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2016-02-13 04:33方明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明专业英语课题组

方明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方明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围绕应用导向进行转型发展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转型发展策略,福建省三明学院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教学实验与调查研究。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两方面结论:一是在课上可以采用以专业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转型发展策略;二是在课后以开展应用性强的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慕课形式的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形成从课上到课后全方位的教学转型发展,推进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

应用;大学英语;发展策略

在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适应不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以应用为导向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以福建三明学院为例,从课上与课后两个维度出发,探索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通过对专业英语、第二课堂以及慕课的理论研究,课题组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通过对实验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将专业英语引入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表现出极大的欢迎态度,对实践应用性强的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对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上尚不能更多地配比给专业英语,大学英语类的慕课课程资源还十分稀缺等。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研究、讨论与攻关。最终,探索出了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专业英语、第二课堂及慕课

专业英语也被称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为ESP。其在20世纪60年代发源并兴起于欧美等国。随着ESP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著名教育专家刘润清指出:21世纪的英语教学必然会发生巨变,英语的教与学将越来越紧密地与某一专业或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ESP将会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1]35。罗毅、李红英指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ESP是相对于大学英语而言的,它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后续阶段,主要学习某个学科领域的英语,而大学英语则属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学习的通用英语或称为公共英语[2]79。由此可见,对于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英语是与中学英语一脉相承的基础阶段的通用英语,而专业英语则是在此之上提升阶段的专门用途英语,更加凸显专业领域的应用特性,二者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哲学关系。

第二课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对于第一课堂的延伸及补充,并且更加具有实践应用的特征。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方面,随着交际语言能力学说在我国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也由此引发了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与探索的新热潮。回顾当下,大学英语第一课堂往往备受诟病。比如,班级的学生数量过大,每周授课课时有限,课堂授课中主要采用的是翻译法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多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上很少有机会得到语言应用能力的实际锻炼,最终导致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背离[3]20。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束定芳也指出: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是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的。然而在课堂教学的中,有限的时间大多被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很难得到锻炼[4]21。基于这些情况,各个高校广泛开展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通常被翻译为慕课。这一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代夫·科米尔和布莱恩·亚历山大首次提出的[5]5。随后的三年里慕课迅速发展,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巴斯蒂安·图伦、彼得·诺维格与大卫·史蒂文斯及迈克·索科尔斯基创办了知名的Udacity慕课平台[6]31。2012年,斯坦福大学的达芙妮·科勒等人创办了另一著名慕课平台Coursera。同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组建了名为edX的慕课平台[7]55。自此,慕课的建设与开发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诸如,英国开放大学组建的Futurelearn慕课平台、澳大利亚开放大学的Open2Study慕课平台、德国的iversity慕课平台、巴西的Veduca慕课平台等等。慕课在我国的兴起是在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组建的edX慕课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加入了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慕课平台。自此,开启了慕课建设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进程。截至目前,影响力较高的慕课平台有:清华大学开设的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以及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合作建设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等。

二、实验、调查及结果

首先,为了探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和学习感受,课题组于2016年3月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而言,课题组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间选取了福建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2015级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的四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共计203人。由于课时有限,实验中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节课中抽出约十分钟时间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入门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选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王振、刘士才、杨慧主编的《大学计算机英语基础教程》一书前三章的部分内容,尽可能地考虑作为大一新生的实验对象的可接受程度,重点对计算机英语的基础词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基础英语的语篇,感受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异同。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203份,经收集、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98份。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第一,学生热切地需求专业英语学习。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是否觉得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必要性这一问题的回答,98.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必要。第二,学生既需要学习通用英语又需要学习专业英语,两者不可或缺。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学习大学公共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二者的必要性上,85.2%的学生选择了两者都需要学习。第三,专业英语学习即可以在必修课进行,也可以在选修课进行。在调查问卷中,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在必修课进行学习还是在选修课进行学习这一问题的回答,61.4%的学生选择了在必修课进行学习,38.6%的学生选择了在选修课进行学习。

其次,为了筛选、优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课题组在三明学院进行了随机式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给出了十余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包括:英语话剧、电影配音、模拟翻译、英语演讲、英语朗诵、英语辩论、英语歌曲、英语书法、英语角、英语调频台、假期社会调查、实践基地参访、各类大学英语竞赛等等。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经收集、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83份。课题组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受到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分别是:英语歌曲(占比为92.3%)、电影配音(占比为87.6%)、英语演讲(占比为84.1%)、实践基地参访(占比为80.3%)以及各类大学英语竞赛(占比为78.6%)。不难看出,学生们一方面喜欢形式上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也重视对实践能力与学业水平有帮助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在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开展一些如英语歌曲、电影配音之类的富有试听效果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更要注重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摒弃以往传统的实践应用性较弱的活动。

最后,为了探究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课题组在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间选取了福建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2015级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的四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验,其中有一个班级是作为与其它三个班级进行结果对比的普通班。实验选用了“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该平台是目前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之一。慕课课程选择了与实验班使用教材相似的由华中科技大学推出的《大学英语》课程。实验中对三个实验班级15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整理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53份。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第一,学生对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持普遍欢迎态度。比如,对于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91.3%的学生持肯定态度。第二,对于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一年级学生总体上需要中英参半的授课语种组合形式。例如,对于使用英语还是汉语进行大学英语在线课程教学这一问题的回答,90.6%的学生选择了中英参半这一选项。第三,大部分学生更为喜欢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问卷中,关于你喜欢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传统课堂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这一问题,71.3%的学生选择了慕课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不难看出,学生们对于这种新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更加愿意去尝试与参与。

三、问题与讨论

第一,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强烈,但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不能同时兼顾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通过教学实验可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十分欢迎,但是在授课时间上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尚未将专业英语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考虑范畴之内。所以,专业英语没有被给予独立的授课课时。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将专业英语学习安排在选修课进行,并且可以设置一系列层次渐进的专业英语选修课程,达到由浅入深、逐级提高的学习效果。

第二,如何正确认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对大学英语能力的促进作用。当前,一些第二课堂学习活动效果不佳,不能较好地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要筛选并摒弃一些应用性较弱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比如,英语书法。同时,要紧密围绕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来设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为了考级、参加比赛或专门完成某项任务而去学习的,要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第三,大学英语类的慕课课程资源还十分稀缺。在我国,知名高校是在2013年才开始建构国内的大型慕课平台。截至目前,在“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两个国内最为知名的慕课平台上,有关《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慕课课程十分稀缺。在本试验进行的初期,经过仔细搜索后,发现国内慕课平台上大学英语的相关课程只有两门。经过审慎比较,课题组选择了与实验班级所用教材相近的慕课课程。故此,还应大力开发国内《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慕课课程。尤其是要分别建设相应的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慕课课程,以便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第四,在基于慕课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由于慕课的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者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在线学习中去。同时,在这种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的网络视频授课中,教师很难对网络另一端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掌控。在这种学习形式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者走马观花或者浅尝则止的现象。故此,慕课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次教学实验中也出现了上述这种情况。个别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实验中面对这种情况,经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进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讲解,此种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由此可见,在慕课学习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加强学习中和学习后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在慕课学习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否还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把控与指导。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之前一直接受并习惯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认知能力还处于基础水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以及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绝大部分都表现的茫然不知所措,都还处于等待老师给出具体学习任务或是等待指导和帮助的被动状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教学实验中,课题组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抽出一部分时间,专门用来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慕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翻转课堂与慕课学习有机融合与互补。因此,对于学习能力还处于基础水平的学习者而言,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慕课学习。对于高年级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尝试让其自主进行学习。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与调查研究,课题组基于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探索应用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方面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着力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内容,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中引入专业英语。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选取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个例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十分强烈。故此,可以由点及面,对其它学科专业英语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索、验证专业英语介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一转型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第二,重新遴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重点推进以慕课为代表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在本研究中,课题组对已有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数据证明学生对应用性较弱、实践参与度较低以及与就业前景关联度较差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表现出明显的摒弃态度。因此,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设置上,应该对以往活动形式进行变革与扬弃,重点开设实践应用性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积极探索并适时地采用在当今世界各高校兴起并广泛开展的慕课学习形式。同时,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慕课学习进行指导、交流及反馈,以此保证大学英语慕课学习的有效性。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形成从课上到课后全方位的变革,并且能够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及启示。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32-35.

[2]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7-80,95.

[3]杨柳群,侯俊霞.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2):19-21.

[4]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21-28.

[5]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6]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7]连小英.“慕课”影响下的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4-57.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Application

Fang 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ujian 365004)

To construct a number of high-level and applied-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a major 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Under such background,how to make re⁃forms based on application oriented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comes the urgent is⁃su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valid development strategies,research group has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ion for one year.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two conclusions are drawn.One i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ESP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lass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strategy.The other is that application-orient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fter class,especially MOOCs,can be used as the reform strategies.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strategies,the full-rang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can be formed,which is also beneficial to further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lication;College English;development strategies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5.014

2016-09-07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MOOCs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项目子课题“MOOCs对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的作用与启示——以三明学院为例”(项目编号:EIJYB2015-111);2.三明学院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发展策略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150625)

方 明(1981- ),男,山东潍坊人,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三明专业英语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