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材习题的解读与改进

2016-02-15 06:22蔡莲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例题习题知识点

□蔡莲

例谈教材习题的解读与改进

□蔡莲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教材习题是由编者根据“课标”要求,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训练材料。因此,细致推敲并准确把握习题的编写意图,并在教学实际中加以体现、优化改进,是发挥习题价值功效的必由之路。

教材习题 解读 改进

习题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重视对例题的研究,忽视对习题的分析。很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习题的“正确率”而忽视习题的“教育性”,甚至有时仅仅把教材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其实,每道教材习题的编排,都蕴含着编者的具体意图,需要教师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度解读,用心揣摩,用足、用好每一道习题。

一、读懂习题的基本价值

要研读习题,先得读懂习题蕴含的基本价值。教材中每道习题的编排,既有教学知识、锻炼技能的作用,也有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明晰数学思想、锻炼思维品质的价值。经笔者粗浅梳理,教材习题的基本价值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补充新授知识

有些课后习题与例题知识点相对应,使学生既巩固新知识,又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还有些课后习题,是对例题做出相应的变式引申,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习思辨,搞清相似的概念、方法。教师在使用这类习题前,应深入分析其所包含的知识点和编写意图等,以发挥其应有功能。

例如图1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教材习题。以题组形式呈现,除巩固基础计算外,还重在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和“乘加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渗透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检验方法。

图1

又如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中,例题主要采用“进一法”得出答案。如图2,“做一做”第1题与例题相同,巩固“进一法”。第2题则不同,余下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不宜采用“进一法”确定答案。由此,通过“习题”对“例题”的及时补充,使学生的认知策略渐趋完整。

图2

(二)体现课标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全新视角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归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数感”等10个“核心词”。新教材的很多课后习题,都体现出对“核心词”的关注。

例如图3呈现的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习题。题目要求学生填出数轴上的数,复习“数的顺序”。同时,通过数轴这一数形结合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数轴上数的位置及两数之间的距离长短,来形象感知两数的大小关系,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图3

(三)锤炼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事先“懂”与“会”的统一。习题,正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注意用好课后习题,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光能巩固掌握知识,更能增强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习题中,有一道“数字谜”题(如图4)。让学生利用除法竖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判断、推理还原算式。题目的综合型很强,需要学生仔细审题,分析关系,寻找突破,尝试填数,不断调整。解题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图4

又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材习题,借助一个情境图,提出了两个实际问题(如图5)。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不同”;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5

(四)渗透基本思想

数学学科不仅仅是由一道道习题简单组建而成的,每道习题中,都存在着学科灵魂——数学思想。一道习题解决的过程,往往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及运用的过程。这里边,暗含着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要契机。面对教材习题,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并通过自己的有效组织,使学生有所体会、逐步掌握。比如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中,编排了如图6的习题。此类题型在整套教材中经常出现,其中暗含着“函数思想”。习题通过“被除数与商逐一对应”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体会“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或变小,商也随着变大或变小”,从而直观感受函数思想的含义。

图6

(五)培养良好习惯

教材习题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平台。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习题时,绝不能以“完成解答”为终极目标,而应着眼细节,强化设计,引导学生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仍以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习题为例(如图7)。教材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首位能整除和首位不能整除)对比编排,在巩固笔算基本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动笔计算前先观察数据特点”这一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图7

二、重视习题的品质改进

对于教材习题,除了要读懂本身意图,有时还需结合实际对题目材料进行适时、适度的重构和加工,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一)辨析型习题——充分对照,让习题内涵更深刻

“对比练习”是教材习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且常常紧跟在新授课结束后,在“做一做”中安排。一些教师在教学处理时总是浅尝辄止,不重视发挥“题组”的价值,忽略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失去了习题教学的应有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妥善利用辨析型习题,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内化意义。

(二)应用型习题——贴近生活,让习题内容更丰满

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方法是有用的呢?为此,教材引入了很多应用型习题。这类习题的素材、场景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通过再加工、微处理,使题目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定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型习题——融会贯通,让习题空间更广阔

在每个知识点教学结束或单元尾声处,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把多个重要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运用的习题。这样的习题,旨在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整合沟通,使认知结构更趋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最终达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美好状态。组织这样的习题教学,必须避免“机械操练”“简单重复”“以结果论英雄”等功利现象,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流分享、要点指导、跟进反思,提升理解水平。

[1]黄龙玲,邹立坝.让数学习题更“深广”[J].小学数学教育,2015(6).

[2]单方军.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1).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中心小学 312300)

猜你喜欢
例题习题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