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6-02-17 01:45胡建新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专心笔记初中生

胡建新

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胡建新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对习惯的研究。《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意思是说,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近代,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影响,普遍表现出学习习惯较差,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农村初中学生水平不一、纪律差,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随着课堂教学步骤走。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方法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

“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上,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

“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学生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课堂学习这一主要环节就能达到较好的境界。

二、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在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做到专心、细致、字迹清楚,做错能及时、认真订正。作业不拖拉,及时交作业,但不单纯为赶作业。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会自选作业、自编作业,在综合性和研究性作业中又能合理分工,团结协作。

3.养成对作业反思的习惯。反思作业,能够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三、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

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预习时应要做到:首先粗读,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提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应要做到:(1)能每天课后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2)其次,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3)最后,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写出自己的体会或后记。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专心笔记初中生
专心练习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心的神奇力量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废寝忘食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