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

2016-02-13 08:50李泽众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短板公共服务浙江

李泽众

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

李泽众

在年前落下帷幕的浙江“两会”上,补“短板”成为各代表团畅谈“十三五”发展美好蓝图时最热议的话题之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浙货”市场竞争力不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尚不充分等诸多“短板”。浙江确立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愿景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补齐“短板”。而“补短板”,“有效投资”是当之无愧的一把利刃。

有效投资“补短板”成效显著

浙江相较于全国更早进入经济新常态,也更早意识到通过有效投资补“短板”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扎实推进“三千亿”重大工程、“411”重大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的投资成效显著,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方面。“十二五”时期,全省在交通、能源、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重点建设投入达到6800亿元,建成项目317项,建成了杭州火车东站枢纽、沪杭客专、诸永高速、杭州地铁1号和4号线、宁波-舟山港等交通类重点项目建设,初步构筑了铁公水、海陆空互联互通,系统成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了一批天然气、光伏、风力、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提高了能源保障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全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实现了无线网络从2G到4G的升级。

产业转型方面。“十二五”时期,浙江重点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00亿元,推动了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建成了大众、纳智捷、吉利汽车等整车项目,实现了整车生产的从无到有;建成中兴、华为、东方通信等信息产业基地和阿里巴巴“淘宝城”等项目,拓展了全省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通过一批产业技改类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四换三名”战略的实施。并且,实现了三产比重首超二产的历史性跨越。

生态环保方面。“十二五”期间,全省在生态保护、农水重点项目等生态环保方面累计完成投资2100亿元,组织实施“五水共治”省重点项目近200项,完成了6496公里垃圾河清理任务,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有效落实了“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推进了一批城市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大大提高了城乡自来水供水普及率和垃圾、污水处理率;一批生态保护公益林和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公共服务方面。“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院校,改善了原有院校的硬件设施,为义务教育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着力推进了文化体育、养老服务、保障救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发展新阶段更需强化有效投资补“短板”

当前,扩大消费必须直面一个问题——供给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就浙江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升级,而浙江制造由于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创新能力薄弱,供给体系层次止步不前,现有的供给体系已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使得浙江有效供给能力衰减态势日益显现。相反,境外消费却持续升温。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24.18%的消费者家庭通过境外游或海外代购的形式购买过国外产品,比2014年上升3.44个百分点。作为消费主力军的21-40岁中青年人群和5000元/月收入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分别占到境外消费人数的72%和77%。

同时,扩大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近年来,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增长普遍疲软甚至出现下滑,需求严重不振;加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一些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后发国家又在低端市场上形成对“浙货”的替代,导致浙江外贸形势严峻。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外贸出口17174亿元,增长2.3%,远远低于7.5%的增长目标。

现阶段,在消费潜力难以进一步挖掘和外贸出口困难的情况下,要形成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还是靠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不是漫无目的乱上项目,盲目投资,而是要把握好方向和重点,关键是紧扣补“短板”。

目前,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举步维艰,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层次不高,新兴产业占比增长较缓;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内部还相当短缺,比如地铁、地下管网等还不完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弱,雾霾、水污染、土地贫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配置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发展迈入新阶段,浙江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实施质量和效益兼具的有效投资,这样既确保稳增长,又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紧扣“短板”扩大有效投资

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浙江必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有效投资的新特点、新趋势,从优化投资结构、激活社会资本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补“短板”的力度,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优化投资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有效投资要提高有效性和精准性。一要加大“产业升级”投资。加大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型服务业投资力度,结合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浙江行动计划,精准聚焦具有产业基础、产业集聚效应与产业竞争优势的七大万亿产业,通过产业增量投资,提高产业层次与发展水平,加快新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优化产业功能布局。

二要加大“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投入。进一步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关键性工艺改造与高附加值产品创新的投资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影响力。深化建设一批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特色小镇。加大科创平台的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吸引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同时,要落实好国家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兼并重组等政策,进一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坚决制止高能耗、高物耗、污染重行业以扩大有效投资进入投资领域,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要围绕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加大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加快推进与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类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通过公共卫生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生态建设、低碳与循环经济和环保设施建设,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

利用政府资本的撬动功能,激活社会资本。要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一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利用省级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省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撬动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向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的融资机制。同时要确保制度的严明性和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降低门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改变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和作风,给予社会资本更大的空间。

二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落实好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引导国有投资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切实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三要大力推进PPP合作模式“落地生根”,加强示范引导,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充分挖掘社会资本投资潜力。

四要大力推动县级投融资创新试点,建立能够适应民间投资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重点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探索县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和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模式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短板公共服务浙江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