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2016-02-15 16:56杨晓旭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编导舞蹈

◆杨晓旭

(大连市艺术学校)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杨晓旭

(大连市艺术学校)

随着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对于舞蹈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舞蹈编导教学方面投入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不断进步中,我们应进一步地加强舞蹈专业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并逐步加强对于舞蹈编导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舞蹈编导能力得以提升,尤其是中专院校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结合当前中专学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对于舞蹈形象思维的提升进行分析。

舞蹈编导教学 舞蹈形象思维 培养

一、前言

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艺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得到了提升。舞蹈作为艺术方面的其中一个分支,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舞蹈有着多元的表演方式,当前社会中,单依靠舞蹈经验进行舞蹈的编排已经不能对于观众的需求进行满足了,因此,我们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应融入现代化元素,通过对于社会发展的融入从而使得舞蹈形式以及内容得以创新,进一步满足观众当前的审美需求。

二、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舞蹈编导过程中灵感的主要来源即为生活。因此,中专教师应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灵感的发觉以及积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灵感进行提升。优秀的舞蹈编导人员都是将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舞蹈中去,因此,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应将本质内容进行注重,从而融合音乐,对于舞蹈的整体情感以及动作进行体会,以使得自身的形象思维也得到相应的激发,促进今后将形象思维融入到舞蹈编导中,从而提升舞蹈的整体质量。

三、舞蹈形象思维在舞蹈编导各项训练中的培养

中专教师可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对于学生感知力的提升,加强舞蹈的训练,使得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加强对于舞蹈的理解以及掌握,并加强自身对于情感的融入,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相关的创造性思维,以使得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1.基础训练

基本功作为舞蹈训练中的基础训练之一,对于舞蹈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基本功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此练习期间,学生会付出大量的努力。并且基础训练中,学生的理解也十分重要,学生若不能准确的理解,则会对于之后的舞蹈训练造成相应的影响。例如,学生在进行芭蕾的基础学习的过程中,若不能准确的理解站姿以及手位,就会使得动作有误,动作整体的协调性以及美观程度降低,从而不利于今后的继续学习。因此,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使得学生付诸努力,还要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动作的理解程度,基础教学的良好完成也就为学生今后的舞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即在训练过程中,结合语言文字的叙述对于场景以及情境进行描述,从而使得学生对其进行充分体会并结合自身的情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该练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思维,加强情景的构建,以及自己情感的培养。同时在练习中,还可以向学生们进行相关的道具提供,以方便学生对于外界事物进行寄托,来利用舞姿表达自身的情感,既加强了学生对于场景情感的培养,又提升了学生的舞蹈编导能力,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并且加强了编导出来的舞蹈的吸引力。

3.艺术鉴赏训练

加强对于学生的艺术鉴赏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欣赏水平,并方便学生积累优秀舞蹈的经验与优点,从而对于自身的形象思维进行培养。舞蹈在此方面与摄影有相近之处,摄影即利用相机将事物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舞蹈也是将表演中每一个动作最美的展示给观众。因此,学生应加强对于优秀舞蹈的观看以及鉴赏,从而在其中发现优秀舞蹈中存在的优点,并对其进行积累,以丰富自身的舞蹈经验,并有利于在今后的舞蹈编排中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提升舞蹈的综合可观性。舞蹈是一门较为直观的艺术,通过表演呈现给观众,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应将其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并且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激发自身的灵感,使得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

4.舞台美术鉴赏

舞台艺术鉴赏使得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形象思维得以培养,综合的舞蹈编导能力得以提升,而舞台美术鉴赏则是的学生从中学习到舞蹈中角色与整个舞台间的艺术关系,进一步方便学生对于舞蹈编导精髓的培养。学生对于舞台美术的鉴赏,促进了学生对于自身角色的理解,对于舞台布置以及场景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灵感。而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都是舞蹈编导过程中所需要的,因此,舞台美术鉴赏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舞台美术的兴趣,从中积累相关的经验,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于编导综合能力的培养。该做法有助于学生的在舞蹈演出中进一步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舞台美术的布置以及设计,从而使得自身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使用以及发挥。

四、舞蹈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以上是通过中专教师在课堂上的训练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得出的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进行相关促进作用的结论。而不同分来的舞蹈,也能够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培养,以下则通过舞蹈类别进行分析。

1.在抒情类舞蹈教学中的培养

抒情类舞蹈对于较为温和相关的风土人情以及对于当地文化和自身的相关感悟进行融合,因此,在学生学习或进行欣赏之前,中专教师应先对于当地的文化向学生们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于当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促进学生们将当地情况与舞蹈中的情感相融合,将舞蹈的可理解性提升,使得整个舞蹈内容得到升华。在舞蹈的学习中,学生的唯一缺陷即为对于相关人生阅历积累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带入,此时教师即可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开发,并将想象力带入到舞蹈当中,使得自身对于情景的理解结合上想象力,从而更好的将舞蹈的动作展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想象力积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舞蹈编导能力的提升,形象思维的建立,还有利于学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舞蹈风格。

2.在叙事类舞蹈教学中的培养

叙事类舞蹈即通过演员肢体动作以及情感的带入,从而将编导出的故事完完整整的利用舞蹈动作叙述出来。叙事类舞蹈与话剧以及电影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却有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其相似性表现在这三种形式都是对于相应故事的表达,而区别则在与话剧与电影是利用语言来对于情感进行表达,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而舞蹈则是利用舞蹈动作进行故事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由此可见舞蹈叙事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受到不能利用语言的限制,因此的难度更为巨大,但若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良好的对于角色进行诠释和表达,则会使得学生的舞蹈掌握水平不仅得到了提升,还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将思维培养融入到现实的舞蹈表演中,有助于进一步的将学生的舞蹈编导质量得以提升。学生在叙事类舞蹈中释放天性,融入自身的理解以及舞蹈特征,由此可见,该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

五、结语

本文分别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舞蹈的分类上进行了相应形象思维的培养方法的分析,在舞蹈编导的教学过程之中形象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将音乐、情感以及动作融合到一起,从而使得演出时情感更好的融合到舞蹈之中,也更好的对于音乐节拍进行掌控。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于不同训练方法的应用,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鉴赏能力以及对于舞蹈的表现能力进行提升,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的培养,并且可以通过对于不同舞蹈类型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形象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展开自身的创造力,提升自身感情的融入以及学生情感的表达。本文结合相关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望对于读者有所帮助。

[1]钢花.论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4,(35):126.

[2]任烨.关于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J].通俗歌曲,2016,(01):178.

[3]侯丽娟.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艺术评论,2015,(02):147-149.

[4]陈妙兰.论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1):135-136.

[5]余双慧.舞蹈欣赏教学中形象思维对肢体语言之渗透探微[J].四川戏剧,2011,(02):139-140.

[6]尹珂.试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23):263-264.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编导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