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西陲民众书①(汉藏合璧)

2016-02-18 10:14刘家驹编钟宇海整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班禅抗日中华民族

刘家驹编,钟宇海 整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告西陲民众书①(汉藏合璧)

刘家驹编,钟宇海整理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是九世班禅曲吉尼玛②针对西陲③民众公开发表的抗日演讲。“七七事变”后,中国掀起全面抗战。九世班禅为了向西陲民众宣传抗日,特发表了本篇演讲。演讲包括三个部分:一、抗日战争关系到中国的生死存亡,意义重大;二、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三、对西陲民众提出倡议,以实际行动支持全民族抗日。

关键词:班禅;抗日;西陲;中华民族

西陲的同胞们,你们知道日本吗?他是我们东邻岛屿上一个小国家,他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④,日本现在所用的文字是我们汉字的变体,数百年以前他们的文化精神完全是抄袭中国的⑤,近百年来因为他受了西洋文化的影响,自从明治⑥崛起,立意维新,喊什么尊王攘夷⑦的口号,他们国内的政权,就被一般年青军阀⑧所操纵,不讲因果,不论是非,穷兵黩武的蔑视公理和国际公约,过去他常在我们福建、浙江省的海面上抢劫往来的商人⑨,自我革命军北伐⑩成功以来,他深恐我国统一,用许多卑贱伎俩⑪,极力从中挑拨离间,因此掀起了我们的内战!这次卢沟桥的事变⑫,他还是想利用这种政策,坐收渔人之利;可是我们各方面的军事领袖与民众均已觉悟了,不再受他的诱惑,大家一致的精诚团结,拥护政府,自发动全面抗战以迄今日,我们前方英勇的将士,前仆后继作壮烈的牺牲!屡予敌以重创⑬,四月以来,他们的死伤不下三十万人;(原文如此-编者著)前方既有我们数百万忠勇爱国的将士杀敌,那么我们在后方的民众更要努力援助!尤其是远在西陲的同胞们,你们以为打仗的地方隔我们尚远,不易来到,大家要知道此次的战争不比从前局部的内战,以前谁胜谁败,我们可以安居乐业,关系较小,可是这次就不然了。大家要认清,这回是我们中华民族与日本大和民族⑭争生存的战争,谁战败了,谁就是战胜者的奴隶呀!例如朝鲜、台湾的人民,做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奴隶⑮,不仅在行为和言论上得不到自由,即思想上亦不能自由,那是人生多么悲哀的事呵!

在整个民族争取最后生存的今日,我们内部任何种族苟存一点观望漠视的态度,而不全国一致敌忾同仇的作前方将士精神上的援助,和物质上的后盾,那就要影响全局牵动前锋,尤其是在焦土抗战⑯决胜於最后的我们,不发动全体动员,全面抗战,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的民族领袖蒋委员长说:“同胞们!不分前方后方,都要除去苟且偷安,要继续努力,牺牲一切,我们这次求得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存”,这种沉痛激昂的词句,无论中外同胞听了都得感慨流涕踊跃输将,甚至倾家荡产,自动从戎,如南口之役⑰,罗方珪⑱团长全团与壕堑同毁,宝山之役⑲,姚子青⑳营长全营与孤城并亡,此种赴义的精神,实足以惊天地动鬼神,而类此效忠疆场者,亦不乏人,外籍友邦人士同情于我,解囊相助者,不胜枚举,所以,自暴日以最新武器和飞机大炮惨无人道的轰炸以来,我们前线杀敌卫国的将士,与战区内爱好和平的同胞,虽然作了壮烈的牺牲,但我们在精神上所得的收获,及经济与物质上的源源接济,均远胜于敌人,近因日军死伤奇重,故敌国内民众,反战㉑的情绪非常热烈,益以政见的不和,经济的崩溃,而失业工人日渐增多,其社会所呈现的紊乱状态,以致不可收拾,深信,只要大家努力,最后胜利必属於我,这是毫无疑问的!

本使奉命宣化西陲,已历数年,现值移节卫藏㉒之际,适因抗战事起,中央电令暂缓入藏㉓,是以大局为重,团结五族,共谋救国,仍本宣诚济世,弘法利生之素愿,转辔青康,除虔诚祈祷,缩短战祸,消弭厄运於无形外,尚望我西陲蒙藏各界僧俗同胞,在此非常时期,本国民爱国爱教之立场,万不可听信日本的反宣传,或受其威胁,利诱,鼓惑,而陷我中华民族於万劫不复之苦海,兹将吾人在后方应努力者略举要点如次,愿我西陲同胞共勉之!

1、大家严格的组织起来监视贩卖日货的奸商!

2、大家发誓从今日起节约救国!

3、后方民众应严格监视汉奸的活动!

4、后方民众在抗战期间要加紧生产充实经济来源!

5、后方民众应认清日本的侵略和诱惑!不要被他分化了。

6、我们后方的壮丁,应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指导之下精诚团结,来受军事训练!

7、后方民众应尽个人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协助政府与前方杀敌将士!

8、联合全国佛教信徒作大规模的祈祷,挽回劫运早现世界和平!

西陲宣化公署宣传处译发

[注释]

①本文是九世班禅于1937年11月21日命人起草的演讲词(见陈文鉴:《班禅大师东来十五年大事记》,页98,大法轮书局,1948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爆发。随后当年爆发了中日“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等重大战事。10月28日成立傀儡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1月8日,日军侵占太原,11月12日上海沦陷。九世班禅收到这一系列战事消息之后,一方面,向西陲民众传达对日作战的时事,形成同仇敌忾的全民抗战意识;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宣化,巩固民族团结,共同抗日,以实现最终的抗日胜利,因而做了本篇演讲。当时九世班禅已经病入膏肓,本文告发布后10天,即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即圆寂于青海玉树结古寺之甲纳普章内。本文是汉藏文同时草拟的,因而备注“汉藏合璧”。

②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1883-1937),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近代的一位杰出反帝爱国宗教领袖。清末民初,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领袖十三世达赖和九世班禅矛盾不断激化,难以调和。九世班禅被迫于1923年11月15日离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出走内地,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内地活动生涯。在内地期间,九世班禅传教兴教、促进民族团结、翊赞统一、高举抗日大旗。被国民政府封为“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后被选举为国民政府委员,还被任命为“西陲宣化使”一职。在增进汉藏文化交流、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7年12月圆寂于青海玉树。

③西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九世班禅理解的西陲是指广义上的蒙藏区域。即除了内蒙、卫藏等广大地区外,还包括甘、青、康等地方。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页56:“现在又蒙政府委余以西陲之职,余为实践责任,不久将赴西陲宣传文化,提倡宗教,使蒙藏民众明了中央实际之意旨与五族联合之必要。……至于康青两省,虽有名词上之区别,其实皆为蒙藏之区域。何以言之?因藏之名词,有大藏小藏之分,大藏即为西康,而青海之南,多属西康民族,又青海之北,多属蒙古民族,故谓康青即为蒙藏区域,亦无不可。且如其他宗教、风俗、文字,皆与蒙藏相同,故余对于西陲一隅,极愿尽责宣化也。”

④日本人的族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的说法并不是严谨的科学定论。近些年,随着基因技术运用到人种的分析,结合历史、考古学科,对日本的族源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可以参考应骥:《日本大和民族探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2期。

⑤日本文化确实深受中国影响,例如唐代日本曾经有多达十几次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但是日本文化并不是简单抄袭中国,而是有自己明显的特性,例如政治上没有中央集权,是长期分裂割据的幕府体制,有江户和京都两个政治中心,经济上城市商业文明发达等,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有明显双重性,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她把日本文化高度概括为“耻感文化”。具体可参见[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

⑥明治是公元1868-1911年日本天皇的年号。明治时期,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掀起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

⑦是指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政治运动。当时,日本幕藩体制危机严重,又面临外来侵略,要求改革幕政的尊王论和主张排斥外夷的攘夷论相结合,形成尊王攘夷运动。它既是倒幕维新的政治、思想准备,成为推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环节,又对明治维新及此后的日本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日本发展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因素。这个口号的出现是在明治维新前,本演讲的表述上不是非常精确。

⑧这里是指代表日本军国主义的封建武士阶层的变种。由于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原有的武士阶层大量进入明治政府并且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原有的武士道精神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结合,形成了近代的日本军国主义精神。这些人中的著名代表有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以及后来统摄日本政治多年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还包括后期在昭和时代发动侵华战争中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当今,军国主义仍然是影响日本乃至东亚稳定的不安分因素。

⑨指14-16世纪侵扰劫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也从事中日走私贸易。

⑩指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⑪自从北伐战争开始,日本逐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制造了“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试图分裂、瓜分中国,分而治之,以达到最终倾吞中国领土,灭亡中国的目的。

⑫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宛平城附近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⑬抗日战争前期,日军的进攻非常凶猛。中国正面战场在战略上节节败退。在具体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则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在淞沪会战中,坚持抗战3个月,消灭敌军数万人,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在太原会战中,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重创敌军。虽有这样的经典战例,但是到九世班禅发表本演讲为止,中国的抗战还是处于战略后退阶段。九世班禅的演讲是以鼓舞士气为主。

⑭日本的主体民族,约占日本人口的99%。

⑮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日本正式侵占中国台湾。1910年8月,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日本在台湾和朝鲜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正式回归中国;朝鲜半岛分别由美苏接管,进入盟军托管期,并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和韩国,问题遗留至今。

⑯焦土抗战是指烧掉任何可能为敌所用的物资设备以及房屋,实现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意图。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最早由李宗仁于1936年提出了焦土政策,七七事变后,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在实践中,以坚壁清野和撤退时付之一炬为执行。总体而言,焦土抗战对抵抗日军侵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过实践中例如长沙1938年没有及时疏散群众而造成了平民的伤亡,受人诟病。

⑰南口是北京城西北居庸关南侧的要隘。1937年8月8日,日军沿平绥线西进,进攻汤恩伯第13军和高桂滋第17军的南口阵地,我军奋力还击,战役持续了18天,给日军沉重打击,国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直到8月26日国军才战略撤退。南口战役非常惨烈,双方均死伤严重。今天在南口还有当年战役的遗迹。

⑱应该是“罗芳珪”(1907-1938年),今湖南衡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是著名抗日将领。抗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13军89师529团团长。南口战役中带领千人抵抗数倍日军,被日军重重包围,最后带领部队成功突围,名声大振。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以身殉国。国民政府追认为少将。

⑲宝山之役是淞沪会战的组成部分。宝山即今日上海宝山。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8月31日,日军开始进攻宝山等阵地。此时守卫宝山的是98师583团3营,该营坚守阵地,寸步不让。由于援军无法赶到,敌我力量悬殊,3营坚持战斗到9月7日,包括营长姚子青在内全营将士战死沙场。

⑳姚子青(1908-1937年),广东平远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36年任国军98师583团3营营长。在宝山之役中与全营将士共同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认为少将。

㉑日本自军国主义抬头,开始发动对外侵略开始,直到1945年战败,国内反战的声音和势力从未消失过。侵华战争时期,这一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总体而言,在侵华期间,日本国内的反战呼声是微乎其微的。关于这个问题,具体可以参见步平:《日本侵华时期国内的反战活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8期。

㉒卫藏又可称为前后藏。卫指称前藏,包括今天的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林芝部分地区。藏指称后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日喀则地区。

㉓1937年,九世班禅行进在返藏途中,计划由青海途径玉树、囊谦返藏,处于边走边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状态。七七事变后,掀起全面抗战,迫于英国压力,国民政府行政院于当年8月19日向蒙藏委员会发去训令:本院第三二五次会议决议:“抗战期间,班禅应暂缓入藏,先暂住政府指定地点”。除电饬赵专使守钰转告,并函达军事委员会及重庆行营查照,及令行外交部外,合行令仰知照。此令。院长蒋中正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见《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8月26日,赵守钰派马参赞、高参军到青海拉休龙喜寺谒见九世班禅,转达行政院挽留暂缓回藏之电。9月30日,班禅堪布会议厅给南京班禅办事处发去电报:“……佛座深荷国恩,不能不顾及中央威信,当与赵专使商定率属由玉树龙喜寺移住西康甘孜,静候中央指示回藏机宜。……”赵守钰发南京行政院院长电报:“……班禅亦表示:伊决不舍中央护送官兵与仪仗队而入藏,尤不愿入藏后受拉萨政府限制而与中央疏远,现决遵令缓进。……”(见《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页458-464)。九世班禅入藏之路受阻。

[特约责任编辑喜饶尼玛]

[校对赵海静]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16)02-0073-03

收稿日期:2016-02-10

作者简介:钟宇海(1980-),浙江杭州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民政府时期西藏驻京机构研究”(项目号:12CZS06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班禅抗日中华民族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