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艺术

2016-02-15 15:17张桂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导语调动课文

◆张桂珍

(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国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艺术

◆张桂珍

(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国小学)

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让每一节新课都能有好的导入,学生就会学得比较轻松,然后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 教学导入 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一段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富有魅力的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新课的导人要讲究“新、奇、趣”,瞬间抓住学生的听觉、视觉与嗅觉,才能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之前,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问内进入角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一进课堂,我就用深沉、悲哀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可以冼去我们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天——l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的大地。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长安街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地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时至今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尽管我们没能亲眼见到那动人的场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景中去。”这则导语激起了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课文作者感情的脉搏,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此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质疑导入,启迪思考

“学贵有疑。”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忠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应理解为认知的冲突,理智的挑战,就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观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因而引发冲突的心智状态。在语文教学时,有时可以针对与学生的已知认识相冲突的课题产生疑问,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急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我们一般怎么向别人借东西呢?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借的呢?为什么用‘草船’借箭?能借到吗?怎么借的?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从中找出答案。”这一连串的提问,能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急于阅读的兴趣。

三、故事导入,新奇多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讲故事、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子是不感兴趣的。教师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显得亲切自然,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我在教授《赤壁之战》时,巧设了这样的导语: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歇后语吗?

生:知道。

师:谁能说一个歇后语。

生(纷纷说):竹篮打水——一场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歇后语的故事,叫“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接”。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那么谁知道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是在哪次战斗中实施的呢?

生:赤壁之战中。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赤壁之战”。

师:板书课题。

我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会让学生们感到新奇,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猜谜导入,调动热情

课堂导入意在通过不同方式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求欲望。谜语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能够以趣激趣,让学生感到有趣味,继而愉悦地走进文本。

如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采用了“猜谜导入法”。先出示谜语“腿像柱子身像墙,耳如蒲扇鼻子长——猜一动物”。在学生兴高采烈地猜完谜语后,我说:“大象很大,身体很重,如果要你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你会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最后,我说:“现在我们学习《曹冲称象》,看你的方法与曹冲的比谁的更好。”如此,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就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让每一节新课都能有好的导入,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比较轻松,让每一段新颖多趣的导入都能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点拨作用,能够从各方面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然后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导语调动课文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背课文的小偷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阳光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