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02-15 17:45张排房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政治

◆夏 艳 张排房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寓美育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夏 艳 张排房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两者共同统一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任务中。分析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缺失的现状研究,提出寓美育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对当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路径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首先,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者都是“以人为本”,按照善与美相统一的要求,塑造理想的人格;两者都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两者都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两者都共同统一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任务之中。

其次,两者都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美育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追求美的事物、美好的生活,进而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政治目标指引下,使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意识。

再次,两者在情感上相通。马克思主义向来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水平,还应十分重视情感的陶冶,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思想认识问题,有很多需要通过语言的疏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其立场、观点向正确方面转化。

二、美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

在目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纯粹的知识传授,教育的应试性和专业技能性的偏向,往往会导致对受教育者高尚人格和坚毅品质的培养被严重忽视。尤其在高科技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面对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学生往往对社会现实产生各种压力和焦灼心理。美育通过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帮助受教育者在关心物质利益的同时,追求精神价值;在追求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在寻求个人需要满足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他人的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缺失的现状分析

1.对美育忽视,教育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往往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本质要求。学校缺乏美育师资,缺乏美育主课堂,缺乏实施美育的保障机制,美育不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究其原因,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

2.将美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

思想政治教育同美育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为美育提供正确的向导,而美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形式美

当前,大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形式过于简单,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方法。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究其原因,教学方式缺乏形式美,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少关心学生个体权利与利益诉求,使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的政治宣讲和道德说教,形式美的缺乏往往很难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4.教育者本身缺乏主体美

身教重于严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也要靠人格的力量,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然而,有些老师自身形象与教育者身份不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调查中,学生认为有些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要求不严,道理对人不对己,好说空话套话。这让学生感到“听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信任感和敬仰感。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份特殊、位置重要,对教育效果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5.受教育者自身美建设不足

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年学生其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但一部分青年学生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严重,传统美德丢失,理想信念缺失,审美观念偏差现象,他们对美的认识还很狭隘和肤浅,更不能用美学的眼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容易受格调低下,甚至不健康的作品的影响,在心理、人生目标、学习动力等方面陷入迷茫。

四、寓美育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自觉实施美育,提升美育地位

美育作为一种最为关注情感,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情感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加强美育研究。美育地位的提高,其首要条件是人们要在思想观念上对美育有比较清楚、明确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片面认识,要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有学校特色的美育体系。其次,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学校除了要加强美育研究外,还应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再次,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只有体现美育特点的教学,才能使美育真正确立起自己独立的地位。

2.把美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

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单纯理论灌输的说教方式,充分发掘教材本身蕴涵的丰富的美育因素,使之教学内容突出意境美、构思美、内涵美、科学美、逻辑美;其次,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着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善于用仪态、语言、品行等外在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把美育引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校园文化作为在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发挥美育的渗透作用。利用公益性社团、学术性社团、艺术性社团等,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美育融入其中,不但能提高他们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够达到提高道德品质、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这里还特别强调,学校要善于将美育引入学校网络文化,这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影响很深远。

4.加强学生美育社会实践

将美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农村进行调研,感受大自然和农村原生态的美;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感受科学世界的神秘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走近高新企业,感受科学技术的成果美等。学生通过这些亲身社会实践的体会,发现身边处处都存在美,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有助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加强教生自身主体美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的实施者,根本的任务是教书和育人,教师在学生的治学、为业、做人等方面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引导示范责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能力与素质的高与低,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师自身美建设,做到品格美,学识美、仪表美、语言美。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自身美的建设关键是加强内在美的修养,柏拉图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的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如果遇到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因此,学生要加强自身内在美的建设,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学识修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审美自觉性,提升审美情趣和素养,促进自身和谐美的建设和发展。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刁华,刘雨春.论学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45.

[3][德]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39.

[4]李晓涵.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青岛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政治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