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阶段我省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的思考

2016-02-21 16:38帆,李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警危害饲料

杨 帆,李 宏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710016)



关于现阶段我省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的思考

杨帆,李宏*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710016)

本文基于风险监测理论和近年来的饲料霉菌预警与全国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中重金属预警监测工作经验,通过对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完善预警监测体系、强化服务对象、制定预警方案、加大经费投入、规范抽样工作、实施预警监测、开展风险评估、加快预警监测成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省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这些建议与思考对化解产业风险,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饲料安全; 预警监测;思考和建议

我省饲料工业经过3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饲料生产设备装备能力、科技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省饲料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48万t以上的增长速度,饲料中营养类指标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全省饲料生产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生转变,饲料质量监测监管已开始由常规营养类和部分理化类指标向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监测转变。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不仅为饲料质检机构从事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饲料质检机构的日常监测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在当下,饲料质检部门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住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监测这一主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监测,预防和化解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饲料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我省畜产品“绿色、安全、健康、营养、无污染”。

为此,笔者就我省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和近年来我们承担的饲料预警工作,浅谈一下现阶段我省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的思考。

1 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的概念

预警监测又称为风险监测,同属于风险管理范畴,是风险管理行为的一种,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风险监测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风险分析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依据,其框架是由风险筛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组成。风险评估是指专家对食品、饮料、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病原菌引起人群或动物潜在副作用的科学评估,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选择适宜的控制点,制定政策进行科学管理,为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国际食品贸易而采取的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风险信息交流是风险评估者、管理者、消费者及某些相关团体之间,就风险问题等有关信息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的活动。

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就是在系统地、持续地收集饲料污染、饲料中有害因子的监测数据及相关安全动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及时通报并提出安全预警信息和预防控制措施的活动。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是实施饲料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开展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有利于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积累饲料安全管理经验,防范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饲料安全事故。

2 我省饲料质量安全现状与饲料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2.1我省饲料质量安全现状

2.1.1饲料原料掺假制假现象仍未得到完全禁止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蛋白质资源日益短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需要进口豆粕5 000万t、鱼粉1 000万t,以弥补国内蛋白质饲料的紧缺。由于国内蛋白质饲料原料紧张,价格步步攀升,一方面表现为饲料中蛋白的合格率不高,另一方面掺假制假屡禁不止。2007~2011年,我省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检验的不合格产品中,粗蛋白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的比例分别为:51.85%、38.23%、34.2%、31.5%、33.67%;另外,在全省饲料、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安全隐患排查期间,发现了一些不法生产商和经销商在玉米喷浆蛋白粉、棉粕、鱼粉中大肆掺假“蛋白精”,使饲料企业和养殖场户蒙受了较大损失。

2.1.2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或其它类药物的现象依然存在①由于抗生素的超范围和超剂量使用,使动物的耐药性增高,抗病力降低。残留药物随畜产品被人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诱发致癌、致畸、致突变,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造成耐药菌株扩散、环境受到污染。②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仍未完全得到禁止。主要包括性激素类药物(如睾酮、孕酮、雌二醇、碘化酪蛋白等)和?-激动剂类违禁药(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以及近期的苯乙醇胺A等)。2011~2012年,全省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的检出率由0.66‰降低到0%,从监测结果上来看,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虽然得到控制,但仍不能乐观。③大量使用镇静剂类药物。为了减少动物运动消耗,提高增重,个别企业和养殖户在饲料中使用镇静剂类药物,如安眠酮、氯丙嗪、地西泮及其制剂等。

2.1.3过量添加微量元素和使用有机砷制剂的情况未得到根除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是必要的,可以弥补日粮供给不足,预防或治疗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症,促进动物生长。然而,过量添加微量元素,不但能引起动物中毒,而且会在动物产品中蓄积,危害人的健康。我国农业部1224号公告对饲料中微量元素的限量有明确规定,但超标问题依然存在。2007~2011年,我省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检验中,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7.03%、20.58%、20%、24.62%、28.74%,大部分不合格的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产品因铜、铁、锌过量添加而引起。

有机砷制剂能提高动物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饲料生产企业在预混合饲料、育肥猪浓缩料、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从全省饲料产品免税检验的统计情况来看,在预混合饲料、育肥猪浓缩料、配合饲料中使用有机砷制剂的情况分别为:16.68%、21.38%、42.64%。然而,动物体对有机砷的利用率低,除蓄积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与组织中的巯基酶结合,使酶失活,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外,大部分随代谢排出体外,可富集在植物、水生生物中,遇到酸碱环境,发生化学价态的变化,使其毒性增强,危害人的健康。与此同时,砷制剂深层次污染已发展到分子生态领域,如引起蛋白质、DNA、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生态紊乱,诱发动物和人类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

2.1.4饲料霉变或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饲料霉变主要是由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引起的,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300~400种,饲料中最为关注的是:黄曲霉毒素、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饲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或贮存时间过长,易引起霉菌污染。依据我省汉中希望等饲料公司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东北、甘肃武威、我省延安地区的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含量相对较低,黄曲霉毒素B1小于10 μg/kg、呕吐霉素含量较低于判定标准。但关中、陇南的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霉素均超过国家标准。特别是遇到雨水季节,因储存不当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霉素会超过10 μg/kg。霉变后饲料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变差,并附着毒素产物,动物摄入这些饲料后,在肝、肾、肌肉中可检出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人因食用动物性食品而受到危害。

2.1.5有毒有害和重金属污染及其残留长期存在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和重金属污染包括铅、砷、镉、汞、铬、镍、铝、锑、钼、氟等,最为关注的是铅、砷、镉、汞、铬、氟。2010~2012年全省饲料普遍性质量安全监测统计结果显示:不合产品中铅、镉、铬的表现较为突出。其中,2010年,铬、铅、镉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8.75%、6.25%、6.25%;2011年分别占20.03%、8.66%、10.64%;2012年分别占17.16%、9.07%、10.79%。

2.1.6饲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些植物性饲料中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生物碱、硫代葡萄糖甙、皂苷、棉酚、蛋白酶抑制剂、甲状腺致肿因子、硝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的毒性强,易引起动物中毒。如棉籽饼粕中的游离棉酚毒性较大,是一种嗜细胞性、血管和神经性毒物,可通过肉、奶、蛋等畜产品转移给人,危害人的健康。菜子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的降解产物可损害肝脏、消化道、脑垂体并引起甲状腺肿大。另外,一些动物性饲料中的组胺、抗硫胺素、肌胃糜烂素等,也会影响动物健康。

2.2近年来开展的饲料质量安全预警工作情况

2.2.1饲料霉菌预警监测工作2011~2012年,宝鸡、三原、渭南、汉中等地相继出现了因霉菌毒素污染而引起的仔猪育肥猪腹泻死亡、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等事件,给养殖户带来不少损失。为了进一步摸清我省饲料霉菌污染状况,2013年,我们制定了全省饲料霉菌风险预警方案,对我省陕南、关中的部分饲料加工企业生产的饲料用玉米、仔猪配合料、育肥猪的配合饲料、母猪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开展了抽样调查和风险预警监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2.37%,超标率为4%;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48.48%,但未超标;而呕吐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6.97%,超标率高达52%,污染程度较高。

2.2.2天然矿物质重金属预警监测工作饲料中的重金属包括铅、砷、镉、汞、硒、钼、铬等,它们的密度较高,毒副作用较强,在自然界中,会伴随其它污染物一起进入饲料内环境,随日粮进入动物体内,蓄积或残留在某些器官或组织中,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还会引起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人通过食物链而受到危害。不仅如此,大量的重金属元素会随动物粪便进入水体和环境,造成次生危害。如水系中重金属超标,会引起粮食作物、果品和蔬菜中重金属超标。如饮水中铅超标,会引起人的血铅浓度升高,毒害肝脏和骨组织,形成智障儿和脑瘫儿。

由于饲料中重金属的主要来自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天然矿质饲料原料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我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饲料用石粉、沸石、麦饭石、蒙脱石、膨润土、磷酸氢钙、脱霉剂、贝壳粉、滑石粉等9大类产品中重金属预警监测工作。根据预警监测结果和调研成果,及时发布了预警监测调研报告和重金属质量安全防控动态范围,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中存在的主要重金属质量安全隐患,为指导和规范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防止重金属超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其中8类预警监测数据被国家标准制定部门采用,对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饲料预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收获

3.1预警监测

以陕西的饲料原料和产品,开展风险试点研究,积极探索预警监测的路子,以天然矿物质预警监测为例,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分三步走:以天然矿物质预警为例,一是先开展了陕西境内32家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上游生产企业的饲料用石粉、膨润土、麦饭石、蒙脱石、滑石粉中的重金属检测工作;二是再做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的28家大型饲料用石粉、膨润土、麦饭石、蒙脱石、滑石粉、磷酸氢钙中的重金属监测工作。三是两方面比较分析汇总,形成预警监测基本面,为开展全国重金属预警监测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3.2发现隐患因子

先拟定隐患因子初筛范围,开展多项目监测,寻找隐患因子切入点,为了寻找隐患切入点,我们相继开展了饲料用石粉、膨润土、麦饭石、蒙脱石、滑石粉、磷酸氢钙中的铅、砷、氟、镉、铬、汞、钙、鎂铜、铁、锰、锌等12个指标的监测,最后将隐患相对突出的铅、砷、氟、镉、铬、汞、鎂作为隐患监测因子,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多项目风险监测。

3.3实报监测动态

采取抽样检测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预警结果的真实性,连续3年,安排相关人员先后到陕西、内蒙、湖北等地的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的上游生产企业、饲料使用企业、有关检测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边抽样边调查、边检测边探讨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中主要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逐步完善预警监测工作的重点检测项目,确保预警监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使预警成果来自生产一线,并能指导实践。

3.4逐渐扩大监测范围

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在全国推开,2013年监测辽宁、内蒙、河北、天津、陕西、四川、湖北等7省(区),2014年监测内蒙、辽宁、福建、山东、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11省区。2015年监测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云南、贵州、山西、宁夏、四川等14个省区,到2015年,监测覆盖全国32个省,不计重复,累计监测23个省。

3.5摸索出适合自个的监测程序和方法

边实践边总结,边思考边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模式,从饲料霉菌毒素预警监测开始,到连续三年的重金属监测预警基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首先是持续及时地了解并收集饲料质量安全动态信息中相关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危害因子的范围,其次是结合自身的监测工作制订预警监测方案,积极开展小范围的预警监测尝试,确定预警监测风险危害的范围和危害因子,再次是紧扣风险危害因子扩大预警监测范围,最后是积极开展检测检验,分析汇总检测结果,形成风险危害评估,向有关部门提交预警监测报告。

3.6制定出监测标准

分析总结预警监测成果,加快转化吸收与利用,通过预警监测工作汇报会,向饲料企业和饲料质检系统检测人员汇报预警检测结果和隐患动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警示和数据支持。评估不同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危害程度,确定有关限量指标,为参与制定或修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风险分析评估数据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

3.7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监控文案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危害因子列入国家监测计划,加大监测监控,依据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将重点危害因子列入国家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测监控,尽可能减少大量人力、物力、检测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能从隐患根本上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4 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的建议

4.1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体系

预警监测体系必须检测能力很强、保障协调有力、上下分工明确、行动果敢迅速、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必须在建立健全省市两级饲料质检机构的同时,抓好养殖重点县区饲料监测站的网络建设。在资金上,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的支持,坚持省地共建的原则。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必须以省级检测机构发展为重心和技术龙头,积极推动市级检测机构的壮大,辐射并带动重点区县检测机构的发展,鼓励、引导、督促企业的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路子,逐步形成省、市、县、企业四级预警监测保障体系。

4.2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

坚持预警工作为产业发展服务,饲料质量安全预警工作必须受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服务,必须紧紧围绕饲料与生鲜乳质量安全开展预警监测工作,必须坚持以标准为准绳,以准确的数据结果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地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预警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危害因子识别过程、风险危害程度、风险危害评估结果、预防控制措施或应急处置对策,要强化保密意识和工作纪律,不经许可,不得对外发布或公开预警监测结果和风险评估结果。

4.3明确危害因子防控范围和控制点

分类制订风险预警监测方案,当前,饲料中的危害因子防控范围和控制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饲料中的抗生素及兽药残留;二是霉菌毒素残留及其次生危害与污染;三是重金属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四砷制剂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五激素类或促生长类药物或添加剂。要围绕当前饲料中的危害因子防控范围和控制点,持续及时地了解并收集饲料质量安全动态信息中相关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危害因子的范围,制订预警监测方案,通过小范围的预警监测尝试,进一步完善或确定真实存在的风险危害因子,紧扣风险危害因子扩大预警监测范围,制订风险预警监测方案,包括预警监测的产品范围、监测的危害因子、监测的环境、监测的季节和时间、抽样方式、抽样工具、抽样人员、事前事后监督机制等。

4.4加大政策性支持和财政经费投入

为确保风险预警监测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饲料例行监测经费有了较快的增长,但目前的预算经费仍难以满足实际监管工作的需要。监测区域、监测样品数量、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均受到很大约束,远远不能形成对全省产品上游生产、生产加工、流通、使用、销售环节的全覆盖的监测网络,监测有效性受到较大影响。还有的监测机构监测设备缺乏需要更新,检测技术有限需要技术培训,为保障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按照法计划有序进行,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均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4.5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

不断提升检测队伍的检测技术水平,要加大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技术培训和技术基础性的投入,针对饲料与畜产品安全危害因子的复杂性特征、危害程度以及动态防控范围,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监测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农药及其代谢残留、兽药及其代谢物残留、有害重金属、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及新型潜在风险因子的检测技术、快速筛查技术、确证技术、危害识别技术、分析评估技术等方面,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预警监测队伍的检测技术水平。

4.6做到程序合法

行为规范、方法科学、步骤缜密、数据可靠,在风险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抽检样品的代表性非常关键,涉及到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要注重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采集样品的方法、种类、数量和地点,同时还要对饲料消费量和生产量、历年检测情况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样品的采集信息全面,并能够根据采集的信息来进行饲料的溯源等。目前由于监测资金及人力限制,无法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样本量的计划,只能用相对增加样品量和采样点来消除数据的偏倚性。样品本身也要均匀,预防违禁药物直接投喂牲畜。其次,抽样过程人为的一些因素也会导致样品的代表性降低。客观的讲,样品数量也应该增多,如果一个单位不能监测太多的样品,可以增加基层检测单位的筛选力度,保证抽到样品的科学性。

4.7全力以赴开展预警监测和危害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预警监测方案,积极开展预警检测检验,按时汇总数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估警监测结果。加强对危害因子的识别、确定危害程度、开展风险评估、提出危害风险预防方案、控制措施,向有关部门提交预警监测结果、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和预防控制的建议和措施,积极参与危害风险的预防或处置。要组织科技力量集中对公众关注度高的风险隐患,加强跟踪研究和科学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办法,消除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对一些长期潜在性危害因子的识别还必须通过开展风险饲喂研究和风险评估来证明其危害性。预警工作必须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在风险果断处置面前,既要有团结和协作精神,又要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4.8科学分析总结预警监测数据

加快预警监测成果的转化和利用,通过预警监测工作汇报会,向饲料企业和饲料质检系统检测人员汇报预警检测结果和隐患动态防范方向,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警示、数据支持和预防措施。根据危害因子危害程度开展危害评估,确定有关限量指标,为参与制定或修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加快风险分析评估数据的应用,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和危害防范管控的参考和依据。要加强对饲料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提高风险分析技术,并加强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

4.9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标准

全面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监控,饲料风险预警监测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的前奏,饲料预警监测队伍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的先头部队,承担着饲料风险隐患的“排雷”工作,其目的是要找到饲料不安全的隐患存在点,并依靠自身的检测技术优势确立相关检测方法,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提供检测依据和风险管控依据。

Reflections on Feed Quality and Safety of Early-warning Monitoring in Shannxi Province

YANG Fan, LI Hong*

(Livestock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inShaanxiProvince,Xi'anShaanxi710016,China)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of heavy metals in work experience and theory-based risk monitoring feed mold warn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national natural mineral feed ingredients, feed quality and safety through the province's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from improving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service object develop early warning program, increasing funding, standardized sampl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risk assessment,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to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feed quality and safety recommendations at this stage in our province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work to resolve the industrial risk and promot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eed safety;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consider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1004-6704(2016)04-0042-05

S 816

A

猜你喜欢
预警危害饲料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药+酒 危害大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