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与COPD相关肺心病肺功能关系

2016-02-09 10:25胡征宇万国仕袁建华陈足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肺心病内径肺动脉

胡征宇万国仕袁建华陈足廷

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与COPD相关肺心病肺功能关系

胡征宇1万国仕1袁建华2陈足廷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肺功能;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其极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COPD发展而来,是COPD晚期致死的重要原因。肺动脉高压是COPD向肺心病进展及诱发右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影响COPD进程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往往为原发疾病所覆盖,诊断困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2-3]显示,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rPDA)是观察肺动脉压的简单、敏感的预测指标,但其与肺功能是否有关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CT测量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截面积,探讨其变化与肺心病患者肺功能的关系,以期为CT测量rPDA在肺心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2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肺心病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42例,平均年龄(66.25±10.78)岁。患者组入组标准:(1)符合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4]中肺心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20~80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胸部手术史、无主动脉夹层病史。排除标准:(1)除COPD外其他病因所致肺心病患者。(2)有CT检查禁忌证患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4)有胸部手术史或肺不张、肺部肿瘤、肺部纤维化者,伴有精神疾病或昏迷患者。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无COPD病史,余排除标准同患者组。其中男17名,女13名,平均年龄(62.33± 14.26)岁。两组年龄与性别构成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设备 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方法:研究对象取平躺仰卧位,于平静状态下深吸气末屏气,一次性从肺尖扫描至肺底。扫描参数:层厚6mm,层距6mm,管电压160KV,电流240~300mA,采用标准窗及肺窗以间距1mm、层距6mm进行高分辨薄层图像重建。彩色多普勒心脏彩超选择德国西门子ACUSON S2000型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意大利MIR提供的spirolab III型肺功能仪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值(rPDA)测定 CT上显示纵膈窗,在距主肺动脉分叉3cm范围以内,在肺动脉最大层面,取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切点到肺动脉干另一缘的最短距离;每项值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计算得出rPDA。

1.3.2 超声肺动脉压力测定 受试者取左侧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收缩压,采用简化的Bernull法进行,先计算出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加上右房压10mmHg(右房、右室无明显增大时取10mmHg,右房、右室显著增大时取15mmHg)即为右室压,右室压可间接反应肺动脉收缩压。

1.3.3 肺功能测定 于受试当日晨8~10时清醒状态测定,测定前予口服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喘乐宁200μg)后应用肺功能仪测定3次,取最高值,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并计算出F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所有数据行描述性分析﹑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及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值比较 患者组降主动脉内径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主肺动脉内径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rPD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肺动脉压、肺功能比较 患者组FEV1﹑FVC﹑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MPAP值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rPDA值与FEV1%及FEV1/FVC均呈明显负相关(r=-0.524、-0.671,P<0.01),与MPAP值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

表1 两组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及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值比较(±s)

表1 两组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及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值比较(±s)

注:rPDA: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组别健康对照组COPD组t值P值rPDA 1.02±0.15 1.23±0.11 2.06 <0.05例数30 82主肺动脉内径(mm)24.77±3.72 30.22±4.12 5.83 <0.05降主动脉(mm)24.89±3.45 24.71±3.33 1.48 >0.05

3 讨论

COPD是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而肺心病是COPD后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具有高流行性、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费用的特点[5]。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肺心病发病的核心环节及先决条件,肺血管痉挛收缩、肺动脉管壁内膜增厚等因素均可导致PAH,继而右心室肥厚扩张、主肺动脉扩张,诱发右心功能衰竭,PAH的防治是COPD相关性肺心病治疗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早期规范诊断PAH可使患者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6]。

目前,右心导管法是诊断PAH的金标准,主要是将心导管从腔静脉通过右心房进入右心室测定肺动脉压力,尽管此法能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且能为PAH分级提供可靠而客观的依据,但其作为有创检查并不为大多患者所接受,且检查费用较贵、耗时长,有一定危险性,大大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故PAH的无创检查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心脏彩超可半定量测定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常被作为PAH的诊断及病情监测[7],故本研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CT作为无创检查,因其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能使肺部血管显示更直观更准确[8]。其不仅能显示肺组织与肺血管的解剖关系,利于PAH病因判断,亦能直接测量肺动脉、主动脉、右心室等直径,可协助诊断PAH并可判断病变程度[9-10]。

近年研究[2-3]显示,rPDA值与PAH密切相关,但其与肺功能的关系尚不明确。本课题显示,患者组rPD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超声MPAP值呈明显正相关,提示通过CT测量的rPDA值与PAH密切相关。已被证实[11],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直径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可间接反映肺动脉压力情况。但主肺动脉直径的大小除受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外,还与年龄、性别、体型等个体因素相关,而用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比值则可消除这些个体差异的影响[12]。此外,单独测定主肺动脉的直径还受窗位窗宽的影响,而心室收缩期或舒张期对主肺动脉直径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rPDA为两动脉直径比值,同一张CT片上窗位窗宽设置相同,且在同一心动时相测量,可以很好地消除上述因素的干扰,起到“内部校正”作用。肺动CT可有效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和降主动脉直径,从而可计算出rPDA值[12]。正常rPDA的值为(0.77±0.09)[13],国内外多位学者[14-15]认为rPDA>1与PAH有很好的相关性,国内学者温瑜鹏等[2]亦发现,超声测量rPDA值是PAH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采用CT测量rPDA值,亦得出相似结论。本研究还发现,rPDA值与FEV1%及FEV1/FVC均有明显负相关性,提示rPDA值可部分反应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其机制可能为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慢性缺氧使肺动脉收缩、痉挛,血管壁重构,诱发加重PAH。

表2 两组肺动脉压、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肺动脉压、肺功能比较(±s)

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组别健康对照组COPD组t值P值例数30 82 FEV1(L)2.81±0.66 1.62±0.41 2.11 <0.05 FVC(L)3.33±0.47 2.89±0.05 1.90 <0.05 FEV1占预计值(%)115.25±13.21 70.44±15.05 20.77 <0.01 FEV1/FVC(%)81.12±5.40 60.03±5.26 18.69 <0.01 MPAP(mmHg)23.37±1.48 28.55±2.07 4.31 <0.05

综上所述,CT测量rPDA值是诊断COPD相关性肺心病患者PAH可靠而敏感的指标,且可一定程度反应其肺功能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样本量偏少,限于伦理学限制,未对患者行右心导管法测压进行比较,仍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2]温瑜鹏,秦石成.超声测量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间关系的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46-47.

[3]高靳,余建群,白红利,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程与肺动脉直径变化关系的多层螺旋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3):332-337.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14,55(6):526-531.

[5]王刚.肺心病并发症的治疗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0):3-5.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1):979-988.

[7] Janda S,Shahidi N,Gin K,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echocardiography for pulmon ary hyper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eart,2011,97(8):612-622.

[8]余建群,杨志刚.肺动脉疾病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2):446-449.

[9] Lange TJ,Dornia C,Stiefel J,et al.Increased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can predict borderline pulmonary hypertension[J].Pulmonary Circulation,2013,3(2):363-368.

[10]Truong QA,Massaro JM,Rogers IS,et al.Reference values for normal pulmonary artery dimensions by noncontrast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2,5(1):147-154.

[11]Beiderlinden M,Kuehl H,Boes T.et al.Prevalenc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predictive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y[J].IntensiveCare Med,2006,32(6):852-857.

[12]Iyer AS,Wells JM,Vishin S,et al.CT Measured Pulmonary Artery to Aorta Ratio and Echocardiography for Detect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Severe COPD[J].Chest,2013,145(4):1413-1422.

[13]Truong QA,Massaro JM,Rogers IS,et al.Reference values for normal pulmonary artery dimensions by noncontrast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2,5(1):147-154.

[14]Ng CS,Wells AU,Padley SP.A CT sign of chron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ratio of main pulmonary artery to aortic diameter[J].J Thorac Imaging,1999,14 (4):270-278.

[15]郑亚国,熊长明,柳志红,等.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31-35.

(收稿:2015-09-10 修回:2015-11-20)

杭州市余杭区医疗卫生科研建设项目(No.2014015)

1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胡征宇、陈足廷)、呼吸内科(万国仕)(杭州311121);2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14)

胡征宇,Tel:18968072616

猜你喜欢
肺心病内径肺动脉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