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对前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2016-02-09 10:25黄佩芬吴福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中药

黄佩芬 吴福斌 潘 敏

中药治疗对前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黄佩芬 吴福斌 潘 敏

前期糖尿病;中药干预;转归

前期糖尿病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耐量受损。据美国ADA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4.7亿前期糖尿病患者[1]。2008年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9240万例[2],居全球之首,而其中前期糖尿病患者约占总人口15.5%,估算在1亿4800万人,2010年完成的成人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前期糖尿病患病率为51.1%[3-4]。国外大型研究(DPP0S)指出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可大幅度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5]。本研究应用中药治疗前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疾病转归,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体检中心检出前期糖尿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105例,男49例,女56例,平均年龄(52.68±10.24)岁;对照组105例,男53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91±10.06)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105 105 BMI (kg/m2)28.80±2.41 28.47±2.63 HbA1c (%)6.43±0.35 6.34±0.96空腹血糖(mmol/L)6.47±0.29 6.51±0.36餐后2h血糖(mmol/L)9.08±0.97 9.23±0.89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2012年ADA前期糖尿病的诊疗标准:(1)HbA1C:5.7%~6.4%;(2)空腹血糖:6.1~7.0mmol/L;(3) 餐后 2h血糖:7.8~11.1mmol/L(口服75g葡萄糖水后2h)。均未经过降糖治疗;(4)年龄30~70岁;(5)体质指数(BMI)26~35 (kg/m2);(6)并符合200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6]:(1)主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2)次证:多食易饥,口渴喜引,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3)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1.3 排除标准 (1)长期吸烟、酗酒者;(2)研究开始前1个月内,不能解释的体质量改变>2kg者;(3)有精神病史不能配合者;(4)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疾病及肿瘤患者;(5)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6)目前正在服用任何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及保健品。

2 治疗方法

两组参照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专家共识[7]细则及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同时予中药治疗(自拟):人参15g,焦术10g,云苓15g,甘草10g,生黄芪30g,黄精20g,黄连10g,葛根15g,丹参20g,赤芍15g,五味子15g,枸杞20g,酒军5g,玄参20g。1天1剂,水煎服,每天200mL,分2次口服,疗程1年。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饮食。以上中药均来自我院中药房(同一厂家及产地),由我院煎药室统一煎制。

观察指标:检测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9、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口服75g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每月行OGTT实验检查是否有患者达到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研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本,采用患者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及相关临床症状作为本次研究安全性评价指标。所有检测均由我院体检中心同一名检验医生同一台仪器完成。

统计学方法:应用GraphPad Prism 5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两组干预3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9、12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两组干预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9、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mmol/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例数105 105 105 105空腹餐后干预前6.51±0.36 6.47±0.29 9.23±0.89 9.08±0.97干预3个月6.15±0.33 6.10±0.25 9.11±0.67 8.95±0.98干预6个月6.21±0.31 6.09±0.11△9.15±0.79 8.86±0.91△干预9个月5.90±0.98 5.60±0.12△9.01±0.98 8.58±0.92△干预12个月5.75±0.92 5.40±0.41△8.98±0.95 8.60±0.8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3 两组患者体质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体质指数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比较(kg/m2,±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比较(kg/m2,±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105 105干预前27.17±3.43 27.80±2.41干预3个月26.59±2.98 25.91±3.03干预6个月25.59±3.31 25.33±3.21干预9个月24.55±1.68* 24.35±1.88*干预12个月23.48±1.65* 23.58±1.95*

3.4 两组患者1年后进展为2型糖尿病数比较 治疗组进展为2型糖尿病12例,血糖正常50例;对照组进展为2型糖尿病23例,血糖正常30例。治疗组1年内进展为2型糖尿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3.5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恶心4例,腹泻2例,皮疹1例,低血糖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腹泻1例。低血糖反应考虑与患者未进食相关,余予以护胃、止泻对症治疗后缓解。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无异常,见表5。

表5 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s)

表5 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s)

?

4 讨论

前期糖尿病也称为“边缘糖尿病”,在前期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明显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8]。而在欧洲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的大型研究指出前期糖尿病部分患者经过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实现逆转,即使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暂,也明显降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可能[5]。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前期糖尿病患者在随防开始后的1~2年内进展为2型糖尿病。

前期糖尿病当属中医“脾瘅”范畴。脾虚,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谷气留而不行,郁久化热而形成脾瘅,热久若伤阴发展为消渴[9]。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病因多为“脾虚、气滞、气阴两虚、痰浊,血瘀”。中医认为在前期糖尿病时段即有不同的证型变化,在早期便应开始治疗。加味玉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夹痰、夹瘀型前期糖尿病[10],健脾降糖饮治疗脾胃虚弱、气郁痰阻型前期糖尿病[11],护本回逆方治疗脾肾虚损型前期糖尿病[12],均可改善前期糖尿病人群的转归,降低前期糖尿病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危险性,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自拟方以黄芪、人参君药,重在补气,以焦术、云苓为臣药,意在实脾肺,佐以枸杞、五味子养阴生津,玄参、赤芍、丹参等活血行气,酒军、黄连补中有泄,补泄互补,使补而不腻,补而不滞,继而甘草调和诸药,虚而补之,实而泄之。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芪多糖”、葛根中的“黄酮类”、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糖作用[13-18]。

本组结果显示,前期糖尿病患者在给予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延缓进展为2型糖尿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回归正常,降低前期糖尿病进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

[1]Lian F,Li G,Chen X,et al.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ianqi reduces progression from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o diabetes: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99(2):648-655.

[2]Yang W,Zhao W,Xiao J,et al.Medical care and payment for diabetes in China:enormous threat and great opportunity [J].PLoS One,2012,7(9):e39513.

[3]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4]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5]Perreault L,Pan Q,Mather KJ,et al.Effect of regression from prediabetes to 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on long-term reduction in diabetesrist:resultsfrom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Lancet,2012,379 (9833):2243-2251.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7]Alberti KG,Zimmet P,Shaw J.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a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J].Diabet Med,2007,24(5):451-463.

[8]Hu FB,Stampfer MJ,Haffner SM,et al.Elevat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ior to clinical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2,25(7):1129-1134.

[9]马立华.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85-87.

[10]俞文琴,王晓华.加味玉液汤治疗糖耐量减低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02-403.

[11]薛丽辉.健脾降糖饮干预糖耐量受损8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8):35-36.

[12]李春亮,张明柱.护本回逆方对糖调节障碍干预治疗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01-2003.

[13]陈曦,汪永忠,段贤春,等.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9):1461-1463.

[14]陈芳,刘东波.中药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2,40(4):123-127.

[15]忻志鸣,王彪.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2):138-141.

[16]郑承红.中药有效成分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Z].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北京:2008,107-111.

[17]葛立君.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5):319-321.

[18]赵培西,王四旺.中药有效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4,25(11):1048-1049.

(收稿:2015-05-30 修回:2015-09-23)

浙江省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3C31099)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温岭 317500)

黄佩芬,Tel:13566487277;E-mail:hpfwlyy@163.com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