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台州市高校为例

2016-02-13 04:33高晗雯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服务型学生党员常态

高晗雯

(台州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新常态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台州市高校为例

高晗雯

(台州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学生支部积极响应。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服务形式和平台缺乏创新、服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支部需要通过高标准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平台、健全激励机制以及民主监督等途径,完善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

新常态;服务型;学生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党建工作新模式的转变和党的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强调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紧跟这一变化、适应这一形势、落实这一要求,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常态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及特征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1]。”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校风、班风、学风、室风建设中居引领地位,学生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新常态背景下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和提升核心就业力;有利于凝聚人心、密切党同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提高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新常态”下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是由过去的状态向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的转变。新常态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严字当头,严实结合”。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成了党的建设的主旋律,从明确提出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到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及习总书记的“三严三实”讲话,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严”是实的前提和基础,“实”是严的目的。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工作也需要严字当头,严格党员纪律,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制度建设,把学生党支部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从严治党的长效性。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就是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并使之常态化。对于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这意味着一是主体全覆盖,学生党支部必须贯彻从严管理要求,从支部书记到普通党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二是劲头不松懈,每位党员相互合作,服务工作长期进行,推进制度化和常态化。

三是强调“创新引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是新常态的关键,对于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而言,只有把创新作为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才能不断开创高校党建的新局面[3]。

四是突出党支部建设的服务性。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需要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学生,服务社会,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二、台州市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就是要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做好此项工作,针对台州市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情况和学生对我们服务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要求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为台州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在3所台州市高校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1份,回收率为92.2%。

此次调查对象分为党员和普通同学,问卷内容共有三个维度:学生党员的情况、学生党支部的现状、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现况。调查显示,自从各高校开展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以来,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目前,高校学生入党名额大幅度减少,学生党员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另一方面,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党员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88.7%的学生党员和85.9%的非党员学生认为现在的党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高。

二是学生党员的服务工作有所加强。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党员都参与了支部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而在此之前,由于大部分学生支部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发展上,只有19.7%的学生党员表示参与过志愿服务。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77.4%的学生党员和63.8%普通非党员学生认为学生党员的服务工作有了明显提高。69.2%的学生党员和65%的非党员学生认为此项活动收到了成效。

三是党支部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调查显示,在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开展前,53.6%的非学生党员不了解学生党支部的情况,甚至不知道自己学院设有学生党支部。但是,通过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活动,这一数据降低到了10.2%,此外,70.5%的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支部工作和活动表示认可。

(二)问题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目前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典型集中的问题,具体为:

1.部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待提升。在调查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党员表示只是完成党支部的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意识不够强烈;有33%的同学表示,党员在班级中的带头作用不够显著;16.7%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党员和同学交流较少;在入党动机上,16.9%的人承认是为了以后的就业,3%的人承认受了父母等大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价值取向上,18.7%的学生党员表示会以“个人利益为重”,23.4%的学生党员表示“不好选择”;78.3%的学生党员表示自身的理论知识薄弱;50.3%的党员认为目前的党员教育简单说教,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由此可知,目前大学生党员中有部分人的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服务意识亟需提升,否则,他们自身难以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更不用说带动周围同学。

2.服务形式和平台缺乏创新。调查显示,83.5%的学生党员与79.2%的非党员学生认为目前开展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服务形式单一陈旧,72.2%的学生党员与70.9%的非党员学生认为服务平台需要创新,56.4%的学生党员表示服务的范围局限于校园和同学。由于党支部工作的政治性强,在服务的内容与途径上,大部分支部都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比如召开座谈会,建立互助小组等,且仅仅通过从上而下的方式宣传,服务途径古板,服务载体贫乏,宣传方式老旧,很少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贴近,与社会实践脱节,工作缺乏创新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也难以适应时代和大学生党员的需求。

3.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在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36.7%的学生党员表示,所在的党支部并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仅有19.1%的学生党员表示党支部在工作中划分了党员责任区;47.9%的学生党员表示党支部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25.2%的学生党员表示服务过程中的激励机制模糊,不够清晰,12.8%的学生党员表示党支部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在此项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助于推进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落实工作的责任制,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反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工作制度和有效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势必会影响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影响工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创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有了一定的进步,也增强了影响力。但是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党务工作者受传统工作方式和习惯性思维影响,在创建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在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缺少应有的创新,导致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效果打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创新服务内容与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是当前党建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新常态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总结我们的经验,根据目前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标准加强学生支部思想建设,提升服务意识

高校加强学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对于高校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引领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建立全面、系统的党员再教育体系。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坚持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活动。首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到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常学,宗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提,廉洁自律之风常吹,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民主生活会制度常态化。民主生活会前各支委高度重视,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各学生党员认真查摆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对其他党员的批评直接不迂回,营造严肃认真、民主团结的氛围。会后,针对问题和意见,整改措施抓落实。最后,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个月选定一天,结合当前的党和国家生活的热点和学校实际,灵活安排。比如:邀请老师开讲座,开展主题研讨会,台州文化寻根,观看爱国影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党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重视党员素质提高,提升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思想上尊重群众、重视群众,在行动上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位。首先,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学生党员不仅要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和民生,也需要关心周围的同学,增进与广大师生的感情,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克服急躁的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落实到实处。其次,创建服务品牌。党员的服务越有特色,那么服务的效应和效果就越大。借助党员服务的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坚持认真组织、有效运作、突出特色的理念,使党员服务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达到党员、党支部和社会共赢的局面[4]。

(二)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多渠道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比较完备的思政教育平台,构建多渠道的教育平台。具体地说要做到如下三个结合:一是传统教育途径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1]。”党务工作者需要创新理念,与时俱进,占领网络宣传高地。通过公众微信号、微博、博客等时下流行的网络平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宣传党建时事,发布服务方案与图片,并与同学们开展互动。二是要将理论灌输与反思教育结合起来。既要通过支部学习会、党课、讲座等对广大党员开展教育,也要通过支部民主生活会、撰写学习体会、思想汇报等形式开展反思活动。三是要将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在组织上要严谨,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但要注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趣味性吸引学生,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服务型学生支部建设进班级和公寓。班级和寝室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以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建设为契机,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首先,建立党员联系寝室和班级制度,提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有困难找党员”等工作理念。每位党员联系2-3个寝室或一个小班,向他们传达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学校的一系列规定,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在寝室建立“党员之家”,在“党员之家”召开各项会议与活动,邀请广大同学参加,搭建学习交流、展示风采、服务师生的平台,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第三,推进服务型学生支部建设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强调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学生党员更要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首先,党支部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周围的社区与乡镇,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服务平台[5],突出专业特色,为群众提供对口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责任心,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人际能力。其次,与其他高校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在工作中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党支部的交流,增加交互性,共同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三)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民主监督

新常态下,党支部服务机制的建设是带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提高服务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是增加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服务型党支部建设长期有效的重要保证。

第一,完善支部的服务工作机制。首先,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包括机构设置、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工作例会等。党支部合理安排服务的人员,建立审批制度,使活动有序、高效、规范地开展;党支部对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培训和安全教育等,宣传志愿精神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障服务的长期性与常态化;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做到活动中及时沟通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活动后有总结、有交流,指出问题,部署今后工作。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落实服务型党支部工作的原则,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制定针对党员个人与党支部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体系涵盖面广、标准合理、特点突出,考评方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把群众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最后,制定有效的激励体系,对于优秀的支部与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对于评估结果较差的支部与个人,上级组织找支部书记与党员个人谈话,了解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后续的检查落实。

第二,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党支部和党员个人,使党员和党支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更好地发挥服务型党支部的作用。内容包括:建立党内的监督小组,对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监管,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党内外群众评议活动;制定群众举报制度,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等。对于群众在评议、举报中提出的意见,党支部要限期研究、认真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把处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反馈。

[1]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5-29(6).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2015.

[3]于甜.新常态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的新举措[J].新校园,2015 (9):153-155.

[4]林显东.浅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学理论,2013(8):291-292.

[5]王涛,刘秀峰.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266-269.

On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Party Branche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Normal——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Taizhou

Gao Hanwe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t the grass-roots.Stu⁃dents’Party branches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all.However,after the survey,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service-oriented students’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such as some Party mem⁃bers lack of leading-role sense,the service forms and platform lack of innovation,and imperfect ser⁃vice mechanism.Hence,the Party branches have to set high criteria on strengthening the self-ideology building,improving the service awareness,innovating the service platform,building up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ompletingthedemocraticsupervision,toperfectservice-oriented students’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new normal;service-oriented;students’Party branch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5.020

2016-09-13

本文系2015年台州市社科联研究课题(编号15YB04)、台州学院2015年校立党建课题(编号2015YB01)的研究成果。

高晗雯(1983- ),女,浙江临海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

猜你喜欢
服务型学生党员常态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