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构建高中作文素材积累体系

2016-02-17 01:45李秋敏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学生

李秋敏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构建高中作文素材积累体系

李秋敏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

一、立足课堂,在教材中挖掘素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用足语文教材,充分利用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素材积累就会得到很大的充实。

如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中的领军人物。这四位词人都是失意文人,柳永有“奉旨填词”、浅斟低唱的无奈,苏轼有被贬黄州、寄情山水的旷达,李清照有夫死家亡国破的悲戚,辛弃疾有壮志难酬“廉颇老矣”的慨叹,他们或放浪形骸,或豪迈乐观,或婉约愁怨,或矢志不渝,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典型的材料写入作文。翻开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不难发现,以作家为材料入文者,开卷皆是。

如必修4第四单元——人物传记,选取的四位传主——廉颇、蔺相如、苏武、张衡,其中,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文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而廉蔺将相之和的双赢,苏武北海牧羊的尊严和气节,张衡全面发展的难能可贵,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的典型素材。写作时,只要运用角度恰当,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鲜明而经典,极具文化内涵和说服力,能为学生作文增色不少。

二、关注平时,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生活最深沉体验的写照,只有用心体验社会、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闭门造车是造不出什么有生命的东西来的,只有走向社会、体察人生,才能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给自己的创作找寻源源不断的素材。

学习虽忙,但也可忙里偷闲,下课十分钟,放学一小时,不管是在教室、楼道,还是在食堂、操场、回家的路上,我们都能有所见闻,我们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社会大校园,校园小社会”,一张发黄的照片,一片秋日的落叶,一缕灿烂的阳光,一节用旧的铅笔,或许都蕴含着某种意义;一段往事,同学情、师生谊,父子相聚之乐,母女相逢之欢均可记可叙;课堂上触发你感动的一句话,操场上几个矫健的英姿,蓝天上几朵舒卷的白云,皆可圈可点。如,深夜归家的那种寂静:“我听见自己的脚步游向夜色深处,一枚钥匙插入锁孔,夜,被轻轻开启,又轻轻关上。”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

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搞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关注错综复杂的生活。以此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积累思想,增强生活积累。

三、广泛阅读,在书报中积累素材

阅读经典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提高了,就会有独立的思考,作文就会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见解。只有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才能了解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表现主题,如何运用修辞,如何驾驭布局,才能弥补生活体验的不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厚重自己的文学底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首先,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一些美文、小说等,如《中国青年》《读者》《格言》等报刊,并从中撷取一些精彩的语句。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读一系列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名人传》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量,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来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并为学生布置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写作任务,还可以通过摘抄、批注、赏析、背诵等方法,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勤于动笔,在训练中搜集素材

进入高三,学习日益紧张,课堂容量明显加大,节奏也加快,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如针对某一题材展开积累,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搜集、整理、消化、吸纳,深入、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并把它灵活地纳入作文之中,为我所用。

先每周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筛选。在一个主题范围内,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几十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

然后每周给出相关主题的素材,请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这个过程的素材主要是一些现实热点问题,基本上是同一问题下的素材集合,有主旨相近的材料,也有主旨相异甚至相背的事件或现象,这个过程既存在对材料的审读,又存在观点的提炼,还可以进行思维创新训练,同时还可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从前期的自我搜集到这一阶段的同一热点下的归类阅读,是一种认识提升,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提升。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学生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狠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形成一个丰富而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学生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学生写话
材料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