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不升官

2016-02-11 11:47张教授
爱你·健康读本 2016年7期
关键词:翰林李鸿章上司

张教授

北洋军阀有一个习惯,不打不骂不提升。上司要想提拔谁了,无缘无故就打骂这个人一顿。看其反应,如果服服帖帖,毫无怨言,就提拔,否则就算了。无故打骂,就成了提拔前的考试。

其实这个传统在淮军时代就有。李鸿章对于麾下武人,凡是看上的,都喜欢骂。骂得越狠,就说明越是喜欢。时间一长,李鸿章帐下的人都以被其骂之轻重来衡量他们在李鸿章眼里的分量。

不打不骂不提升当然有他的道理。一来,能打能骂说明彼此关系亲近,亲近到一定程度了,才非打即骂,属于自己人。二来,能坦然接受无缘无故的打骂说明此人忠诚,而且忠诚得死心塌地,这样忠诚的人当然要用。

关系近,骂骂咧咧,关系远,客客气气,这大抵是人之常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大概也差不多,以此来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远近薄厚,无疑是可行的。对于李鸿章来说,这样的做派只在淮系范围之内,甚至只在麾下的武夫之中。对待文士,他从不骂街。李鸿章是文人,出身翰林,一辈子读书,没有经历过行伍,但阴差阳错成了淮军统帅。在消灭了太平天国之后,他的老师曾国藩遣散了湘军,回去做他的文臣,但淮军保留下来,成为后来清朝军队的主力,于是李鸿章就只能继续做军头了。

統驭武人有统驭武人的办法。中国的武人世袭为兵,不农,不工,不商,也不读书,他们粗俗、粗豪,跟正常的社会大有隔膜。淮军练成之后,也沿袭了这个积习。统帅这样的军队,别的没有,一定得入乡随俗,从上到下,骂骂咧咧。

李鸿章带的淮军是从战火中打出来的,他当然知道该怎样带这帮粗豪的武夫,知道什么样的方式这些人最容易接受。所以,一个在文人中看起来彬彬有礼的翰林公到了武人圈里,就成了天天骂脏话的粗人,只有如此,才能镇得住这些人。

这样的习惯从淮军传到了新建陆军,再传到北洋军。谁都知道,无论小站新军,还是后来的北洋六镇,都是淮军的老底子。

虽然说北洋军和淮军不一样,不仅服装、装备、操法不一样,连编制也不一样(北洋军的编制和西方一样),但军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传统的。军官们更易于接受基于个人关系的领导,一旦老上司离开,大家都浑身不舒服——因为自己人走了。

(摘自《读书》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翰林李鸿章上司
李鸿章的尴尬
来的都是客
如果上司不如你
巧妙的奉承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说说我的美国上司
下属和上司的关系
孤独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