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文化视角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用

2016-02-15 17:45敖斯其其格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大学

◆敖斯其其格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

从语言文化视角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用

◆敖斯其其格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以和谐、团结、繁荣的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以英语为载体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为之痴迷。然而,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功不可没,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百花园绽放着更加多姿多彩的魅力。因此,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更应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从语言与文化的视角,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三方面,浅析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用。

语言文化 民族地区 大学英语教学 少数民族文化

一、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意义

首先,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热”在我国悄然兴起。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英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英语教学就更显得尤其重要。虽然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网络以及各种通讯手段的普及。但是,由于内蒙古改革开放起步较晚,城市发展较沿海及一线城市缓慢,英语教育的起步就更晚了。其次,高校学生又大都来自本地区,其中很多来自农村或牧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还负担不起电脑的费用。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点低,底子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缺乏对电脑操作的基本常识,加之内蒙古的整体师资力量、水平与教学实力不够强,这些使学生接受信息多元化的渠道和速度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通过学习逐步熟悉该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才是掌握该文化的语言最直接的途径。国家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外,同时应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年)中也明确提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用语言创造并传递着文化,文化又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 Edward:1884-1939)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从语言角度看文化,语言首先是作为交际工具,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首先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因为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政治家洪堡特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学习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语言尤其是外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对词汇,语法等基本功的反复机械性的操练,虽然能够达到独立完成相关的水平测试及简单的交流,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语言教学中忽略了文化背景的导入,导致学生们很难用外语观念及思维模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对于同一事物或社交礼仪存在误解,从而无法进行交际。例如,《新视界大学英语I》Unit 2的主题是饮食,文章中提到外国友人吃火锅并且对其吃法与食材都有些不理解,还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笑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解语言点,做练习,那么文章中外国友人对中国饮食文化存在的疑问也会让很多同学难以理解。如果在课文讲解中渗透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例如在中国,无论是盘子、碗、桌子都是圆形的,任何一个宴席,大家都喜欢团团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让菜,虽然从卫生的角度来看,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往团圆,美满,和谐的美好愿望,而吃火锅也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从口感上来讲,由于西方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喜欢吃容易咀嚼的食物,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所以出现了fast food等。通过这种饮食文化的冲突,引发学生对中西方社会文化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外国友人引发的笑料。让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变成了社会文化的学习体验,既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强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自身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修养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承担着对民族文化传播的义务。尤其是工作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并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特点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素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以及必备的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此外,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族群文化观,能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尊重民族文化的教师形象。同时,还要采取适合的文化适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而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少数民族文化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1]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贺芸.论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们的民族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