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析

2016-02-17 01:45代小菊何明锋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情感

代小菊 何明锋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析

代小菊 何明锋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教师呕心沥血不仅对学生无益,反而有害,可事实如此。高考闻名全国的几所中学无论创立怎样的教学风格,都殊途同归于解放教师,进而解放学生。听说有一所圣陶学校,居然只要极少教师却取得令人瞩目的高考成绩。在所有高考学科中,语文浪费最严重,浪费课堂,浪费资源,师生都陷落于瞎忙却浑然不觉。饱受人们垢病的语文教学问题到底在哪里?

一、教师讲的无用

知识以文本方式呈现,不像别的学科知识直接呈现,是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知识蕴藏于文本,知识具有模糊性多向性,渗透着鲜明的情感和思想。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立于讲台似乎非得讲,讲什么呢?讲从鲜活的文本里抽取的枯燥教条,即蕴藏于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知识。只要稍加思索,即不难明白,学生听知识跟阅读能力的形成毫无关系,也与情感思想素养毫无关系。学生也许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却本能地知道,听与不听一个样。教师为了强迫学生听,要求学生记录自己讲的内容,而且还要在考试中体现。只要稍微有点语文素养的教师,就一定懂得,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如果文本对学生还有意义,必须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读者,教师提取文本知识的工作理应由学生完成,能力和素养是在提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淀的。文本只是例子和手段,不是目的。

也许有人会反驳,学生读不懂教材,不讲怎么办?学生要读懂教材,特别是要解读得很深刻,委实有困难,可这就是教师越俎代庖的理由么?其实,正是读不懂才必须读嘛!阅读能力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有什么奇怪的呢?关键是,教师以讲代读,学生确是听懂了文本,可能力形成就架空了。这也是艰深的道理么?如果教师还有意义,恰恰不在于蛮横地剥夺学生独立阅读的权利,而在于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还有文学素养深厚的教者会反驳,教师讲的可能比文本还要有感染力,可事实上,学生的情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启发,因为文本启发情感的功能十分强大。教师的台词固然很典雅,大概也不能与文本的艺术性相提并论,因为台词是抽取的知识教条,而非真正的文学作品。同时,台词的感染跟文本的感染本质不同,它与想象无缘,与经验无关,只是肤浅的感染。文本感染是在宁静的心境中,在文字的幽径带领下,在想象的陪伴下,去到经验的远方,与作者深刻交流,是心灵的感染。

二、教师问的无用

既然反对以讲代读的填鸭式,就必须代之以启发式,以问导读。问题能深化阅读,把读与思想结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问的差异极大,稍不注意就陷落于满堂问,问得低效无效。问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问得肤浅琐碎,在不断追问和抢答中课堂十分热闹但却低效。由于学生心态浮躁而读得浮光掠影,所以学生始终对文本理解比较肤浅。在肤浅的追问中,学生疲于奔命,与兴趣无缘。

其次,问得很有智慧,很精彩。要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碰撞出思维的层层浪花;要么层层剥笋,递进式前行,最后抵达文本主旨的高峰;要么切入巧妙,问得出人意外却不乏深度;要么问得平中见奇,稳中出险,险象环生。不过,听课者在赞叹问的智慧时,却遗忘学生。殊不知,学生仍不过是教师问的傀儡,在辛苦阅读中对文本理解仍很肤浅。

最后,问得让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无序低效。要么是问题太大,宽泛无边,学生茫然无措;要么问题指向不清,学生不知该奔向何方;要么问得过难,学生能力不及。

总之,问题不仅束缚学生思维,而且与经验无缘,扼杀阅读兴趣,阅读低效。其实,阅读的问题应诞生于学生,它是经验与文本冲突的结果,既有思维又与情感有关。如果问题由学生提出,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一定要以问题启发,就必须把问题与方法指导有机统一,让问题凝聚思维指明研读方向,忌讳问得频繁肤浅。一般地讲,一课时聚焦一个问题足矣,使问题具有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而且唤醒沉睡的经验,激发想象的飞翔。

三、朗读不等于阅读

也许是反对教师满堂灌,人们提出朗读法,主张课堂时时有书声。于是齐读、范读、分角色读,书声不断。朗读之间插入教师的解读,成为课堂的基本结构。只要观察学生,就不难发现,朗读其实是低效、无效的阅读。

朗读作为欣赏方式,应在深刻解读之后;朗读作为理解手段,应是意读,即读与思结合。纵然是声情并茂的朗读,仍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无论是听者,还是读者,朗读都只能是一种视听感染,受到时空的严格限制,想象的翅膀难以飞翔,经验难以激活。

苏霍姆宁斯基说,学会阅读就掌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就是把读与思结合,读中思,思中读。读与思结合得最完美的恰恰不是朗读,而是默读。

那么语文的出路在哪里?教师必须从表演者变成方法的指导者和习惯的培养者。阅读课大致两种课型,要么是安静地研读并记录研读成果,要么是展示研读成果,即阅读评论。方法指导必须在阅读前或阅读后,而且用时极少。阅读评论展示课,教师就更应藏于课堂的后面,因为这里是学生张扬阅读个性的舞台。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天子湖校区。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