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

2016-02-13 08:50张汉东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匠人产品质量瑞士

张汉东

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

张汉东

李强省长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我相信,看到国人排队购买苹果新产品,去日本抢购小家电,在新西兰抢购奶粉,我们这些或在政府部门工作、或在企业工作,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的人,脸是发烫的、心是发慌的。”全社会都有必要反思,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大国,可每次苹果出新品,国人“卖肾”也要购买?为什么一方面是国产婴儿奶粉销售不畅,甚至出现奶农倒奶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国人去全世界抢购,以致香港等地要专门出台“限购”这一市场经济下极为罕见的行政限制措施?

奶粉也好,小家电也罢,能让跨境游客如此执着青睐,总有它的理由,总有其过人之处,笔者相信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能力,但更应该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笔者以为,当前国内产能过剩,表面看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已有供给供大于求,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一方面是部分升级换代的需求无法满足,缺乏相应的供给。

中国产品质量不如发达国家,笔者以为尽管原因很多,但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感慨,瑞士这样一个小国,手表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公认的奢侈品品牌、享有盛誉?论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排在瑞士前面的国家可以列出一打,即便是中国,如果举国之力,精工制造,生产某一种或一款产品,也不一定输于瑞士。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2006年,笔者在瑞士访问时,中国驻日内瓦世贸组织总部的同志介绍,很多瑞士的钟表匠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同一道工序,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犹如中国古代传说的庖丁解牛,钟表匠们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追求完美和极致。因此,瑞士表被赋予某种高品质的隐含价值,市场价格也会更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需要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更要有产品质量意识,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益。

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期许的是由大变强,以及能够包含更多的创造因素。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简单的“拿来主义”、“山寨”形象挥之不去。即便是模仿,也往往缺少有创造、有智慧的模仿。对于中国制造目前遇到的困境,方方面面都有共识。从中央政府到微观企业,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愿望也都很强烈。

制度、政策等层面的努力,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大有助益,但这些还都是外在的力量。在竞争的舞台上,真正的主角还是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与从业者。中国制造能不能彻底摆脱“山寨”形象,能不能改变“别人吃肉我喝汤”的状况,重任还在这个群体的身上。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说,目前为止企业仍习惯于“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这种寄希望于快速致富、快速收回投资的心理和行为尤为明显。往往为了短期利益,忽略了产品质量。中国不仅需要大批科研人员,需要大批企业家,也同样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工匠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杭州有一个很火的自媒体项目叫做酱爆,杭州的媒体人出于社会责任,花了很大精力,克服种种困难,寻访匠人,发掘匠人,向社会推介以前不为世人所知的各类能工巧匠,试图弘扬浙江人文精神的历史底蕴。这些匠人中有传统工艺的传承艺人,有新锐设计师,有精工制造的企业家。最近,还出了一本册子《杭州匠人》,汇集了41位杰出代表,被选送作为在杭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交流材料,让笔者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工匠精神回归的一丝希望。笔者希望并祝愿,在新的一年浙江工匠精神能够强势来袭,能够渗透到浙江制造的全过程,渗透到全民的精神血液中,助推浙江制造转型升级。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匠人产品质量瑞士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瑞士镇迷阵
羊绒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