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提升探讨

2016-02-13 05:46徐玉成罗晓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大赛问卷

任 晗,徐玉成,罗晓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提升探讨

任晗,徐玉成,罗晓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创业大赛已成为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发展。课题组以浙江省十二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创业大赛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深入分析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的基础上,就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提升的对策进行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业大赛

随着创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各高职都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创业大赛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加深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为创业教育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浙江省内高职为研究对象,选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所高职院校,针对提升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创业大赛相关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大赛的功能、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等,选取调研参与过创业大赛的学生进行问卷填写。课题组在调研院校共发出问卷500份,其中,回收问卷453份,回收率为90.6%,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0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1.6%。经统计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均较高,达到可采用标准。

除问卷外,课题组还采用访谈法,深入访谈与高职院校创业大赛相关的人员。组织五十余名参与创业大赛的学生与十余名与创业大赛相关的老师进行座谈,在座谈的基础上,还进行个人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如何看待创业大赛、创业大赛的评价标准、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等进行。

二、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低的表现

(一)参赛项目缺乏市场调研,评价标准注重形式

从调研的各高职创业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创业项目来看,当前大多数参赛创业项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一些创业项目严重脱离市场,甚至来自参赛者的主观臆测。尽管每个方案都包含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完整结构,但一些参赛项目缺乏市场调查与论证,只能作为“文本上的存在”。一些大赛选手将创业项目发展历程从“起步阶段”规划到“风投阶段”,但有时“起步阶段”都不符合企业运作规律。从评价标准来看,创业大赛“重包装,轻运作;重技术,轻商业”。一些创业项目与市场脱轨,参赛选手缺乏充足的市场调研。

在评估创业项目时,当前的评价指标过于强调项目技术性与独特性,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看起来“高、大、上”(高科技、大收益、上档次)的创业项目更受评审专家的青睐。受评价标准影响,一些参赛选手为包装创业项目,从创业计划书的封面设计,到目录排版,再到团队口号与选手着装等方面,都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以当前影响力较大的“挑战杯”创业大赛为例,其评分标准突出“阐述”,往往取得较好名次的个人或团队,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应赛能力较强,选手的“外在表现”(如气场、语言表达等)占据重大部分。一些创业大赛甚至设置“创业模拟”环节,不能否认这些环节的重要性,但总而言之,其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有点异化为表演专业的“专业测试”,是在看谁“表演”得好。在453人的有效问卷中,320人(70.6%)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包装”创业项目上。我们并不否认创业项目包装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创业内核。创业大赛毕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大赛,“好看”的材料是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二)“应赛”为主导方向,项目持续发展不受关注

在创业教育普遍被重视的形势下,当前一些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但很多指导老师与学生是“为了比赛”而去参赛,很少去思考将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诸如此类的创业大赛只能称为“创业模拟”。“创业模拟”表演成分过重,参赛者只为了比赛而去参加比赛,很少考虑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实际创业行为,“创业模拟”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上的局限性很大。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创业模拟”,产生的实际功效不大,只能算作形式上的“表象创业”。当前,很多创业大赛最终获胜者都是“应赛”获胜者,但都不会成为真实创业者;“创业模拟”传递的不是创业之道,而是让学生去揣测评委心思,进而在比赛中获取好成绩。

在“应赛”导向下,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不看重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而更看重大赛带来的名次与奖金,甚至部分学生已成为创业大赛的比赛专业户。在调研中发现,同一个学生拿着相同的创业项目到处参赛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校方通常对此种行为也不表示反对。调研在创业大赛获得较好名次的126名学生,其中86人(68.3%)将比赛成绩(拿到奖金)等放在参赛目的的首位;74人(58.7%)认为创业大赛只是一个比赛,与创业“实际运作”完全不同;15人(11.9%)明确表示会注重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在访谈中,某位曾担任过几十个创业大赛评委的资深创业导师表示,在他所认识的一些在创业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的学生,不会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创业,他们更擅长于“掌控”评委的思路,不去思考创业项目的发展。

(三)办赛形式相对封闭,项目缺乏后续支持

创业大赛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国外很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极大的创新型企业起源于创业大赛,国内重点本科院校的创业大赛也孵化了不少创业项目。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职创业大赛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并不多。当前,除少数高职院校举办的创业大赛支持体系较完整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大赛后续支持工作很薄弱。

本研究选取30个在创业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的创业项目。调查结果显示:2个创业项目(6.7%)运转情况良好;6个创业项目(20.0%)进入市场运作阶段;14个创业项目(46.7%)在比赛结束后,完全没有进入市场运作阶段。相对而言,重点院校创业项目被市场认可度较大,容易吸引风投,而高职创业项目由于技术含量偏低,其关注度也较低。

三、提升高职创业大赛实效性的对策

(一)评价标准应符合高职特色,创业项目应“接地气”

与社会人士相比,在创业上,高职学生在资金与经验方面没有优势,要走创业之路,必须考虑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金要求不高、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是高职学生创业时的第一选择。但这类项目却在创业大赛中,不受评委喜爱,不受参赛选手的重视。一些人认为,创业教育很高深,很多人就将创业与“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由于办学层次的不同,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高校须结合自身特点,针对自身办学特色,开展适合自身的创业大赛。

高职与本科在办学层次上存在差异,其创业大赛也应呈现不同层次。高职创业大赛形式不能完全照搬211、985高校创业大赛,应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才能让创业项目“接地气”。2014年,国家层面上有专门针对高职与中职学生的“三创”,即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与举办了二十五年的“挑战杯”相比,“彩虹人生”挑战杯只针对职业院校在校学生,项目设置上以生产工艺革新、工作流程优化、科技发明制作等为主题,这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以实践性为办赛导向,注重形成性评价

就教育规律而言,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不是在创业大赛中模拟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从“大学生”到“创业者”,必须要经过创业尝试等阶段,只有通过创业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长。没有行动的创业大赛,产生不了实际的成效。一些高校在创业大赛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某高职将创业大赛置于真实的创业情境中,打造全真的创业大赛模式,学生成为创业大赛的主导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调研中,某高职电商创业大赛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比赛结果。在筛选出创业项目后,为选手配备创业导师的同时,还进行各种集中培训,对选手在实际中的创业问题进行指导。通过指定供货平台,让创业团队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店铺开设、销售产品等步骤。在为期半年的实战中,结合其店铺实际销量、活动策划、营销布置等各项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予以排名,进而决出比赛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对创业大赛的认可度与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

(三)开放办赛模式,为创业项目提供后续发展支持

高校创业大赛相对封闭,很多创业大赛在结束之后,其优秀创业项目并没有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决出名次与成绩只是创业大赛的初步阶段。创业大赛不能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应为好的创业项目在后续发展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创业教育不能只依靠高校的力量,更需社会各界参与。国外大学创业大赛竞赛流程完善,支持体系较为成熟,支持网络比较广泛。很多高校创业大赛能凭借其校友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与服务,构建一个成熟、完整的支持网络。而本科院校,尤其是985、211高校的的创业大赛一般都备受关注。创业大赛须吸引外界力量,形成支持网络。高职要积极吸引企业与政府部门,优秀创业项目在获得奖金(创业启动基金)时,还应获得创业经验、资源整合和地方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打造一条从项目选择、市场引导、资源支持到后续服务高校创业链,努力打造企业、政府、高校“联动发展”的办赛新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不能只依赖高校内部力量,高职需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以某高职创业大赛为例,该大赛联合市委组织部、共青团等部门充分调动了多种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吸引风险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时引进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园区,将创业大赛定位于青年创客综合服务平台。该比赛效果显著,不仅一批创业项目吸引了风投,而且另一批项目在比赛结束后直接落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高职要结合办学特色与区域优势,开创全新创业大赛办赛模式,极大地呵护创业人才的成长。

[1]张志达.高校创业大赛低效,原因何在?[J].教育与职业,2014(6):146-147.

[2]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21-124.

[3]盛莉莉.高职创业大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8-9.

[4]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3-25.

G718

A

1673-0046(2016)5-0034-0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政产学协同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YZD201508)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大赛问卷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问卷网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