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理念的现状及转变策略

2016-02-15 15:17韩志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念班级改革

◆韩志文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团山子学校)

教师教学理念的现状及转变策略

◆韩志文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团山子学校)

为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十多年间的时间里,教学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也有些地区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完全地扎根在校园之中。所以,分析了目前校园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对转变教学理念方法,调整教学理念思路,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教学理念 教学现状 转变策略 课程改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课形式要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教学的作用。什么是教学理念?其实,就是教师讲课的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提出转变教学理念的解决对策,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一、当前校园教学理念的形成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授课的认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梁。教师习惯用这样的理念去看待知识,认为知识是从前人宝贵的财富中汲取的,是一种理性的产品。这种观念对于教师来说还过于片面,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去认识。知识就是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尊重知识,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这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何理解知识背后隐藏的巨大内涵和意义,这是考验一名优秀教师的教育视野和对知识认知掌握程度的体现。俗语说:“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对知识最好的诠释。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增长阅历,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人文情怀,领悟知识背后的意义,来获得情感、价值的共同体现。

2.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课程的改革是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程观念对于教学观念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课程观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逐渐被突出,课程包括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两部分,但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认为按照课本讲课,按照教案去备课,就可以讲出一堂生动的课,对于其它以外的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往往对课外资源接触甚少,由于在学校工作比较累,回到家中也没有心思再去收集资料。其实,这样的“圣经式”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教学并非有益。教师要参考教材,作为教学使用,但并不是一味地遵照教材。现阶段,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和庞大,教师必须要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把课程资源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把社会大事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用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才能使课堂更加具有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工作,能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在每一堂课上,教师要面对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有些班级人员的数量可能更大,使教师管理起来难上加难。美国心理学家在书中提到“教师产生了厌教情绪,多数原因是因为班级的学生太多了,顾及不过来。”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上课淘皮捣蛋,破坏了班级的纪律规定,这让教师管理起来更加费心。所以,教师要克服这样的厌战情绪,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学生遵守纪律,按照班级规定学习成长,才使得管理学生更加容易。

二、转变教学理念的几点策略

1.坚定转变教学理念的信心。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理念的形成是对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最好诠释。为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首先,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实的精神生活,能够感受到课堂带来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源动力。其次,要在教师中开展教学评价,引入问题导向,查找不足原因,让教师更加的爱护学生,使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再次,要具有探索精神。教师长期以来在教学当中,养成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习惯,在课堂的改革上不敢突破,不敢尝试,追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如何设置最佳的教学情境,如何创造互动式教学方法,如何为学生和教师搭建沟通的桥梁,如何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等等。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努力的研究探索,才能使课堂多一份色彩,多一些活力,进而体会更高品质的教学享受。

2.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关心关爱学生是每一名教师的天职,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是不同的。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当中,每一名教师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关心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的成长,体会学生天真单纯的情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改掉自身的一切不良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超越自己,成就亮丽的人生。

3.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理念不应该是以教师单向传输信息为主,而是应该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显,在学习信息的相互反馈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力和洞察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形成良性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理念思维的转变,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更离不开教师的研究与探讨。只有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不断地创新改变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树立必胜的教学信念,才能真正把教与学融入到教学之中,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1]李清臣.教师教学理念的现状考察及其转变的思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1):130-134.

[2]王延玲,石毅.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策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2(04):39-40.

[3]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7,(11):9-14.

猜你喜欢
理念班级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改革之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