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特点和形式

2016-02-12 08:16刘艳刘慧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哨音体育教师动作

刘艳 刘慧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特点和形式

刘艳 刘慧

体育教学的活动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特殊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语言、教学语言、体育教学语言内涵出发,分析体育教学语言特点,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表现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语言艺术;语言特点;语言类型

教学中充斥着什么?充斥着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是如何构成的?师生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展开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最后都牵涉到平时我们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的元素——语言。语言是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或手段,教学语言是知识的体现者,更是知识的传递者,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而体育教学语言,因其教学的活动性和流动性,就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动中学,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体育教学语言特点、类型、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梳理体育教学语言艺术,为更好的服务体育课堂教学。

1. 语言、教学语言、体育教学语言内涵

1.1 语言及其意义

语言——教学的起点:众所周知,语言使思想成为可能,使教育成为可能。语言是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教学中的语言影响到师生的理解,推动了教学互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促成了教学过程的形成与流变,形成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变异。就语言学本身而言,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如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等。所有这些,揭示了语言的奥妙,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研究。

语言——教育的起点: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人们一直不自觉地被语言教育着。比如我国的汉语系统中,有关亲属的汉字词,父母辈有:叔、伯、舅、姨父、姑父;姨、婶、姑妈、舅妈等等,而在国外却只有uncle和aunt就包罗了所有。这表明了语言在汉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差异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血缘纽带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语言的排列和使用习惯似乎也给我们以不知不觉的教育和训练。比如中国人的姓在前名在后,西方则刚好相反。又如写信格式,中国人是从大到小,国家-省-市-县-大单位-小单位-个人,西方人则刚好相反。这些似乎揭示了我国的语言传统:整体的、集体的要高于个人的。这样,重群体与共性成了我们教育的特色,而轻个体也便成了我们教育的不足。

从以上我们可以认为语言对社会中的人具有强迫和不自觉无意识作用。所谓强迫,是指语言迫使每个人遵循其在特定领域的规则和模式。而不自觉无意识,则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感觉不到要遵循什么规则和模式,感觉不到语言在强迫我们活动。换言之,我们一直不自觉得受着语言的文化教育性的影响。

1.2 教学语言及其意义

教学是围绕着演讲、解释、讨论、提问、回答等语言活动展开的。教学过程是语言的流动过程,教学互动是语言承接师生、生生关系的桥梁,教学内容是语言构成的内容。现在对教学语言比较认同的一种理解为,所谓教学语言就是运用与教学中的语言,具体指教学中师生所经常地广泛地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包含教学的书面语言和教学的口头语言。语言在教学领域的使用而形成了其特有的语言特色。

国外美国学者弗兰德研究表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的2/3时间用于谈话。我国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研究也证明了此结论,同时还论证了:实习教师的提问频率远低于优秀教师。从另一方面教学语言流行语的演变:从文革教学语言开始,语言的主题词由恢复招考、高考、拨乱反正——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教学与发展、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希望工程——素质教育、985、211工程……这些表明了教学语言的普遍性,同时我们可认为:教学语言是知识的体现者、传递者,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对师生都有指导作用,恰如从语言中可窥得文化教育一样,从教学语言的变化中也可以窥得教学主流的变化。

1.3 体育教学语言及其意义

体育教学不像其它文化教学那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围绕该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作为体育课程原本的活动性质而,在教学中教师对其的本质特性锻炼性特点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练中悟。教学中,教师需通过讲解、示范、下口令等形式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对体课堂的控制,这就要求运用多种语言表现形式。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准确、简洁、精炼、激励、赏识、幽默、形体形式为主要特点的语言;是一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要领、作法及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体育教学语言特点

2.1 专业性

体育教学中叙述动作的名称、动作顺序及要领等需要专门用语。在调动队伍,发令口令,讲解动作要领,阐述理论知识,分析纠正学生练习错误上,要求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如在调整队伍时,使用“以某某为基准学生”,发令口令中,“向走——转走”,讲解动作中经常使用的以“肩”为轴,以“大腿”带动“小腿”等教学中首先要具备专业用语。由此分析,似乎可以认为,体育教学语言专业性特点表现在语言使用精确、及时上。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可使教学更为紧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有助体育教学中任务的完成。

2.2 科学性

根据体育教学过程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技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规律,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用正确、准确的术语去讲解,体现体育教学语言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动作时语言必须依据教学过程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解分析各动作或理论,这样既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也才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 在教标枪最后用力的分解动作时,教师总是把其的动作要领为“一引、二鞭打、三随前”,准确描述了动作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3 趣味性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通俗地说就是把教学中的技术动作、规格这些“死”的东西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如合理、恰当的形象比喻,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或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促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理解要领,掌握技术的目的。如在田径掷铁饼项目教学中,学习旋转技术动作第一步时,把动作编成“以左脚为支撑点,右脚抬起向侧伸,犹如跳交际舞画圈转动360度”的语言;又如在掷铁饼项目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中,把动作想成是“扇耳光”,这些语言形象的描述了技术动作要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同时体会到体育教学学习中的乐趣。

2.4 启发性

体育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不难理解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体验,更是一种磨练意志品质的教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把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品质渗透在体育课的教育过程中[3]。这就要求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 应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田径跨栏学习腾空过栏中,通过原地坐在地面成攻栏姿势“身体前压,两脚成直角摆放”来体会过栏动作。在动之以情的讲解下,再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并能够主动练习,自觉解决问题。

3.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形式

3.1 书面语言

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一般在室内进行,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等基础知识;实践课在室外进行,主要向学生传授专项动作技能。作为这两种课,体育教师都要用到书面语言,特别是理论课。而对于室外的实践课,体育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开发利用向学生展示书面语言的各种手段,这样才能更好更快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运动技能。例如:教师在进行跨栏教学过程中将跨栏过栏技术中的摆动退技术概括为:高抬、前伸、下压、着地;起跨腿技术概括为后伸、折叠、前拉,下压、着地。同时,将动作要领写于教学工具小黑板上,并配有相应图解。这样图文并茂,即有利于教师讲解到位,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结合事先准备的书面语言,让视觉、听觉与学习动作技能结合起来效果会更佳。

3.2 口头语言

体育教师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在室外教学的合理使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一位教师的口头语言中用词不明确、语气弱、语调平淡,这似乎反映出了体育教学语言的语言风格——简洁、精炼。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语言是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当然体育课程也不例外。这样就使得有的体育教师课堂活跃,整个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喜欢上他的课,而有的教师语言索然无味,学生感觉压抑不愿意参与其中。教师口头语言的艺术在于讲解要正确、准确、精炼、系统、逻辑严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口头语言中夹带一些累赘的词语和废话,比如:“这个”“那个”一类的口头语。其中,口令的使用对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专业性语言。体育教师在使用口令时, 一定要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干脆利落, 不要拖泥带水、使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口头语言要幽默、风趣,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口头语言。这样利用精炼、简洁、激励、赏识、幽默、形象的口头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3 哨音语言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音向学生传递信息、信号、命令等各种信息。在哨音运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哨音的音量、音节、音调、音频等变化形式来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哨音音调的高低不同、快慢节奏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听觉系统,通过听觉系统传递给中枢神经以达到控制学生行为的目的[5]。例如,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哨音进行快速集合,还可以利用哨音的音量和节奏来调整队伍;在准备活动阶段可以使用哨音音量和节奏控制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基本部分可将哨音变化出不同的音量和节奏,要求学生按照哨音音量和节奏的变化完成各种动作等。哨音具有非语言所表达的语言功能,以上都是哨音所表达出的语言涵义。

3.4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一般包括动作示范、动作模仿、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多种表现形式[5]。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可向学生传递技术动作、可以纠正动作、可以表达表扬、赞同、不赞同等信息。例如,教学中,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技术动作以后,教师或是学生自然地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对于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则给予严厉的眼神等等。

4. 结语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有关的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解与运用体育语言而非教学一般语言。当然,在谈论到语言、教学语言以及体育教学语言时我们不能奢望面面俱到,一一论及。但在使用体育教学语言时,要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语言规律,符合语言规范。

[1] 石欧.教学别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 高军.体育教学中语言的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91-192.

[3] 杨德敏.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2-163.

[4] 顾倩,高艳冰.体育教学语言的特性及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5):226-229.

[5] 花启扬.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与运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3013,4(3):66-68.

刘艳(1990-),女,汉族,湖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刘慧(1993-),女,汉族,湖南人,硕士在读,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48

猜你喜欢
哨音体育教师动作
春天吹着口哨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风说我偷偷想你
变速器哨音的解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