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2016-02-21 09:35杨继芝杨明银胡自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疫点种羊兽疫

杨继芝,杨明银,文 忠,胡自华

(1.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楚雄 651600;2.云南省武定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楚雄 651600)



一例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杨继芝1,杨明银2,文忠2,胡自华2

(1.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楚雄 651600;2.云南省武定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楚雄 651600)

2014年4月,云南省某县发生不明山羊疫情,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小反刍兽疫。为调查该县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感染来源,开展了疫情排查、疫源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期对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小反刍兽疫;流行;调查分析

1 流行病学调查

1.1疫源调查

1.1.1调查背景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多、口炎、腹泻和肺炎为主要特征,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我国的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

2014年4月2日,云南省某县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当地两个乡镇部分养羊户相继出现羊群异常发病和死亡现象。接到报告后,当地畜牧部门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发病养殖户家中进行调查,发现病情复杂,感染率、死亡率高,并立即向州级动物疫控中心报告请求技术支持,4月3日州级专家赴现场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并采集病羊鼻腔、口腔棉拭子及组织脏器样品迅速送至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初步诊断,经实验室检测初步诊断为小反刍兽疫阳性,样品同时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作进一步确诊,4月8日确诊为小反刍兽疫。为了解本次疫情的来源及疫病的分布,对该县行政区域内的11个乡镇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1.1.2起源调查

对首发疫点开展起源调查,2014年4月2日分别接到狮山镇和插甸镇疫情报告,于4月3日到狮山镇、插甸镇的3个疫点进行疫源调查,经调查该县小反刍兽疫疫情属输入性疫病。

狮山镇东岳社区保山箐村系县城郊区,离县级公路1km,位于进城公路旁,该村共有农户35户,养羊户9户,该村村民王某、罗某2人,于2014年3月1日到邻县黄瓜园牲畜交易市场购回5只种羊饲养,3月20日王某、罗某2户的羊只开始发病,3月22日本村其他3户的羊只开始发病,羊只主要出现高热、眼分泌物、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至4月3日止相继发病5户,共存栏山羊409只,发病羊336只、死亡106只,发病率82.2%、死亡率达31.54%。该村疫源主要来源于到外县交易市场购买种羊感染所致。

昌原种羊场位于插甸镇古普村委会,于2012年建场,以饲养繁殖努比亚黑山羊种羊为主,养殖场离公路1km、离村庄2km,周围全是饲料地和人工草场,防疫隔离条件好,饲喂方式采取舍式。2014年政府同场主签订采购50只种羊合同,为了完成任务,3月8日场主去邻县亲戚家,看到黄瓜园镇牲畜交易市场的羊价便宜,就购回5只饲养,4月1日该羊场开始发病,至4月3日止相继发病死亡9只、发病羊只17只、存栏105只,发病率16.1%、死亡率达52.9%。该羊场疫源也是来源于到外县交易市场购买种羊感染所致。

康照村属于插甸镇康照村委会,离昌原种羊场25km,全村共有农户55户,养羊户20户,该村村民杨某等5户农户,于2014年3月19日到昌原种羊场领回政府扶持的5只种公羊(每户1只)饲养,于3月31日杨某等5户农户羊只相继发病,4月2日本村其他6户的羊只也开始发病,因同在一山林放牧。至4月3日止共发病11户,存栏山羊335只,发病羊只216只、死亡56只,发病率64.4%、死亡率达26.1%。该村疫源是该种羊场到外县交易市场购买种羊,把病原带回羊场,再由昌原种羊场二次扩散病原引起该村发病,该村疫病也是来源于到外县交易市场购买种羊感染所致。

1.2全县发病情况

由于省外正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有些人为了赚钱就把带病羊只运到邻县和县内部分牲畜交易市场上出售,就在首发疫点1周之后,部分农户相继从不同市场购买带病羊只回家饲养,引发了全县疫情。疫情从4月2日在保山箐村、昌原种羊场、康照村出现首发,至5月2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了近1个月,全县共发生疫点34个、发病养殖户98户,98户养殖户存栏羊4056只,其中发病2777只、发病死亡768只,疫情处置中扑杀染疫羊及同群羊3288只,全县扑杀及死亡的羊共4056只,给全县的黑山羊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1临床症状

多数发病羊只是从市场购入或本村其他户羊只发病1~23d后发病,其中存在感染源后8~12d发病数占70%以上。由于当地主要饲养山羊,故发病羊只全为山羊。发病羊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有的达41℃,食欲减退,前期眼分泌物增多,流黏液脓性鼻液,后期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为了控制疫情一旦羊只中出现以上部分临床症状或采样检测为阳性时,则立即对发病羊及同群羊进行扑杀,故该县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病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全县发病的2777只羊中,出现眼分泌物增多的有1682只、脓鼻的有684只、腹泻的有627只、呼吸困难的有156只,同一只病羊有的以上4种症状都会出现,有的只会出现其中的部分症状。

1.3.2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部分病羊可见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 肺部肿大;在喉、气管、盲肠、结肠等处有出血斑。由于对发病羊群采取扑杀措施,发病羊只还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就被扑杀了,所以尸体剖检病理变化也不典型。

2  流行病学分析

2.1病原来源分类

经认真走访全县羊只发病农户,对发病农户近期羊群交易、流动、放牧、疫苗免疫注射等情况和同村羊群有无异常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小反刍兽疫试验室检测结果,得出此次暴发的小反刍兽疫疫情传染来源主要分为市场购入羊只引起发病(即到临县黄瓜园市场、本县插甸市场、本县发窝市场购入)、引进种羊饲养引起感染发病、本村其他户发病引起感染发病、邻居做家畜生意的车及垫草带回病源引起发病等五大类。

2.2发病率、死亡率

以发病农户饲养羊只存栏计,全县98户养羊户存栏山羊4056只、发病2777只、死亡768只,则发病率为68.5%、死亡率为27.7%。该县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理论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主要是发现羊群感染后,发病羊及同群羊都被扑杀了,疫病未能发展到全部羊群发病和全部羊只死亡的阶段。

2.3实验室检测

对发病羊只采集血清11份、组织5份、鼻腔和口腔分泌液棉拭子35份,送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阳性样本27份,部分样本同时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3 防控措施

3.1疫点处置

3.1.1采取强制扑杀和生物安全处理

按照“发现一个疫点,立即扑灭一个疫点,不留下一只染疫病羊,不留隐患”的要求,对染疫羊和同群羊采取强制扑杀,全县共扑杀染疫羊及同群羊3288只,扑灭疫点34个。死亡和扑杀羊只全部开展了生物安全处理,使用挖掘机开挖处理坑46个、容积达3790立方,处理羊只4056只,病源得到彻底消灭。

3.1.2场所消毒和粪便污物清除

彻底清除羊圈中粪便、污物,并作堆捂处理,对羊圈舍、路道、环境等场所,每日用消毒药品喷洒消毒1次,直至解除封锁。

3.2疫区防控

3.2.1实施严格封锁

疫点周围3km范围内实施封锁。封锁期间,禁止牛、羊等反刍动物出入疫区,禁止从疫区运出牛、羊等反刍动物产品,禁止非疫区的畜禽进入疫区,安排专人24h值班,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封锁时间达2个多月,共检查消毒运车辆1291辆,截获疫区运出羊只44只,并按相关规定做了扑杀处理。

3.2.2实施紧急免疫

疫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疫苗,对疫区存栏山羊121256只进行了100%的小反刍兽疫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和免疫反应观察。

3.2.3开展疫情排查

疫情发生后,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疫区121256只山羊进行监测,每日排查1次,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3.3受威胁区防控

3.3.1实施紧急免疫

全县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防疫力量,及时地开展了全县羊只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全县共开展紧急免疫注射山羊235344只,免疫密度达100%,及时建立了免疫保护屏障。

3.3.2开展疫情监测

疫情发生后,要求村委干部、村防疫员组成本村疫情监测组,每日对本村山羊进行疫情观察,每日向乡政府、兽医站报告。

3.4其他处置措施

严格关闭牛羊交易市场,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暂停羊上市交易的公告》,关闭了全县12个乡镇山(绵)羊交易市场,暂停全县山(绵)羊及产品上市交易,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禁止出县引进种羊。

4 建议

根据疫源的调查,此次疫情主要是由于部分农户到临县牲畜交易市场购入羊只,带回病源感染发病及交叉感染引起发病,因此对未发病的地区要加强以下工作。

4.1重视引种检疫审批

建立引种审批制度,一是要从正规的种畜场引种,要查看引种场的三证,即《营业执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三证是否有效,审查引种场的合法性;二是要查看准备引进种畜的系谱证,看其生产性能指标,以免引入劣质品种;三是要看其免疫程序开展情况,已接种了那些疫苗,是否开展了强制疫苗注射,以便更好地预防动物疫病;四是查看引种动物的疫病实验室检测报告,此报告须是近期内有资质的单位出具,且检测结果合格,就山羊来说实验室检测疫病种类为五种,即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等五种,五种疫病都要开展病原学检测和抗体检测;五是要查看临床健康状况,通过引种检疫审批避免引入疫病。

4.2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流通监管

通过开展产地检疫从源头上切断疫病的传染源,同时加强上市动物的监管,查看有无动物产地检疫证,发现异常动物不准入市,并作生物安全处理,才能有效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4.3开展科学预防小反刍兽疫知识宣传和教育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新发病例,农户对其认知度不高,要对小反刍兽疫传染的来源、传播途经、危害,以及隔离、消毒等措施开展广泛宣传,依靠农户和贩运户开展群防群治,不到外村购买羊、不购来路不明的羊、不购无检疫证明的羊。

4.4开展免疫接种

在未发生疫情的地区可用小反刍兽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诱导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抵御小反刍兽疫。对所有易感动物都接种疫苗,才能构筑有效的免疫屏障,起到预防效果。

2015-12-04

杨继芝(1969-),女,云南武定人,大专,兽医师,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S858.26

A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016-02

猜你喜欢
疫点种羊兽疫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
一例小反刍兽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