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2016-02-15 17:45徐飞飞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设教师应语文课堂

◆徐飞飞

(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徐飞飞

(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在语文科目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本知识过于重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们思维的培养,使得课堂趋向于机械化与程式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语文课堂在动态生成性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展开探讨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 动态 生成性

生成性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多变性、开放性以及丰富性,将教师与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有效激发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生成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开放性使课堂更加丰富、活跃,却也使课堂更加“无序”,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是新的机遇,也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预设”同“生成”的联系与区别

“预设”是指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设想,大的方面包括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小的方面包括当出现一些课堂新走向,与学生交流产生的偏差以及影响教学进度的一些因素,教师在备课时所想到的预先思考和相关的应变策略。“生成”具体是指教师思考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基础,所以在解决问题与构建新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自不同的呈现与反应,在教学上将这种本质称为“再创造”。

如果将“预设”比喻成一幅静止不动的画,那么“生成”则是潺潺流动的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生成和预设”相结合的重要理念,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也存在统一。预设是完成生成的主要前提,而生成需要将预设作为铺垫,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预设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基本功,生成则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应的教育智慧,而“生成与预设”相结合,则要求将高水平的预算同精彩的生成进行有效结合。

二、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一)教师应营造出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

首先,为了实现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适当转变角色,在学生们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应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在“传道”过程中为组织者;在“授业”过程中为引导者;在“解惑”过程中则为服务者。

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以笑容满面、满腔热情的姿态呈现,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同教师亲近,而教师用情感与自然轻松的工作态度将更容易感染与影响学生,学生会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信任、尊重以及爱,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大的动力,也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创造了十分优越的环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局限于对教学规程的预设上,应结合动态生成性教学,在教学流程中结合生成性的即时变奏,在研究主题中结合生成性的适度调换,在预设目标中结合生成性的合理起落,在环节推进中结合生成性的适时删改,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灵动性与活跃性。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写话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微笑着做梦的小女孩,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的将各自不同的想法大声的说了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讲了自己曾做过的梦,有的说:我梦见自己长了翅膀,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我还和百灵鸟做了好朋友,它教我唱歌,我们在一起玩的非常开心;有的说:我梦见自己长大之后成了一名宇航员,不仅登上了月球,还去了外天空,在外太空上看到了许多外星人,他们造型奇特,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自己的车子和房子;还有的说,我发明了一架时空机器,坐着时空机器回到了古代,我见到了唐朝诗人李白,我给他背诵了《静夜思》,他非常高兴……学生们各自发挥了想象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写作,这一次,他们不再紧咬着笔头不知如何下笔,而是思绪一下子被打开,非常轻松愉悦的完成了写作,并且在所写的小作文中迸发了无数创造性的思维灵感与火花。

(三)教师应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第一,教师应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宽,将学习范围由原本的课堂内扩展至课前预习与课后演练,将学校教育同家庭与社会教育进行充分结合,使学校教学有效融合于社会与家庭当中。

第二,教师应对收集资料的渠道进行拓宽,可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渠道搜集各种教学资料,从而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教师除了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外,还可以事先给学生们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搜集一些图片或视频,教师在做课前导入时,可让学生们先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将学生的兴趣作为立足点,将大家展示的图片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既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桂林山水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对作者对风景的描写手法也有了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四)教师应创设情境,注重生成性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为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需求而提出一些具有动态生成性的问题,则课堂教学会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与生机。注重生成性的提问与创设情境,将最大限度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也能够推动学生引发思考与讨论。

三、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情感体验,教师应重视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积极性,还应注重不断提出与产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的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时刻顺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1]陈寿宗,赖一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58-59.

[2]王树强.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1,(17):85.

猜你喜欢
预设教师应语文课堂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