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

2016-02-13 04:30冯荣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冯荣

(台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浙江 临海 317000)



论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

冯荣

(台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教育生活中“人”的异化、“人”的失落、“人”的孤独都对人文关怀提出了本质的诉求。扬长教育立足个体的差异,内蕴了对“现实的人”的深切眷顾。从理论、观念、实践、价值等多维视域考察来看,人文关怀都构成了扬长教育的根本向度。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现实逻辑主要包括:关注现实的人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基点、满足人的需要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核心、促进人的发展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目标、着眼人的实践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保证。

关键词: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1]从实践的视域来观照,当下的教育生活以其现实性的方式构筑着人类自身的文明,特别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得人类远离了自然的野蛮与蒙昧,理性地服务和适应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及要求。然而,正是在此过程中,人们由于过于注重科技理性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构建,使得“现实的人”开始悄然地失去生命的本真,走向异化,并逐渐趋向“单向度的人”。这种非理性的癫狂和佞妄,使得教育生活中“个体的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不可自拔,从而也就现实地渴求和呼唤着“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肩负着主体构建这一神圣使命的德育实践活动来说,更显得强烈与迫切。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30。可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沿,理论和现实都强烈地要求对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

一、教育人文关怀的本质诉求

(一)自主中“人”的异化亟待人文关怀。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本来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3]4。然而,人们在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的自主实践中,却疏离了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的初衷。犹如人沦为了“单向度的人”,教育也蜕变成了异化的教育。在现代性的审视中,教育更多地关注“物化”的人的塑造,而非“人性化”的人的培养。学校围绕着教学目标过分地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远离于本原的教育。原本的自主能动的学生,异化为同一的模具和井然的秩序。教育“在不自由的状态下变成了异在于其本真的活动——在宏观上背离了其本真的追求,微观上则颠倒了其目的和手段”[4]1。因而,从教育生命价值的本质要求来看,必然要复归人文关怀。

(二)佞妄中“人”的失落呼唤人文关怀。海德格尔在审视当代社会的处境时,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当代这样对人拥有这么多的知识,但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少地懂得人”[5]35。面对着现代性的转型阵痛,人们开始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遭受着价值的迷离、行为的错乱与心灵的空虚。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感受到教育发展给人们带来思想冲击的同时,经历着精神的失落。教育本来应该是培养人的活动,但是在工具理性的强力支配下,教育却沦为纯粹的“生产劳动”。知识成为教育灌输的根本目标,而人不再是价值追索的最终目的。教育思维中有关人、人的关怀,被轻轻地拭去,最终导致了教育世界中人的失落。然而,教育真正的对象是全面的人、具体的人,人的存在性是教育存在的核心价值。因此,面对着这种“无人”的局面,必须呼唤人文关怀,使教育重返活生生的人的世界。

(三)疏离中“人”的孤独渴求人文关怀。教育生活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了机械重复的普适教育。看似人人享有了教育的公平诉求,实则忽视了教育过程中人作为“人”的本质需求。每个人无意地成为生活的部分,但同时也天然地要求个性,这是教育的内在规定和确证。换句话说,人们在大众化教育的泛视域中,天然地缺乏个性的教育,使得人作为“人”没有个体的存在感。另外,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总量也较过去翻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受教育者迫切地需要去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以寻求人际交往时心理的平衡。当发现知识的积累越来越破碎,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无奈,只有把目光转向自己的世界。从而不得不疏离他人,把自己封闭起来,走向内心的孤独。因而,不管是从教育的现状,还是自我的求知来看,都迫切地希望能眷顾其内心需求和个性发展的人文关怀。

二、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多维考察

扬长教育可概括为:“立足于个体差异,着眼于人文关怀。通过制定政策、构建体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分类引导和鼓励他们承认差异、悦纳自我,最终达到自主探究、扬长发展、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6]从其本质来看,内蕴了对人的深切眷顾,有着人文关怀的根本向度。

(一)从理论的维度考察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扬长教育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教育沉思。从其哲学视域来看,扬长教育似乎更关注“现实的人”的教育状况,把现实中人的主体性看作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着力点,并试图建构起受教育者的精神家园,从而进行有指向的引导。对照马克思哲学中关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追求来看,是符合其理论视域的。而作为教育活动本身,其理论的全部支点都是关于“人的学问”。“扬长”则更指向了人的终极探寻,内蕴着理论的张力。从而,扬长教育也就有了哲学上的理论意义。

(二)从观念的维度考察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扬长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从其内在意蕴来看,扬长教育区别于赏识教育、特长教育。它是个性基础上的扬长,不仅要求“查短板、补短板”,更要求“挖长项、扬长项”。这是与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浙江提出的加速教育现代化阶段的教育改革目标相一致的,能够适应并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对于这点,我们已经从扬长教育的历史逻辑考察中,天然地找到了确证。扬长教育诞生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发展于积极教育的实验中,成型于人文教育的回归中,其本身内蕴着对人的深切眷顾,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

(三)从实践的维度考察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扬长教育是一种正视差异的教育手段。在其实践的具体过程中,扬长教育不仅承认教育中人有“类存在物”的共性,更接受“个体的人”的个性。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特别是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完全相一致。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不同的人都有着自然人同质性下固有的个体差异。而是否立足于这个实践中的“差异”是疏离人文主义与科学理性的实然分水岭。从扬长教育的内涵意蕴,甚或实践理念,抑或实施过程来看,显然都属于前者。因而,从这个层面来说,扬长教育的实践向度便有了朴素的人文关怀。

(四)从价值的维度考察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扬长教育是一种正向极化的教育策略。从其现实目标指向来看,能够满足广大受教育者期待被肯定、被赏识的人文需要。同时,扬长教育还直接回答了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追问,指向了对人终极命运的人文关怀。这也印证了孟德斯鸠所指的那样,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对‘现实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现实关注,更对‘终极的人’表现出某种终极的眷注。对人期待“自由的个性”,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正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向度。

三、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现实逻辑

(一)关注现实的人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基点。“人”不仅是概念的抽象物,更是现实的存在物。既然人是“现实的人”,人还有着具体的科学的规定。“现实的人”是有思想、有观念、有意识的能动的社会存在。思想、观念和意识都是作为思维的存在物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直接影响着人的实践。因此,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必然要考虑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扬长教育也是实践活动,必然要内蕴着对“现实的人”的应然关照。不光如此,作为现实的“人”,“个人怎样表现它们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5]67-68这也是“现实的人”异质于“抽象的人”的分界点。“现实的人”还是“从事实际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是天然地属于一定社会形态、一定社会结构和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这一点,悄然地与人文关怀的本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走向了某种契合。扬长教育基于人的精神的自由,以尊重人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又实然地体现着人文关怀。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的那样,精神自由是人的现实的本性。故而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必然要以“现实的人”作为其基点。

(二)满足人的需要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核心。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更是一种有生命的自然的类存在物。而有生命的自然的类存在物,其最大、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它天然地有着需要。需要是作为生命本质的天然确证。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的欲望的确证。既然人有需要,人也就有了“内在的意向”。故而,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必然要以契合现实的人的“内在的意向”作为核心任务,也就是说要满足人的需要的“匮乏”。如果离开了“人的需要”,所有的实践活动,抑或具体劳动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为需要不仅左右着人的意识,更影响和支配着人的行为。教育作为人类客观存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影响人的思想作为其根本目的的。因此,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首先着眼于人的需要,契合着人的“内在的意向”,否则教育只会走向实践的异质。从历史的逻辑去观照扬长教育,其最早是为了顺应青少年成长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扬长教育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策略,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扬长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是与学生需要被赏识的“期待”相一致的。从而,不管是从人生命本质的探寻,还是实践活动的观照,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都必须满足人的需要。

(三)促进人的发展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目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56因此,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人是现实的、从事实际劳动的人。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物种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本质。关于人的存在,在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嬗变中,发展是人作为现实的人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的。在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经由身体、情感再到理性发展的过程”[8]。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既包含了人的社会化,也包含了人的个性化。即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要以单个人的发展并且以单个人的个性化发展为前提。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因而,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不能以“全面发展”的论域来遮蔽个性的发展。一旦教育实践过程中过分追求共性与全面,结果必然会导致个性发展被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也势必走向“平庸发展”抑或“平均发展”。这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的,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背离的。因此,认识人的发展问题实际上要从单个抽象物的发展以及其个性化发展为起点,去保持人的个性,彰显人的特性。正因为如此,扬长教育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然地与促进人的发展走向人学意义上的吻合。

(四)着眼人的实践是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保证。人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的社会存在,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的实然回归。正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才得以从自然界中区别和分化出来,确立了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并成为生命物种范畴中的最高质态。作为人的高质态的生命存在方式,人的实践活动除了一切生命物种的基本规定之外,还有着一些区别与他的本质意义上的全新规定。比如,对象化、社会体与自由性等等。这些内在的本质规定,都天然地集聚在人的“主体性”上。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从价值哲学的维度去考察,其本质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育的本质也是作为人的本质的应然拓展。无独有偶,教育的本质的张力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关照,或者说主体潜能的开启。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扬长教育自始至终立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开展教育实践,悄然地将现实中呼唤的对人的“主体性”关照具体化、现实化,这也充分地彰显了人文关怀向度的内在价值。正因为扬长教育的这种具体实践活动,使得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得以多侧面的显现与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人的内在自觉。从而着眼人的实践也就实然了成为了扬长教育人文关怀向度的题中之义。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工具理性的佞妄。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教育过程中,都急切地苛求着基于人性本质需要的人文关怀。扬长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关注于个体的人的发展,在教育进程中体现着人文关怀的根本向度。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扬长教育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地研究、总结和深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2001-02-06(B0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雅诗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3.

[4]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1.

[5]周国文.人文话语与历史选择[M].福州:海风出版社,1993.

[6]冯荣.扬长教育:德育人文关怀的追求与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4(1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郭法奇.什么是好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5-07 (B01).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2.012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研究课题“扬长教育的人文关怀向度研究”(课题编号:2016SCG153)、台州学院2015年校立课改项目“基于扬长发展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冯荣(1982-),男,浙江临海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On the Humanistic Care Dimension of Education with Fostering Students’Advantages

Feng Ro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The alienation,frustration and loneliness of“people”in educational life require an essential appeal on humanistic care.Based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education with fostering students’advantages implies deep care for“realistic people”.Humanistic care forms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 of education with fostering students’advantage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namely theory,concept,practice,value etc.The humanistic care dimension of education with fostering students’advantages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ractical logic:Its base point i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realistic people;its core is to satisfy people’s needs;it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its guarantee is to focus on the practice of people.

Key words:education with fostering students’advantages;humanistic care;dimension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