为常规操作,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笔者认为以上才是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根本途径。

[1]黄先娥,徐莉莉,汤云. 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08,7(1):3-5.

[2]吴阶平,那彦群,郭震华. 实用泌尿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

[3]梁鼎英. 膀胱冲洗对保留导尿尿路感染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35-236.

[4]王惠琴,景继勇,兰美娟. 膀胱冲洗护理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4-36.

[5]王伟,张庆桥. 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2-163.

[6]沈曦. 留置导尿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5(19):847.

[7]徐波. 留置导尿病人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44-1045.

[8]闫桂虹,程慧玲,郭江雪. 加温膀胱冲洗液用于截瘫患者膀胱冲洗的观察[J]. 天津护理,2012,20(3):167-168.

Nursing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adder Irrigation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ZHOU Youbin WU Xueqing CHEN Shaoyu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adder irrigation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in the premise of routine nursing,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need to be bladder irrigated.Method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accept bladder irrigation after indwelling catheter,and the test group accepted 2 times daily with normal saline 250 ml bladder irrigation after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results of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in 2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bladder irrigation group was 11%,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infection in non bladder irrigation group was 1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infection rates i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respectively, but using relative deserved nursing measures based on different infe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ladder irrigation,Indwelling catheter,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473

A

1674-9316(2016)24-020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4.12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宁德 352100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