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检疫,免疫家畜为主控制布鲁氏菌病简易方法

2016-02-16 08:21张见麟崔步云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疫点布病家畜

张见麟,崔步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北京102206)

不经检疫,免疫家畜为主控制布鲁氏菌病简易方法

张见麟,崔步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北京102206)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人类和家畜的健康。作者与农业兽医人员组成30多人工作队,在内蒙纯牧区正厢白旗布尔都乡与乌兰巴图乡,结合国情研究发现了一种简易的控制消灭该病的方法,即不用检疫,免疫全部病畜与健畜,更不需要屠宰的方法。耗时7年研究观察了结果,最后证明该法确实有效。乃在全国推广,使人畜布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布鲁氏菌病;免疫家畜

1 背景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它的传染源在中国主要是患病带菌的绵、山羊,其次是牛和猪。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内蒙等广大牧区,半农半牧区及少数农村。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在合作化个体饲养的过程中,农牧民缺乏认识,使畜间布病广泛传播。羊只感染后主要症状是公羊睾丸肿大,母羊怀孕后3~4个月流产、死胎等。农牧民在接羔、护理或屠宰过程中,通过皮肤接触、不洗手吃食或呼吸道气溶胶进入人体,经1~2周潜伏期而发病,病人发烧,体温可达39℃或更高,呈波状热型或其他热型,每天下午大汗淋漓,全身关节酸痛。如不能及时诊断或正确治疗,易发展成慢性,慢性布病则经常腰腿痛,经久不愈,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牲畜也因流产,奶量下降等原因,对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初,此病病人随畜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扩大而逐渐增加,全国由开始每年几十人、几百人到1956年约4千多人,1958年发病率达1.2/10万,1963年已达1万7千多人,在牧区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到。2008年已达到每年近3万病人(如图1)。

2 人兽医结合,创立了国内首个长期现场防治研究的基地

由于严重的疫情,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支持流研所布病室去严重疫区内蒙锡盟正厢白旗(简称白旗)设点研究,参与人员以流研所布病室为主,联合内蒙古布鲁氏菌病防治所,锡林郭勒盟及正厢白旗当地人医、兽医参加。为了培训全国骨干,每年还从全国重点疫病省区抽调人医、兽医,轮流参加现场工作,成立了联合工作队,这样弥补了流研所人力的不足。在白旗现场每年有30多人参加此工作。现场以布病室第二任主任留苏硕士姜顺求,助理研究员张见麟及赵季文三人为领导小组,轮流在现场不间断负责全队技术、培训及行政工作。当时正厢白旗政府所在小镇无房舍,旗政府在几里外郊区拨给一个废弃乳品厂内两排平房给基地,一排为实验室(包括实验动物室、解剖室、培养室、洗刷室等),另一排为宿舍、厨房、会议室兼食堂等,实验所需器材均从北京运来。当地牧区缺乏蔬菜,队员及实验动物所需食物蔬菜均由流研所派大卡车从昌平或张家口运来,每次来回需数日,还要在张家口过夜。牧民居住及羊群很分散,只好购买2匹马,下帐房收集流产胎儿,后来中央支援一部苏制吉普车,司机也从流研所抽调,长期驻点工作。基地无电,申请旗政府从所在地拉电线杆送电,但白天经常停电,晚上只供照明2小时,细菌培养箱只好用煤油灯加温。当地天气奇冷,有时可达-40℃,一夜雪后可把宿舍房门堵住,而羊只流产也只有在这种寒冷季节收集。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我们在现场分离保存了200多个菌株,是布病室保存菌株来源最多地方,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分型研究、菌苗菌株选育等等)提供了充足的原始菌株。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965-1972年的7年现场实践中,我们边工作边研究,终于找到适合当时中国国情控制布病的简易途径(即疫点用不经检疫免疫家畜为主的方法)。我们在现场解剖了皮试阳性的227只羊,体内各脏分离到布鲁氏菌的只有5只羊。还对50只从流产胎儿培养出布鲁氏菌的母羊,在流产后定期收集其阴道分泌物、血、奶、尿及粪分离布鲁氏菌,除个别羊的奶中3个月后还有菌外,其他材料此时均已分离不到布鲁氏菌。而此时皮试及血清还保持阳性反应,滴度有时还相当高,我们现场研究,也证明前苏联布病专家兹特洛道夫斯基著《布鲁氏菌病》书中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此时血清及皮试虽阳性,但3个月后已不向外界排菌,起不到传染源作用。因此将这种羊认为是“病羊”来屠宰,完全是不需要的,也说明泛泛的监测检疫是一种极大而盲目地浪费人力物力行为。即使少数羊只体内仍保有布鲁氏菌,接种弱毒菌苗也不会使羊只激化,而其余大量阴性羊也得到免疫保护,当母羊6~7岁失去繁殖力时,将会自然淘汰,根本不需早期屠宰,更谈不到赔偿了。为进一步在实践中证明这种不检疫不分“病”健全部免疫羊只控制布鲁氏菌病的设想,我们在白旗选择两个细菌学证实畜群有急性布鲁氏菌病暴发的公社(乡)进行对比研究,乌兰巴图公社按国外方法检疫,采用阳性隔离或屠宰,阴性羊免疫的所谓综合性措施。另一个布尔都公社羊群采用不经检疫不分“病”健,全部免疫的简易方法。

图1 中国布病疫情形势

从1965-1972年每年配种前1-2个月所有羊只注射19号苗(当时还无S2苗或Ms苗)只抓一次羊6年后两个公社所有流产胎儿都已分离不到布鲁氏菌。(见表1)

因此实践证明两个公社都已完全清除了布鲁氏菌,疫源地已被根除,当然再无新的布鲁氏菌病病人发生。所以通过白旗7年的研究证明在疫点不经检疫不分“病”健,全部家畜免疫方法,比检疫、隔离、屠宰、阴性免疫的综合措施要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费,也不涉及赔偿诸多问题。这个以在疫点免疫家畜为主方法(加疫点接触人员免疫),在1977年甘肃省张掖全国布鲁氏菌病会议上推广[3],卫生部及农业部也于198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发布全国指导性防治布鲁氏菌病条例在全国推广,以后农业部专家发明了S2苗饮水免疫及M5苗气雾免疫,羊只根本不需抓,全国进一步迅速推广,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的20年间全国布鲁氏菌病率大幅度下降,病人数从1963年1.7万病人下降到90年代每年不到5人,年发病率从1.2/10万下降到<1.5/10万,流研所的这项“布病预防措施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中国这个以羊布病为主的国家不隔离不屠宰单纯S2苗免疫的简易方法,在WHO/FA0联合布病专家第六次会议公报中已被承认[5]。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布鲁氏菌病会议论文集中也以摘要刊登了这种简易方法,是该论文集唯一来自中国的文献[6],表明该方法得到国际承认,目前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应用此法。我们在广西、广东、新疆的实验也证明S2苗在防制猪布鲁氏菌病上同样有效[7,8],该项目也获得了卫生部科技奖。

但遗憾的是2000年以后由于人们长期对这种人畜病死率较低的疾病,思想上不重视,卫生及畜牧部门都有更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卫生特别是兽医部门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还是搞肓目监测、检疫、隔离、屠宰的老办法。也由于卫生部及农业部门体制改变,主管人员更换,老的科技人员未能将这种简易方法向后来的管理人员全面有效的传承,因此这种在疫点以免疫家畜为主的简易方法不能继承下来,导致2000年后布鲁氏菌病讯速蔓延扩大,每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达3~4万人之多[1]。

4 今后工作建议

由于布病的特点,家畜特别是排菌的布病羊是中国布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要控制布病,靠卫生部门是不行的,主要靠兽医部门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卫生与农业部的部间协调机构,协调防治工作和措施,在技术上一定要吸收80-90年代20年间在国内行之有效的在疫点免疫家畜及接触人员为主的防治方法。不必泛泛监测,只要某地某村发现和诊断一个布病病人或一只羊流产胎儿分离到布鲁氏菌或高效价血清反应后,卫生疾控部门必需通知及协同当地兽医机构对该村与该户有接触人员实施接种104 M皮上免疫,并迅速订购S2苗,对全群羊只进行饮水免疫,母羊一生免疫1~2次是简易方法,不需检疫,不分“病”健,一定范围内全群免疫,附近羊群也要免疫。大型奶牛场大型羊场可施行检疫、隔离、培育健康幼畜,阴性免疫的综合措施。现有疫区不能随便向南方无布鲁氏菌病省区输出幼畜。实在需要,需经农业部门批准,在输出地隔离检疫两次,证明无布鲁氏病方可输出。为了熟悉这种疫点不经检疫免疫为主的方法,卫生部及农业部两部委可抽调专业人员在内蒙重疫区办试点,以推广这种方法。在科研上布鲁氏菌病研究室除菌型鉴定、做些分子生物学工作外,最好设一个现场基地,对一些PCR方法在现场分离布鲁氏菌同时对比,能否在内蒙牧区条件下,来代替传统细菌分离方法。另外在卫生部门人的免疫是主要一环,研究室对现用104 M菌株,应研究其免疫力是否变异,也可考虑如免疫力下降或反应大时,可用不同化学、物理、生物学定向变异选育免疫力更好,反应性更小的菌苗菌株。■

表1 几种预防措施的效果比较(按家畜流产后分享细菌制定)

(编辑:赵晓松)

[1]J张见麟.近期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上升原因及防控措施建议[J].疾病监测,2010,25(5):341-342.

[2]兹特洛道夫斯基.布鲁民菌病,天津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67-69.

[3]中央地办.卫生部农业部两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条例[Z].中国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1950-1981)内部资料.1983.12.

[4]张见麟.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治曾这样走过[N].健康报,2009-7-31 (1).

[5]流研所布病室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第6次公报[M].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1987.

[6]Jian-Lin Zhang.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North China[R].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Brucellois.AM Unirersity,Tetas USA.

[7]张见麟,陆士良等.子宫及配种攻毒布鲁氏菌后S2苗对怀孕母猪的保护力试验[J].畜牧兽医学报,1991,22(4):357-360.

[8]陆士良,张见麟等.分散饲养地区猪布鲁氏菌病防制措施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5,21(1):11.

10.3969/j.issn.1008-4754.2016.12.037

张见麟(1933-),男,本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原布病室主任,WHO人兽共患病顾问,1982-1991年二次在美国当访问学者,全国科学大会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E-mai:13260268847@163.com

作者简介:崔步云,(1956-),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布鲁氏菌病研究和控制工作。

但近十几年来,由于体制、人员变动等原因,使该病防治盲目照搬外国方法又回到了原来已证明无效的检杀之路,结果目前感染布病人群逐年上升到每年3万左右的状态。笔者建议卫生及农业兽医部门必须联合加强对该病防治,采用并推广不必检杀而是不分病、健免疫全部家畜为主的简易方法。

猜你喜欢
疫点布病家畜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冬季预防家畜疾病主要措施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