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与防治方法

2016-02-14 12:08曹祖斐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23期
关键词:乳区奶牛场链球菌

曹祖斐

(开封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开封 475000)

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与防治方法

曹祖斐

(开封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开封 475000)

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及化学、物理因素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炎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等。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该病与环境、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比较复杂,难以控制和消除。在隐性感染阶段,乳房腺体组织上皮水肿、充血,白细胞从微血管游离到乳腺内吞噬致病菌,使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缩短产奶年限,给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阻碍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酵母菌、病毒等可达80多种。在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临床型乳房炎中占70%以上,其次是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诺卡氏菌、克雷伯氏菌等。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茵引起的。

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临床乳房炎在每个泌乳期的发病率在20%~50%,法国、芬兰、瑞典、丹麦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10.9%、11.1%和21%,在我国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在46.4%~85.7%,发病率均高于国外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50亿美元,美国每年因乳房炎损失达20亿美元,英国奶牛乳房炎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2.67亿英镑,日本达5亿美元,我国达30亿元。另外,乳房炎造成的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降低牛奶营养成份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健康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综上可知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性和危害性广泛.因此,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奶牛乳房炎在河南省的发病情况,选定了6个奶牛场作为调查对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河南省六处奶牛场作为实验对象。

1.2 试验材料

1.2.1 奶牛

所选的对象分别为河南省奶牛繁育中心(A)、河南省鼎元牧业奶牛场(B)、焦作多尔克斯示范牧场(C)、荥阳山水牧业标准化牧场(D)、平顶山宝丰汝源牧业(E)、平顶山宝丰合源牧业(F)6个奶牛场,调查奶牛为泌乳期奶牛,约为2 300头,见表1。

表1 被调查奶牛场泌乳期奶牛与患有乳房炎奶牛的数量

1.2.2 诊断器材

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隐性乳房炎检验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产品。

1.3 方法

1.3.1 临床型乳房炎诊断

从视觉上面观察,乳房呈不同程度的肿胀,皮肤发红。触摸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其乳房有大小不等的硬块,疼痛敏感,温度增高,乳上淋巴结肿大,有逃避和踢人现象。乳汁特别是挤的前三把奶,颜色呈灰白或淡黄色有絮状物,甚至有脓,有的呈水样。

1.3.2 隐性乳房炎诊断

将隐性乳房炎诊断液与蒸馏水按1∶10混匀后装于灭菌瓶中备用。用常规方法对奶牛乳房进行消毒后,术者手部清洗消毒,弃去各个乳区的头两把乳,用反应盘接取牛乳3 ml左右,加入等量的诊断液,缓慢摇动,使乳样与LMT诊断液充分混合,参照表2的判定标准对每个检测样口乳进行判定。

表2 LMT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

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

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六处奶牛场,总泌乳期奶牛头数为2 320头,其中临床型乳房炎总共为224头,而隐性乳房炎为1 320头,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9.6%,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3.0%,六处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率为72.6%。

2.2 不同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

不同场家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地区乳房炎发生率

调查结果见表4。结果表示,不同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存在差异,其中,临床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为鼎元牧业的20%,最低的为奶牛繁育中心约为3%;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山水牧业的最低,为54.1%,最高的为多尔克斯,为69.2%。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

河南省此次的调查结果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和61.3%,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之比为1∶6.59。

乳房炎在该6处奶牛场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隐性乳房炎还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均比较高,造成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去自身及其遗传问题之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牛舍的环境卫生,特别是到雨水较多的季节,不及时清理牛粪,致使细菌孳生,是造成乳房炎的最大原因。此外,大部分奶牛场运动场地不足甚至严重不足,挤奶的步骤不够科学规范,比如不能坚持用温水清洗奶头等,均是造成乳房炎发病率高的原因。同时,气温高时病原菌会大量繁殖;在雨季可能会出现牛舍潮湿、运动场积水的现象,易使乳房脏污;在牛舍卫生条件差、尘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时,奶牛乳头易接触到污物;在气温突然大幅度升降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也会升高而引发乳房炎等。

3.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乳房炎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症状有:①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变化。出现凝块、絮状物,乳汁变色,如变黄,且产量明显降低:②乳汁中氨基酸水平、蛋白质含量下降,热稳定性下降,乳汁中有多种有害成分,如钠离子、钾离子含量增加;③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房外表呈“红、肿、热、痛”,质地坚硬,触摸时疼痛,不让犊牛吃奶。严重时可萎缩变小。若感染化脓菌,乳房内可形成脓块。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现象。但乳汁在理化性质和细菌学上已发生了变化。造成乳房炎有以下几种原因:

3.2.1 遗传因素

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的母牛,其后代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报道,高产奶牛易患乳房炎,并且具有遗传性,血型因子和乳房炎抵抗力之间有相关性。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疾病发生有影响。

3.2.2 环境因素

由于牛舍、挤乳场所和挤奶程序不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机械挤奶不按操作程序进行,人工挤奶操作方法不当;对已处于干乳期的奶牛不能及时、科学地进行干乳,牛床潮湿,运动场低洼不平,大量积蓄粪尿和泥泞的地面,导致牛体不清洁,这些饲养管理因素都可以诱发乳房炎。高温、高湿季节,环境温度过高,牛舍相对湿度增加等环境因素均可导致乳房炎发病率升高。

3.2.3 病原微生物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多种非特定性病原菌。迄今为止,已报道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约有150多种,主要有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按其传染方式及生活繁殖场所可分为两大类:接触传染性病原菌,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牛棒状杆菌等。此类病原菌主要在奶牛乳房表面和内部生活和繁殖,可通过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的毛巾、挤奶杯等在乳区和牛群中传播流传。环境性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G–)菌大肠杆菌科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肠道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科、环境链球菌科如主要的乳房链球菌和较少的停乳链球菌以及肠球菌科如粪肠球菌等。

金黄色葡萄菌:主要在挤奶时从感染乳区传染给正常乳区,病区乳房是病菌的主要来源。该菌可引起慢性和隐性乳房炎,亦可引起急性和脓毒性乳房炎,严重者可发生乳房坏疽,乳汁呈血清样,甚至在1d内死亡或转为慢性,乳区变成硬块,难以治愈。

无乳链球菌:最常见的一种乳房炎病原菌,由感染乳区通过挤奶时传给健康乳区,该菌传播迅速,可引起乳区体细胞快速升高和牛奶细菌数升高。

环境链球菌:这类细菌普遍存在于奶牛生活环境中,很难消灭,主要危害干奶牛和围产期的奶牛,该菌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该菌在奶牛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无法从牛场清除,是造成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细菌,且有时是急性发作,严重者死于肠毒血症。

3.2.4 饲养管理因素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饲料营养单一,饲养不规律,日粮中营养成分不均衡,饲料中VA、VE和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可导致乳房炎发病率大大增加;饲喂过多的精料将影响奶牛对粗纤维的利用,饲料中蛋白含量超过饲养标准时,均可诱发乳房炎。

通过对这几处的奶牛场进行调查,发现造成的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奶牛场的环境条件太差,二是未能严格遵守挤奶的科学规范的步骤。奶牛挤奶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如牛床和运动场泥泞、铺垫污秽的蓐草等),挤奶用具(如挤奶杯,挤奶人员的手臂等)不干净,奶挤不净,挤完奶以后乳头封闭不好都可给一些致病菌的乘虚丽入和孳生创造有利时机。在机器挤奶时,由于真空泵的负压不够要求,脉动器的频率忽高忽低以及某些乳头的牛奶挤净后,不能及时卸下,继续抽挤使乳房创伤。有些挤奶人员在挤奶前没有对乳房进行充分按摩和热敷,奶牛放乳反射不强烈;或者由于挤奶速度过慢,放乳反射周期已过,但奶仍未挤净。乳房中有残留奶,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3.3 乳房炎的治疗

各个奶牛场针对乳房炎的措施大致相同,首先都是要进行病牛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针对乳房炎的治疗,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主要采取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最常用的,也比较简单的消炎杀菌的注射疗法,另一种是针对乳房炎情况必要严重的,可以采取乳房封闭法。还有一种手术疗法,主要针对于有价值的病牛,不经常使用。

各个厂家采取的治疗措施与各厂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存在一定关系,发病率较高的厂家所采取的乳房封闭法更多,而发病率较低的厂家,通常采用的乳头注射。当然,两种方法是视情况而定,对于前三把奶只是较黄,乳房炎情况较轻的采用乳房注射,而针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则采用乳房封闭法。两种方法均比较理想。

3.3.1 抑菌消炎、防止败血症

青霉素80万IU,蒸馏水50 ml,乳头内注入,每日于挤奶后注入;青霉素300万IU,或四环素30万IU,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2次;全身疗法:对于重症病牛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 ml、25%葡萄糖液500 ml,VC和VB各适量,静脉注射,每日2次。为了防止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 ml,一次静脉注射。

3.3.2 乳房封闭

封闭疗法是利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麻醉药物,配合类固醇药物在痛点、病区、神经干等部位进行注射来消炎解痛,加速代谢的一种治疗方法。封闭疗法有全身封闭、乳房基部封闭、生殖股神经封闭、会阴神经封闭等多种方法。其中乳房基部封闭是最常用的力法,是用0.25%~0.5%的普鲁卡因150~300 ml在病牛乳房基底封闭注射,加抗菌素可提高疗效。

3.3.3 手术疗法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此法费用较高,主要针对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对化脓性、坏疽性乳房炎效果较好。对于浅表化脓性乳房炎可直接切开排脓,深层化脓的则先用注射器抽出内容物,然后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治疗。坏疽性乳房炎先用l0%硝酸银或硝酸铜棒腐蚀,然后用3%的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液充分洗涤,最后进行手术切除。

3.4 预防乳房炎

3.4.1 加强挤奶卫生,保持环境和牛体清洁卫生

运动场要干燥,粪便及时清除;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洗乳房水要清洁、要勤换;挤奶机要及时清刷。目前,有的牛场采用“两次药浴,一次纸巾干擦”的方法,即先用药液浸泡乳头,然后用纸巾干擦,再上机挤奶,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3.4.2 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

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如进行定期检测,可及时发现患牛,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可控制疾病蔓延,从而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病牛常规的处理是,一旦发现,要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对患隐性乳房炎的强阳性乳区可进行突击性治疗,防止向临床型发展;患临床型乳房炎要及时对症治疗,使其尽快痊愈;淘汰久治不愈和慢性乳房炎的病牛;加强对子宫内膜炎、乳房外伤、胃肠病、胎衣不下、产后败血症等疾病治疗。以免继发乳房炎。

3.4.3 乳头药浴

每次挤奶后l min,应将乳头在盛有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或0.5%~1%碘伏的药浴杯内浸泡0.5 min每天、每班坚持进行,不能时用时停。

3.4.4 干奶期预防

泌乳期末,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3.4.5 淘汰慢性乳房炎病牛

这些病牛不仅奶产量低,而且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已成为感染源。

S858.23

B

1004-5090(2016)12-0034-03

2016-10-25)

猜你喜欢
乳区奶牛场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奶牛乳房炎对主要牛奶成分的影响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新疆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奶牛左右乳区温度温差作为隐性乳房炎检测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