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2016-02-11 08:17张丽春张红娟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重工业少数民族同志

张丽春 张红娟(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张丽春张红娟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在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多发展农业、轻工业,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作用,平衡东西部工业布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重;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搞好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好党和非党的关系,实行多党合作。

十大关系;中国特色;理论贡献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毛泽东同志日益关心的课题之一,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毛泽东同志开始思考这一模式是否适合中国。1955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根本指导思想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开启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提出了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思想

(一)在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多发展农业、轻工业,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虽然已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从整体看,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十分落后,中国面临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由于没有经验,更由于迷信苏联,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苏联的某些做法,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按照重轻农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这一方针对我国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工业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原料、资金、市场等方面作支撑,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苏联的做法就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造成市场货物紧缺,对农民挖得很苦。为了积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苏联向农民征收了额外税“义务交售制”,采取不等价交换收购农产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损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到十九大时,苏联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中国并没有完全按照苏联的做法,还是比较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比如在投资比例上,苏联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是9:1,中国是8:1,中国的粮食和市场供应都比苏联好。毛泽东吸取苏联教训,深知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重工业,并不代表要放缓对于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反更要重视轻工业农业对重工业的良性推进。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不应该是从属的地位,而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业化的速度。所以,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因此而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在“大跃进”期间,我国也出现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倾向,但马上纠正,195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上世纪60年代他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之后,我国适当调整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使经济开始出现良性循环。

毛泽东同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此后的实践中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比如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兴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等等都是毛泽东同志这一理论的实践。

(二)提出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作用,要平衡东西部工业发展布局

如何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平衡东西部工业发展布局,它历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国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工业70%在沿海,30%在内地。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这样做也有利于战备。同时,考虑到新的战争短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又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这“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沿海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实际上从1964到1980年的我国“三线建设”除了解决国防建设落后的问题,就是平衡东西部的工业布局,解决西部经济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平衡东西部工业布局的论述对于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后,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使沿海较快地发展起来,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等等,并提出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十八大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些都是对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重,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亲身经历过近代中国惨痛历史教训的毛泽东同志认为国无防不立,强兵是必要的。据此,毛泽东同志提出,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以捍卫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对此,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为了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他深知,强大的国防力量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后盾,离开了富国,强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重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二、提出了初步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一)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建国初期,我国正在勒紧裤带搞建设,毛泽东同志注意到当时有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对于个人利益忽视的思想倾向。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这里毛泽东同志关于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了,对于今天处理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制度既承认了差别,也兼顾了公平。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现在的分配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不均,地区和行业的差距,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目前,正在实施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以及二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国民收入等措施都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思想的生动实践。

(二)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建国初期,我国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其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它对我国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我国要搞工业化,发展重工业,需要中央高度集权,集中使用资金,地方分权是办不成的。但缺点是扼杀了地方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对此,毛泽东同志几乎是恨之入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讲到,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他还认为,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不好。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问题了。1958年,我们曾尝试中央向地方放权让利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是精简机构、理顺关系。然而,由于相关措施不配套,1959年引发了中央宏观失控的现象,地方政府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使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中央不得不收回了下放的权力,重新强调集权。后来时放时收,又经过文革动乱,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境地。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理论探索为改革开放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等指明了方向。比如改革开放后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经济建立后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即权力下放、简政放权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及“三证合一”的登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毛泽东同志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思想的实践。

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思想

(一)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搞好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人民安定、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证明,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今天全球热点地区发生的冲突和战争,许多都与民族问题处理不好有关,使这些国家的百姓流离失所、经济萧条甚至倒退。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总体而言是相当成功的。中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就有55个,社会长期保持稳定,这得益于毛泽东同志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同志之所以重视民族关系,一是基于他对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分析考虑。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在人数上较汉族少,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基于调动少数民族积极性考虑。毛泽东同志认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三是基于他吸取苏联教训考虑。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应当接受苏联俄罗斯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的教训。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

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建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尤其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大量援助,使少数民族经济走上了不断发展的快车道,它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充分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处理好党和非党的关系,实行多党合作

如何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问题。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在抗日反蒋斗争中形成的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的许多民主党派在历史上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但没有和共产党对着干,而且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风雨同舟、长期合作、共同奋斗。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党后来形成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处理好党与非党关系的理论推进与生动实践。

(责编:许淑贤)

A84

A

1008-8431(2016)04-0003-03

2016-04-20

张丽春(1960-),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张红娟(1963-),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重工业少数民族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严良堃同志逝世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