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的课堂”的内涵诠释与有效建构

2016-02-17 02:29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钱静丹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渔场中学数学三角形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钱静丹

中学数学“学的课堂”的内涵诠释与有效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钱静丹

建构中学数学“学的课堂”,其根本旨趣是解放学生的本质力量,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由此,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平台.在“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我的学习潜质,体验到自我数学学习生命的拔节生长.

一、中学数学“学的课堂”的内涵诠释

中学数学知识可以初步分为“经验性知识”(如公式、定理、性质等)和“超验性知识”(如概念、思想方法等).“经验性知识”适合于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而“超验性知识”则依赖于学生的数学感悟、数学想象等.由此,“学的课堂”的积极营建始终将教学建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之上,在教学中始终发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作用,并努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反思、自我剖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1.“学的课堂”始终关照学生的学习起点

数学尤其是中学数学是一门知识、技能乃至方法连续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切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积极引导学生由数学“潜在发展区”迈向“现实发展区”,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如在学习相反数这一章节时,笔者从数由“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部分构成入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标准自由分类,自然过渡到如“+1,-1”“+5,-5”这种组合的数对上,对正反数的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2.“学的课堂”始终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由于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都是以“结果形态”存在的,因此遮蔽了数学知识诞生过程中的丰富内蕴和意涵.“学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这样的“结果形态”的知识进行“解压缩”,恢复其诞生时的鲜活状态.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时,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从最初的研究起点开始,通过用量角器量的方式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并通过分解成三角形的方式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普遍性的公式.

3.“学的课堂”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中学数学教学建基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建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我习得”,在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出现理解障碍时才适时介入、启发点拨.如在学习七年级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分析三条边的关系,体会怎样的三条线段才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在理解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后,笔者提醒他们注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句话说得更详细一点,在尝试表述中,他们发现了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与另一边的关系”这一制约条件,才可以形成三角形.笔者在通过趣味评判加深他们的理解:你看姚明身高腿长,他跨一步怕能有两米远,你信不信?学生在疑惑中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验证后发现其实不可能.中学数学“学的课堂”将数学的思考权、讨论权、评价权等真正还给学生,必然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数学才能、数学天赋.

二、中学数学“学的课堂”的有效建构

建构中学数学“学的课堂”,必须以学生自主的“数学建构”、能动的“数学再创造”为核心.“学的课堂”必须能够显现出学生数学学习蓬勃发展的“生命样态”.在这里,学生真正能够做到“我的地盘我说话”、“我的课堂我做主”.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非指导性教学论者罗杰斯语),让学生激荡数学思想、蓬勃数学情感、放飞数学想象.

1.创建课堂“学的情场”

中学数学“学的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发现、数学探索的情绪场.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一种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在“学的课堂”上,学生互相启发、置疑、质疑,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们即可从设置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操作场景开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讨论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寻找简单易行的方法,总结出三角形全等所具备的关键条件.这样学生由惑生思,由思引学,兴味盎然.

创建中学数学“学的情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好的情场”能够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比较、发现.此时,学生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内驱力.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朝着教学目标努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难发现,“好的情场”能够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学的课堂”.

2.创建课堂“学的渔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中学“学的课堂”的建构还要善于创建“学的渔场”,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这种“渔场”是一种“探究场”,因为“探究”是人的本能,是人与身俱来的愿望.其次,这种“渔场”还是一种“创造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将人类的创造力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主动地创生新的知识.如在九年级复习一次函数变量、定义、表示法及图像及其性质、形状、位置及增减性等诸多概念化知识时,我们不妨跳出“直接告诉”的圈子,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自我归纳,互相补充,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框架认知图.

用“渔场”的思想武装“学的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论.在这里,教师不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简单传递者,更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打造“渔场”,让学生不仅仅获得了“鱼”,而且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会了“渔”.

3.创建课堂“学的动场”

课堂是师生、生生主动交往的场所,是全员互动的场所.因此,打造富有动感的“学的课堂”首先是“全员互动”.引领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展示”等,让学生自我的本质力量得以显现.其次,在“学的动场”的构建中,我们还引导学生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让“课前场域”、“课堂场域”、“课后、课外场域”等进行互动,促进“学的课堂”的教学高效.

通过中学数学“学的动场”的建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文本、学生与中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等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都得到弘扬和彰显.在这里,交流成为常态、展示成为常态.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地确证与表征.

新课标呼唤“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建构中学数学“学的课堂”,正是坚守“生本教育”思想,以学定教.也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让学”.实践中,我们建构“学的情场”、“学的渔场”和“学的动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需要提及的是,在“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具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学思维”,以学生的“学”为目标,统合优化学生的“做”;以学生的“学”为目标,精准定位教师的“导”.

参考文献:

1.唐永.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初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学),2014(9).

2.黄小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山西教育,2015(6).

猜你喜欢
渔场中学数学三角形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