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幽默与想象于语文教学的迁移中

2016-02-17 01:45唐良云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石像想象思维

唐良云

融幽默与想象于语文教学的迁移中

唐良云

学习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能够使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正迁移的促进作用,而有效防止负迁移的干扰。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内涵,发挥“迁移”的三大潜能,即“情感的迁移”“导读的迁移”“读写的迁移”,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中,我常将幽默和想象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迁移,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将幽默与想象融入语文教学的迁移中,能够增添课堂的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美感,享受愉悦,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的。

一、幽默诙谐风趣 课堂轻松愉快

幽默的语言能够创设轻松活泼的气氛,使人在欢乐中受到教育。课堂上的幽默是教学睿智的一种体现,是一种高雅的情趣,更是一种轻松、自信、豁达的表现。

1.幽默增添课堂情趣 情感迁移化解冲突

如果说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那么没有幽默的课堂则是枯燥的课堂。幽默是高雅的情趣和独到的艺术,是智慧的结晶,是生活的一种语趣,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情致,能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笑对学生。

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的艺术,以愉悦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迁移中能愉快地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便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可化解学生的冲突,又可化解沉闷和尴尬,传递委婉的批评,暗示自己的期望,还可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2.幽默创设情感 迁移增强记忆

诙谐而幽默的语言往往具有讽刺性,能事文章具有生动的效果。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运用幽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令人愉快的幽默,不仅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记忆力。当一个人快乐的时候,能带给脑更多的氧,并释放肽,使人愉快,从而创造出一个更积极的情感“气候”,温暖学生,吸引学生,成长学生。

教学中适时、适地、适当地幽默一点,让学生乐上一回,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知识教学均有好趣。可以在谈笑风生中阐述教师的主张和观点,同时可以起到调节作用,激活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产生奇妙的“幽默效应”和委婉曲折、含蓄温藉的美感效应。

3.幽默调节情绪 迁移激趣乐学

准确得体、幽默独特的课堂语言就像一剂催化剂,它能催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它又似一种魔力,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课堂情绪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调动课堂情绪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据统计,学生在兴奋、愉快、乐学的情绪下学习,要比正常情况下接受力提高30﹪-40﹪,记忆力提高1.5-2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效地调控学生的课堂情绪,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采取不的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演说家海因滋﹒雷曼麦记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而幽默是智慧的表现,是启发学生思维,使之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是学生在笑声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实效。幽默促使教师驾驭课堂,是课堂始终充满着积极的情绪生活,化消极的情绪体验为积极的情绪生活。

二、想象丰富奇特 思维活跃敏捷

想象,是以原有的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类大脑孕育智慧的超级矿藏,想象力能使思维充满创造活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信息、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使思维自身神驰,形象化地构思出新的图景,从中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想象激活思维 迁移曲径通幽

在教学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时,要准确迅速地引导学生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方法和态度去学习新课文,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例如,我在教《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时,突然有个学生提出:“垫在石像下面的小石块向石像示威,要马上把石像‘扔下去’,小石块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把石像扔下去呢?而后来石像怎么会自己突然倒下去呢?”

紧接着,学生都纷纷提出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学生提出:“没有人来摧毁,石像怎么会自己倒下来呢?”

还有的学生提出:“石像倒了之后,市民还像以前那样来向石像鞠躬,这说明石像已在人们心中扎了根,若人们随意推倒它,那就太无聊了,公民道德意识太差了。如果这样,我们可以乱摧乱毁一些建筑设施了。”

也有的学生提出:“如果石像自己倒下,这就是质量问题,难怪一些公共建筑还没有建成,就出现了裂痕,这样的建筑不倒才怪呢!”

……

面对学生提出上面的这一连串的发散思维的问题,我欣慰地笑了,学生那燃烧的激情,那放飞的想象,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开拓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为了使学生的激情燃烧得更旺,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我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开导学生外,接着马上进行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把以前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学能力,“迁移”应用到这来,并告诉学生:“这只不过是一种合理的想象罢了——石像的骄傲,石块们深感上当,并认识到自己 ‘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双方的自言自语都预示着他们要进行更深入的思索,石像的倒塌正是这样思考的结果,这与石像具体是怎么样倒的无关,再之这是一篇童话,童话需要夸张,需要想象,需要创新。”

2.想象灵活穿插 妙处横生

想象还需要适当移迁、灵活穿插。这样,会更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略谈一下想象的灵活穿插。

我连续教过几届初中毕业班,每教一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细细回味一下,我深深地感到运用“诗教”来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强大力量。同类事情在我身上发生了两次,而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两次都是发生在中考前夕的紧张复习阶段,也都是发生在女同学身上。

第一次,是我一上完语文课就布置作业,一名坐在讲台边的女生小声地说:“老师发狂了,还要我们做作业。”我听后,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虽然她当时承认了错误,但一直耿耿于怀。读高中后,她给我来信了,她在信中说道:“老师,那次我不在意骂了你一句,是我不对。可是你发的雷霆怒火叫我永生难忘,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老师,为了你学生的自尊,请你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更好。”

读着她的信,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撞击。

送走了那一届学生,我又接手了一个毕业班。在中考前夕的紧张复习阶段,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上完语文课刚布置作业,一名女生小声地说出了同样的话:“老师发狂了,又要我们做作业。”我极力劝阻着自己:克制——克制——再克制,冷静——冷静——再冷静,我马上想到上一届那位女同学的来信和徐特立的 “诗教”,我为何不用徐老的“诗教”来穿插?情急之下,我立即背诵起刚复习过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边背诵边摆出“聊发少年狂”的那种可笑的姿态。结果,全班同学那一颗颗绷紧的心马上舒展开来了,教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名女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愧疚地说:“老师,对不起!请原谅!”

从此,这名女生上课更用心,做作业更认真。她读高中后,也给我来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道:“老师,您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那次我骂了您,您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幽默地背诵起诗句,并作出滑稽可笑的动作,将紧张的气氛融化在和谐愉悦之中,是您用诗教,唤回了我这颗纯真的心。”

3.想象作文训练 别出心裁

中学作文,是学生想象力纵横驰骋的广阔的天地,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渠道。我在作文课上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我常常从语文课文中挖掘作文的创造性因素。如教《孔乙己》一文,将结束,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我就进行读写的“迁移”教学,把阅读教学迁移到作文教学中来,我问:“孔乙己 ‘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以后他的处境将怎样呢?”“我相信,这时候,大家的心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我请大家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字数不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积极思考,进行发散性片断描写,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初中的,如《心声》《故乡》《范进中举》《变色龙》《蒲柳人家》《热爱生命》《孤独之旅》《社戏》《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等;高中的,如《狂人日记》《陈奂生上城》《欧也妮·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堂。吉可德》《项链》等。把它们集中起来仔细分析比较,找出共有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利用旧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操纵自如地驾驭课堂,在笑声中隐含着批评,在幽默中喻示着哲理,在想象中蕴含着风趣,在迁移中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东安县鹿马桥中学。

猜你喜欢
石像想象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快乐的想象
复活节岛石像
未解之谜——复活节岛石像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