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2016-02-20 02:46许有勇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信阳464200
乡村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氮磷径流化肥

许 黎 许有勇(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信阳 464200)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许黎许有勇
(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信阳464200)

我国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过量施用化肥,在农作物吸收化肥达到饱和后,多余的化肥将会扩散至土壤中,产生非常严重的农业污染。基于此,探析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水稻;种植模式;氮磷流失;影响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污染等问题,主要有以下3种农业污染状况:第一种污染,农业化肥被过量使用,促使土壤遭受到严重的氮磷流失污染;第二种污染,大量焚烧及堆积农作物秸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第三种污染,常规的水产业及畜禽污染。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管理农业,才能够处理好我国当前的农业污染问题。

1 农业生产中氮磷流失的原因

通常,水稻有15.0%~45.5%的氮利用率、13%~24%的磷肥利用率。所以,在氮磷化肥进入到稻田后,部分肥料会被贮存在土壤中,水稻只能吸收不到50%的氮磷化肥,而大多数的氮磷化肥会经过淋溶、气态蒸发或者地表径流等途径,在空气、水源和土壤中流失,这样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大气温室效应、地下水源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土壤的富营养化[1]。为有效控制由于化肥流失而对水源、土壤及大气所产生的循环污染,需要对农业进行全面的管理,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氮磷流失,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及发展[2]。而当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推出了全新的农业种植模式[3]。

2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氮磷流失特征

在田面上种植水稻,通常采用常规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有机种植模式。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机种植模式下田面水的氮总浓度最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其田面水的总氮浓度更大[4]。同时,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田面磷的残留<有机种植模式<常规种植模式,并且始终将这三种水稻种植模式应用在径流水中[5]。

本试验的结果显示: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田面磷的残留<有机种植模式<常规种植模式,换而言之,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在径流水条件下,其氮流失量在这三种种植模式中属于最低的。对于水总磷的浓度而言,绿色蛙稻种植模式<有机种植模式<常规种植模式。渗透水中,将常规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有机种植模式这三种种植模式应用在渗透水中。试验得出的结果为:对于水总氮来说,有机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常规种植模式,表示有机水稻种植模式在渗透水条件下,氮的流失量最少;对于水总磷来说,绿色蛙稻种植模式<有机种植模式<常规种植模式,表示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在渗透水条件下,磷流失量最低。

本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氮磷流失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最少,而氮磷流失在常规种植模式下最多。由于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不常使用有机稻肥或秸秆还田的措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肥会对土壤养分指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最常使用的化肥是部分化肥和有机化肥,这将不会对农药或除草剂产生任何需求。由此可知,在减少环境污染时,还需要提高水稻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整体种植效益。当前,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有机种植模式均得到了国家的认证,全面根据农业的标准执行,在有机水稻种植模式下,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的容重,有效改善土壤的状态;同时,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具有改善、调控及缓冲土壤养分状况的作用。比较常规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有机种植模式,最佳模式是有机种植模式,具有提升水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护水稻等优势。

3 案例分析

3.1试验田的基本状况

选择的试验田是野外的一块大田,该地区的年均温度为15℃,降雨量为1 100 mm,在常规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有机种植模式中对稻田氮流失特征进行分析。在有机蛙稻稻田中,不添加任何的尿素或农药,一致使用有机农药和有机肥;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稻田中,放虎纹蛙,对无机肥和有机肥进行搭配使用,并施加少量的生物农药和其他农药;在常规稻田中,不放蛙。

3.2结果

在有机蛙稻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第一次施肥后的水总氮浓度都达到峰值,同时在10 d内降低至稳定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有机蛙稻种植模式、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中都存在明显的氮流失特征,持续发生变化,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种植模式的首次氮径流流失量都比之后的流失多,在常规种植模式的最后出现了氮径流峰值,首次施肥7 d后氮径流峰值出现3次,绿色蛙稻在施基肥后的第2天出现氮径流峰,并且有非常大的降水量,导致流失了非常多的氮径流。有机蛙稻种植模式相比其他的种植模式,具有非常低的水总氮浓度,具有非常小的氮径流流失风险。有机和常规模式相比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其在后期的水总氮流失量出现降低状况。由此可知,对流失的水总氮径流进行控制,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氮素流失量。

4 结语

由于氮磷流失和过量使用化肥等因素,促使我国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种植水稻的模式不同,使用的化肥种类和化肥量也会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氮磷流失影响。常规种植模式保护水稻质量和土壤的效果最差,而在应用有机水稻种植模式时,只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将会减少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状态,提升水稻质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好水稻。

[1]刘宗岸,杨京平,杨正超,等.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 (12):229-232.

[2]袁东海,王兆骞,陈欣,等.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13(11):188-198.

[3]黄东风,王果,李卫华,等.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菜地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6):254-256.

[4]岳玉波,沙之敏,赵峥,等.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2):1424-1432.

[5]王婧,冯乃杰.探究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6):323-324.

1674-7909(2016)09-75-2

X71;S511

A

猜你喜欢
氮磷径流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同施肥处理烤烟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