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下的中职体育教育策略研究

2016-02-12 08:16王立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中职运动

王立华



人本主义下的中职体育教育策略研究

王立华

中职体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全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本主义;中职体育;体育教育;策略研究

1. 引言

人本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它包括四个方面,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刻,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和强调人的成长。罗杰斯在结合马斯洛等一批著名心理学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人本主义应用在教育上,给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2. 中西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

2.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体育运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国功夫、太极等运动驰誉世界。回望历史,我国体育运动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中国传统社会受儒家思想较大,严格循序社会制度,遵循伦理纲常,整个社会的个性受到较为大的压制。因而表现在体育运动上,其个体意识较为淡弱,仅仅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存在。此外,中国古代有注重情感和尊崇道德的观念,这使得古代传统体育表现出崇尚伦理价值缺乏竞技的竞争精神的现象。此外,中国古代强调文化意境,注重艺术性,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就表现为注重对身体文化之外的拓展性价值,重视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忽略文化中的本体。

2.2 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冲击

随着近代世界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加强,西方体育文化的核心思想对我国的体育运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西方体育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人可以认识自然、控制自然和征服自然,其体育是以个性发展,个体生命能力弘扬为主体而构建的,向大自然挑战是其永恒的信念,社会竞技活动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自然和谐地得到发展。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与其核心精神是如出一辙的。西方体育精神的传入,对弥补我国传统本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在学校内部积极开展丰富的阳光运动,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与精神面貌的更新。

3. 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五四运动开始。随着“西学”及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体育开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随后的六七十年中,我国又不断颁布相关法规,明确学校体育的必要性,并制定专门文件对学校体育的内容进行规范性指导。

在21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求其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守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教育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

4. 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

4.1 学生体能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的体能素质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偏低。在期末的体能测试中,虽有一部分同学表现突出,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勉强及格或者不及格。这说明现在的学生体能素质普遍较低。甚至对于有的学生,跑步、跳远等运动则成为他们上体育课的一个噩梦。学生体能素质偏差无疑给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4.2 学校体育资源器材配备不足

学校体育资源器材配备不足。很多学校没有足球场和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的数量也极其有限。学校内部的体育器材也都使用年限较久,甚至有的破烂不堪。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不能有效的丰富中职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更是对其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起到了限制性作用。

4.3 教学方法亟待创新

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做,在实际的教学工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枯燥,学习效率也是很低,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退出我们的课堂。还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引导,上课之后放任学生自己运动,既不对学生的运动方法加以指导,也不对其运动效果进行监督检测,这样学生学习体育的意义也就减少了很多。

5. 中职体育教育的基本策略

5.1 以加强专业学习为目的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联系。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应该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一般来说,电子电气、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手部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老师则可以为其安排篮球或者排球课,在通过练习球类运动的技巧过程中,提高自己手指手腕的力量与灵活度。另外,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职业病。教师可以提前教学生一些运动,来缓解日后可能出现的病症。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长期伏案操作会导致其眼部疲劳。那么老师可以在教课的过程中为其讲解眼保健操以及相关保护眼睛的一些知识;这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长期坐立,也会因腰椎和颈椎的长期压迫感到腰酸背痛,困乏等,教师则应为学生传授一些日常活动关节的运动以及适合在办公室里小运动。将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的提高提高体育课的实际意义。实际的教科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的运动需求,开展课程。力争让中职体育更好的为实际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中职体育教育应该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能动性。在人本主义教育中,体育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激发自身体育锻炼的乐趣。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从积极的实践中体验过程,获得感性与理性的体育感悟,绝非老师简单的口头传授。人本主义思想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尊各个主体的生理心理规律,科学运动,主动运动。在体育课上,学生才是锻炼的主体,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课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寻求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上课的兴趣。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更应该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心底正视学生的想法,重视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有序指挥下,真正的参与进体育运动,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5.3 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丰富体育内涵,创新教育方式。在传统意义上,体育运动具有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等作用。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育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加具有选择性、创造性,利用体育来为自己的素质发展全面健康做计划。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学中的运用,极大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进一步融入我们的生活周围,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四个功能。人本主义思想在我们中国教育方法上应用,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授之以鱼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相似之处。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传授他们正确体育运动的方式。体育课程有自己的特殊性,许多运动是需要机体在多次重复过程中才能掌握要领的,对于这些内容,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初进行概括提示,并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加以监督。

6. 人本主义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实践

体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在某电气信息工程学校内部,学校为了加强学生上课的活力,对学校的体育器材放松管理,学生在上体育课期间或是自由活动期间,凭借自己的校园卡就可以借相关的体育器材。下面以该学校篮球课为例,探讨一下人本主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上课前,教师备好点名册、篮球、哨子工具。

上课开始,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下准备运动。”

老师站在前排,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在做的期间,教师要不时的用目光注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和学生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

接着,进行课堂点名。对于没有到的学生登记好未到原因,并将学生出勤次数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席地而坐开始进行今天的课堂理论部分内容。“我们今天学习篮球的最基本动作—定点投球。投球时,两脚左右或前后站立,两膝微屈,上身稍稍向前倾,双手将球持于胸前。投篮时,两脚蹬地,身体伸展,同时两臂 向前上方伸出;前臂内旋,拇指下压,手腕翻转,食、中指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

“现在每两个人一组,可自由结合,不过最好按照队形前后排的顺序来。两个人中挑选一个人去取篮球。”

学生:“好!”(学生取到篮球后一般很兴奋,可能会自己随便拍打几下,老师不要阻拦。)(三分钟后)

老师:“大家安静了,现在我给大家强调几点,大家就可以自由练习了。”

“第一,在投球的时候,一条腿一定要在前,发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是用手指握球,利用自己手腕的力量将球推出去(一边说一边示范)。第二,每组同学之间一定要间隔,离的太近会伤到对方。第三,接球的人一定要注意,接住球之后迅速搂回来。”

“大家记住了吗?”

学生:“记住了!”(同学们跃跃欲试)

现在我们找两个同学来给我们示范一下。

同学开始示范,老师在一旁监督,把其中学生做的不对的期地方迅速的纠正过来。

同学演示完毕,老师纠正完毕,学生们就可以开始真正的练习。

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应不断走动观察,指出学生动作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帮助学生练习,直到学生真正掌握动作要领为止。

看同学们练习的差不多了,老师及时发出终止的信号。“现在每个同学再投十个球,我们就结束投球训练。”

十个球结束后,教师再次询问同学,“刚才十个球中,对方都接住的请举手。”或者老师询问学生刚才十个球对方接住了多少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刚才的训练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

这一环节结束,教师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如果最后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运动。

7. 结语

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们中职体育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就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方位。进而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辅助专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饶晖.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1:75-76.

[2] 李杰桃,杜敏. 人本主义理论下构建中职体育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2012,09:40-41.

[3] 洪平,章茹,丁小燕. 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2-105.

[4] 李启迪,邵伟德.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 体育科学,2014,03:15-23.

[5] 全利勇. 以人为本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策略[J]. 科技资讯,2015,05:180-181.

王立华,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60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中职运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不正经运动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