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1例救治体会

2016-02-20 06:27杨贵凌许慧英杨秀文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原病动脉血本例

杨贵凌,许慧英,刘 磊,杨秀文,李 洪,黄 楠

·个案·

急性高原病1例救治体会

杨贵凌,许慧英,刘 磊,杨秀文,李 洪,黄 楠

高原;急性高原病;救治;体会

病例 男,50岁,平素体健,既往无特殊病史。2015年夏由长期居住地南京(海拔约50 m)飞往成都(海拔约500 m),12 h后飞往四川甘孜亚丁机场(海拔4411 m)。离机后步行300 m即感头昏、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悸、全身乏力,随即不能前行,坐在地上。接机者发现后,迅速抱其入车内用氧气袋吸氧,并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约5 min后症状稍缓解,但仍感难受。随后乘车2 h(途中间断吸氧)到达海拔3600 m的宿营地医疗所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11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0/82 mmHg;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对答自如,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乏力;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律规整,心率115次/min。诊断为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立即给予静卧、持续低流量吸氧2 h,缺氧症状即缓解。嘱密切观察和休息1 w;1 w内严格控制体力活动,缺氧症状发作时给予吸氧;做好心理疏导。1 w后高原反应消失。

讨论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发生缺氧。随着海拔升高,吸入气氧分压随之下降,低压性低氧血症是急性高原病的重要原因。在海拔2400~2700 m,动脉血氧饱和度仅轻度降低;海拔3500~4000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0%以下;海拔5000 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75%;海拔5500 m以上时,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平原人高原习服需要数周或数月,有些甚至完全不能习服[1]。本例15 h内由平原乘机进入高原,离机后很快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是典型的急性高原病患者。追溯病史,患者为军队学者,理论上熟知高原,虽离开南京前3 d即开始服用“红景天”,2粒/次,3次/d,但进入高原下机后10 min左右即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经吸氧后缺氧症状缓解,但头昏、头痛、胸闷、气促、心悸、乏力、失眠等症状在入高原后前3 d仍然明显存在,活动后加剧,经吸氧后可以缓解。

从本例看出,由平原进入高原者,进入前应接受高原病的防治常识宣教,掌握自救互救、药物防治等;应进行严格的体检,不适宜人群不得进入高原;应尽量遵循阶梯适应原则,降低风险。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23.

R 594

B

1004-0188(2016)12-1520-01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67

615000四川 西昌 解放军78029部队卫生所

猜你喜欢
高原病动脉血本例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的加减乘除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