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之有道 升华语文思维

2016-02-17 01:45龚芸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冲突

龚芸

“问”之有道 升华语文思维

龚芸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进而引发思考,然后学到知识。有效的提问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通过进行提问,能够贯彻构建主义学习观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去选择、加工、处理和学习知识,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课堂上从教学内容的难点、细节、冲突切入提问,做到问之有“道”,通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

一、“问”在难点,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有很多的功能,可以激励与诱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迅速地获取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兴趣等。要想充分的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提问的技巧,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提问,包括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量力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切实的把握目的性原则,对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进行提问,有的放矢,通过提问和解答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我在讲《赤壁赋》这堂课时,其难点在于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路历程,并分析其原因。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此赋就是在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秋,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所作。然后我向大家提问:“同学们根据该赋的背景和文章内容,分析一下苏轼的心路历程,要表达思想感情是什么?”通过布置这道思考题,学生在求解时中熟读了全文的内容,理解了释义。然后我再进一步地对内容进行具体解答。比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了文章开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出游的乐趣,以至于达到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同学们从我提出问题到引发疑问进行思考再到得到解答,学生们清晰地领悟了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上述课堂教学时,我通过对准教学目标的难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抓住提问的目的性原则,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在细节,见微知著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一篇文章是有好多细节值得细细品味,仔细解读的,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和素养,我在课堂上对细节之处进行提问,让学生见微知著。

比如,我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我如果直接对每句词句进行解读与鉴赏,学生没有思考直接接受,会使学习效果不好,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以我对词句中的许多细节之处进行提问,布置作业,待下节课上课时处理解答。比如,我在第一节课教学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朗读辛弃疾的这首词,对词中的字词进行释义解读,翻译出该词的主要内容。然后我布置了课下作业,要求学生查阅京口的地理位置和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人物,“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句中的“寄奴”指的是谁?辛弃疾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然后下节课对布置的作业进行评价、分析与解答。作者一篇作品里的任何细节之处,例如一个典故、一句感慨、一个动作、一句疑问都值得学生细细思考和品读,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们自主对这些细节之处进行鉴赏,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上述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对细节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文章中小的细节看到更大的方面,对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深化了语文思维,掌握了一些分析技巧,从细节之处把握作者的表达感情,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问”在冲突,柳暗花明

语文课中有些作品塑造的人物行为看似矛盾,但实则是合情合理的。作者独具匠心,通过矛盾冲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矛盾之处进行分析,有助于品读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问”在冲突,让学生仔细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我在讲《雷雨》这堂课时,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人有明显的冲突矛盾之处。我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有着什么冲突矛盾之处?”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之后,告诉学生答案:周朴园是有钱人家的少爷,而鲁侍萍是穷苦人家的可怜丫头,两个人之间有着明显的身份对比。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并非纯粹。虽然周朴园口口声声说爱着鲁侍萍,但是当鲁侍萍可能会危害到他的名声地位时,他毫不犹豫地斩断两人之间的过往。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周朴园的自私、虚荣、心狠手辣。

在上述这堂课中,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寻找答案,深刻地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发现小说作者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的微妙之处。以人物的矛盾冲突之处为切入点,将矛盾的部分通过分析发现其合理之处,最终柳暗花明。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巧设问题,问在难点,问在细节,问在冲突,设计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有方向的思考,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