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6-02-15 17:45张婷雅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教育者道德

◆张婷雅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张婷雅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国现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通过学校的系统化教育使得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和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但是由于利益化和物质化等不良观念影响,强烈冲击着人们价值观念,影响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念的理悟程度,阻碍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理念的顺应,导致道德问题和道德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仍然沿用传统的旧有的道德教育形式和道德教育方式已无法克服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道德问题。因此,以社会核心价值理念为主导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层面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针对提升大学生道德意识,发挥大学生群体特色,达成群体内部道德共识,促进社会道德共振,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社会人,进而带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创新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注重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以政治政策、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道德素养教育为主的体系。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选择、理性思维等方面受到外来不良思想文化的巨大挑战。因此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丰富,就必须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畴基础上增加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的重要内在需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来引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有利于唤醒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促进人民道德素养提升,加强人们之间社会凝聚力,从积极层面深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首先,根据现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需求,在结合社会现实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道德问题,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道德品质教育内容,辅以细致的道德心理分析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引导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重塑。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社会领域进行详细地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增设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和公民教育,塑造大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价值观念的人生观、成才观、就业观等。

二、积极开展“无意识性”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高校应提升被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使教育者以引导为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用环境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习。首先,教育者以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提升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通过自身道德行为来加强受教育的道德感召和道德示范,有利于受教育者道德越轨行为纠正。高校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道德知识的强制性灌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将外显教育和内隐教育相统一,发挥学校环境、班级氛围的潜在教育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完善自身道德素养。

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教育进程和教育内容上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忽略受教育者的各学习阶段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需求,引起学生在连续性道德知行出现断层和脱节的现象,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需要将“以人为本”树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根据高校学术氛围和现实情况,设制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道德素养测评。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参与其中,增强学校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调动他们对道德品格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理性道德行为给予尊重和鼓励,组织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开展互助小组,帮助其他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践行意愿的大学生组织高校记者团和校园观察团队,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自我内化。其次,学校对教育者进行培训,转变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塑造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教育关系,对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情感给予足够的尊重,减少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接受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拓宽教育途径,契合时代化社会社会背景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方法。在高校,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并在各个社会学科的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规范提升到道德纪律层面,在其约束下会产生道德自律现象,然而制定良好的道德纪律需要教育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自身权威,提升自身道德标准,寻求大学生的道德需求,制定专业为单位的差异化道德纪律,适当采取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将共同价值观念践于行,对违反规定和道德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从大学生的违纪原因出发,和学生探讨解决策略,培养其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工作遵循隐性原则,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公益实践、寝室文化评选、学术报告活动等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悟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并把校训、校徽等校园文化标识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方向,激励学生道德品质进步。

[1]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教育者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