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普遍“降温”后期供应偏宽松

2016-02-15 06:06
北方牧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华北降温东北

玉米市场普遍“降温”后期供应偏宽松

在经历近一个月左右逆市上涨行情之后,与寒冷天气相呼应,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普遍“降温”,其价格开始理性回落,且降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涵盖了包括西南、华南、华东和北方(东北、华北)两大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和南方港口玉米主流报价已经较前期高位分别下跌120元/吨和150元/吨,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主产区新粮上市节奏加快,物流紧张问题相对缓和,叠加至港口汽运费下调10%~30%,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局面得以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进入12月,全国玉米现货市场上涨或不及预期。供给上来看,华北整体水分偏高、霉变毒素令下游饲用采购谨慎,尤其是价格优势丧失令近年同期较为火爆的购销市场当前南下北上均受阻,有售粮需求的东北玉米主导行情整体下行。需求方面来看,下游提前节前备货心态面临原料拖累产品行情的降温,冬至前后大猪、牛猪出栏将令玉米原料消费进一步萎缩,节前备货规模料有限。近日华北整体现货呈稳中偏弱态势,深加工企业厂门收购价格个别小幅调整,主流收购维持1700元/吨左右水平,而加工企业之外的基层粮点也有小幅调降,主流收购1600~1640元/吨、较上周末调降30元/吨不等。当前加工企业原料库存7~15天不等,预报中期天气情况较好,春节前备库预计在12月底左右时间启动。

目前东北地区新粮上市节奏加快,据粗略预估,截止11月3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2714万吨,同比减少1110万吨,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新产玉米2074万吨,前期基层偏慢售粮进程面临春节前后集中释放,而当下政府多举措搭建产销衔接平台、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北粮南运物流环节进一步打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传闻辽宁、黑龙江直属库接到提高新季玉米收购指导价格的情况下,期货玉米市场已获得支撑。对于现货市场而言,今年是我国玉米市场化收购的第一年,直属库轮换玉米数量规模估计在1000万吨左右,短期收购指导价格上调有利于支撑价格,但最终收购目标能否完成恐是一个悬念。12月12日,国家粮食局与黑龙江政府将通过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举办黑龙江省农民粮食购销专场,有望将此购销专场模式推广全国,此外闽赣两省六大饲料厂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6+3+N”多式联运新模式有利降低物流成本,市场消息东北铁路粮食外运系统铺设及开通均令北粮南运进程进一步加速。

近两周以来,伴随着东北玉米上市节奏加快,华北产区粮价出现高位回落,同时尽管华北地区玉米上市节奏受阻于降水,但东北玉米南运挤占关内玉米市场也令华北玉米行情略显疲态,尤其是原本河北粮流向山东的节奏开始放缓。当然除了价格,品质也是东北玉米比价优势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目前趋势来看,年前一旦关内农户开始批量销售玉米,目前1700元/吨附近的粮价恐面临下行压力。截止目前,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稳中下行,企业挂牌区间每吨1680~1780元,较上周末降价10元。寿光金玉米挂牌 1750元/吨、新丰淀粉1756元、诸城兴贸挂牌1760元、盛泰药业1750元、英轩酒精挂牌1780元、邹平西王挂牌 1710元、中谷淀粉糖挂牌1680元/吨、沂水大地 23%水分以内1760元。后期需重点关注东北地区玉米供应压力释放以及区域间价差情况,此外本周华北地区仍有间歇性雾霾天气,玉米水分与霉变等质量问题也需关注。

今年冷冬天气也令养殖整体疫病风险提升,尤其是南方中小散户经历洪灾及环保禁养等措施之后补栏谨慎。“冬至”(11月21日)前后南方腊肉制作进入高峰期,生猪面临集中出栏,尤其是当前压栏及二次催肥150千克以上大猪的饲料消费下降令玉米需求萎缩显着,南方用粮企业节前备货规模也有限。猪价延续稳中小涨态势、东北猪价小幅下跌,腊肉制作高峰将近、市场对猪价普遍存预期,但基层跟踪情况来看,吉林、山东、湖北、陕西等地疫病情况多现,提醒注意圈舍管理及疫情防控以避免损失。需求持续疲弱,蛋价多地跌破6元/千克、淘汰鸡出栏增多,毛鸡持续低迷拖累鸡苗反弹,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

进入12月份,华北粮源到货占比进一步萎缩,但伴随东北产地车皮到货增加,主销区现货成交持续偏弱,东北玉米华中地区到站1860~1930元/吨、西北玉米四川地区到站2000元/吨左右,主流行情较上周末下调20~40元/吨不等。供给偏宽松与未来大猪出栏提升叠加,到货增量持续施压,用粮企业采购积极性放缓。

目前北方港口主流收购1640~1680元/吨但高点成交有限,黑龙江汽运运抵港口数量较多。因港口装船作业效率依然偏低,贸易商为避免前期压港情况出现部分停收、压价收购现象,到货推迟、广东港内库存不足10万吨,阶段性供应偏紧支撑主流成交1910~1920元/吨相对坚挺,关注中下旬到货情况。

物流偏紧加剧长期低库存终端企业恐慌心态、备货需求提升,近期玉米深加工产品不断走强,同时美豆偏强和大豆到港延迟也为豆粕价格强劲提供客观支撑,下游产品合同订单普遍覆盖至12月份。但目前下游企业继续追高态度谨慎,新增订单不多,淀粉现货价格或已触顶,同时进入12月进口大豆供应压力集中,国内豆粕紧张局面因油厂开机率提升而缓解,尤其是12月、1月进口高粱大麦逐步到港。当前供应紧张及因饲企采购意向高粱而借机提价的进口商心态将转变,对比跌破1900元/吨的玉米价格,广东港主流1850元/吨、报价高点2000元/吨的高粱价格面临下行修正。

同东北目前玉米市场的火热政策面截然不同的是,华北市场备受政策面的打压,除了东北临储的利好市场因素不复存在之外,最让华北市场头疼的是环保部门对于玉米收购基层摊点的压制,尤以河北(保定、石家庄地区)中南部地区较为严重,而在本周打击力度空前,据从基层反馈的消息来看,90%以上的烘干塔被迫关停,更有甚者连玉米脱粒机器都被叫停。由于本周东北玉米集港量激增和外围需求疲弱外运不畅,导致一轮玉米行情的阶段性滑落,蝴蝶效应波及到华北市场也随之开始了一波震荡走势。突如其来的价格震荡令很多基层收购的朋友们晕头转向,甚至慌不择路的积极抛售,担心会断崖行情出现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山东、河北收购企业更是依托行业领导地位优势,在买方市场的大趋势背景下,开启了温水煮青蛙似的价格平缓回落。这种价格的多米诺骨牌从北至南缓慢传播,经由山东、河北一直波及到河南直至南方港口需求地。华北区域基层收购商在本就利润微薄的价格回落冲击下突然间懵了,再加之环保部门的多方制约,近日大部分基层收购站点被迫停收。

目前南方腊肉制作零星启动,距离冬至(12月21日)腊肉集中制作时间越发临近,部分养殖户计划将大猪再次催肥至200千克左右,养殖户压力惜售令屠宰企业压价阻力大,终端消费及食品加工需求整体稳定,畜禽市场缺乏明显利好支撑,上周猪价稳中小涨、蛋价震荡偏弱。国外H5N8禽流感流行,质检总局特急通知禁止荷兰奥地利等国产品进口消息,进入疫病风险最大期,提醒注意防范。

当前东北玉米价格已经开始走弱,后期一旦农户售粮增长量显著超过需求增长,东北玉米价格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预计春节前后的售粮高峰可能出现价格低点。

猜你喜欢
华北降温东北
东北铁锅炖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2019京城维修店发现之旅——华北车圈京城探秘
大东北的春节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