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岔口驿马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2-21 21:09祁学东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岔口走马天祝

祁学东

(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天祝 733299)

天祝县岔口驿马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祁学东

(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天祝 733299)

天祝县作为甘肃省八大纯牧业县之一,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发展优势,而马产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为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其他无法代替的作用。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马产业随之弱化,甚至被淘汰,面临畜种退化和濒临绝种的境地。但是,国际、国内日益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国家级马术表演、马术比赛和各地群众传统马术比赛等活动的日益盛行,世界各国的良种名马越来越被一些爱马者“崇拜”和“喜爱”,良种名马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而享有全国驰名良种名马——岔口驿马的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仍处在传统自由发展的阶段。岔口驿马是由“汉唐马”繁衍至今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自然选择、人工选育和调教,逐步形成以善走对侧快步为特征的优良品种,也是我国稀有的名马良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以产业开发推进畜种资源保护,以畜种资源保护推进产业开发,是保护本地珍贵畜种资源的重要途径。

1岔口驿马产业发展概述

1.1发展现状

天祝县海拔在2 040~4 874 m之间,境内森林覆盖面广,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水土肥沃,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华锐儿女对牲畜有着独厚钟爱的感情,这为岔口驿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人文基础。

1.1.1产业规模据调查统计,全县马类存栏7 386匹,符合品种要求的岔口驿马存栏4 847匹,其中,能繁母畜2 409匹,种公马277匹,当年产驹1 041匹,育成马1 104匹。全县现有养马户3 027户,规模较大的岔口驿马繁育场4个。

1.1.2畜种优势岔口驿马是由“汉唐马”繁衍至

今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自然选择、人工选育和调教,逐步形成以善走对侧快步为特征的优良品种,也是我国稀有的名马良种资源,2006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岔口驿马头形正直,身体粗壮,身高中等,眼大眸明,性情灵敏,肢势端正,体质坚韧。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及栗毛次之;头部有白星,蹄部有白章者占12.82%,是受古代汉唐马的遗传基因特征。成年公马平均身高132.9 cm,体重310.5 kg,成年母马相应为1 29.9 cm和303.9 kg。在群牧条件下,公马3~4岁开始配种,母马2~3岁配种,行本种繁殖。亦曾引入少量外种,作适量杂交改良。属兼用型,乘挽用占78.4%,乘用占21.6%。挽力为其自身体重的101.29%,个体最大挽力可达其体重的130.3%,单匹马拉胶轮车载重1 000 kg,在平坦路上日行35~40 km,可连续数日。

1.1.3产业特点天祝各族农牧民群众历来有选育、调教走马的传统习惯和经验,以岔口驿马善走对侧快步的独特性能,在现有马匹中,以训练“走马”者居多。根据测定,成年阉马对侧快步速度为160 m/18 s 5 ms,相同距离,3周岁马为22 s;1 200 m奔跑速度为1 min 53s 7ms,对侧快步速度为2 min 28 s;成年跑马的跑行速度为12 500 m/6min 52 s。1994年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赛马项目比赛,获得1个走马第四名和2个第六名;1998年获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赛马项目比赛奖牌14块;2 000年在云南昆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有来自天祝的4匹岔口驿马参赛,分获走马第四名和第六名。

1.1.4产业转移90年代后,农牧业生产逐步退出了“二牛抬杠”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不断应用和普及,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农耕和运输不断被机械代替。特别是马匹的役用功能被机械取而代之,马匹退出了劳役耕作市场。岔口驿马的饲养,向走马、跑马方向发展。培育的优等马向省内外出售,普遍反映良好,经济效益可观。1匹体质健壮的成年上等走马,其价值相当于一般马的8~10倍,利润相当于牧养30头牦牛,60只绵羊。

1.2区域分布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适应性强,骨骼坚硬,骑乘平稳舒适,素称“胎里走”。自古以来天祝是通往西域的要道,自南向北,驿站相连,而古代驿站传递文书军令,需快速乘马,岔口驿马正是当时最理想的驿马。县境内的岔口驿,是西部古驿道必经的驿站之一,明代在此地设茶马互市,此后,逐渐变为赛马和马匹交易地。每年农历二月二在岔口驿举办的赛马暨物资交流会有着悠久历史,岔口驿马因而得名。目前岔口驿马分布全县19个乡镇,尤以打柴沟、华藏寺、抓喜秀龙、石门、松山、安远等乡镇为主。

1.3效益分析

1.3.1经济效益通过对打柴沟、石门等乡镇岔口驿马养殖实际调查分析,2~3岁优质走马售价均在3~5万元左右,成年优质走马在5~10万元左右,优质母马在1.5~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打柴沟镇多隆村马钧珩,饲养岔口驿母马2匹,2012年产下2匹马驹,通过自己调驯,当年出售获较好经济收入。每匹走马精饲料平均3.5~4.0 kg/d(以豌豆为主),年精饲料饲料投入3 000元左右,青干草4.0~4.5 kg/d,年草投入1 500元左右;成年母马在哺乳期间精饲料3.0~3.5 kg/d,年饲料投入2 600元,四匹马除去饲养成本1.4万元,纯收入达3万元。华藏寺镇周家窑村养殖户胡万良,2012年投资33万元,建成“万良走马养殖场”,修建20 m×9 m的棚圈5座。现存栏岔口驿马31匹,其中走马7匹,能繁母马24匹。2013年出售走马14匹,获纯利润8万元。经本人介绍,出售他人走马,交易额在300万元以上,自己获利3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3.2生态效益在获得同等的养殖收入条件下,饲养马匹相对饲养牛羊工作量小,而且走马需要常年在家饲养调教,不在草原上放牧,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天然草原的破坏,有利于天然草原植被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例如,打柴沟镇石灰沟村李某,今年出售走马8匹,毛收入23万元,匹均纯收入达2万元。而打柴沟镇大湾村民昝桑杰尚养殖牦牛,年出售牦牛10头,毛收入6万元,头均纯收入2 750元。饲养一匹好马的利润与饲养6~8头牦牛的利润相当,而饲养1匹优质走马的食草量远远小于6~8头牦牛的食草量。

1.3.3社会效益打柴沟、石门、松山、西大滩、赛什寺、炭山岭、哈溪等乡镇,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二月二、二月初十、五月十三、六月六等节日,都举办赛马会暨物资交流会,既有周边县份的群众摆摊设点,更有青海、四川、云南远道而来的马客汇聚一堂,谈马文化,论马历史,品味岔口驿马文化,对“心爱”的马,不惜重金。赛马会的举办,寓意深远,涉及内容繁多,有赶集做生意的,有传统地方戏剧表演的,有地方花儿对唱的,更有男女谈情说爱的。总体来说,一方面,活跃了群众文化,传承了优良的历史风俗,另一方面,活跃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社会效益明显。

2岔口驿马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1有利条件

2.1.1地域优势境内海拔高,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囊括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所具有的地域共同特征。独特的自然禀赋,是培育耐力强、体质壮等优质对侧快步走马--岔口驿马所具备的特定地域。自治县距养马大省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很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民俗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我县拥有马产业发展市场,邻近省区爱马人经常到我县交易马匹。

2.1.2资源优势天祝县牧区的农牧民常年与马打交道,掌握着独特的育马、驯马技术和技巧,并在周边省区有着极好的口碑。许多爱马的牧民出于对马的深厚感情,始终坚持着马匹的驯养和品种改良,各乡镇不乏有远近闻名的养马大户。同时华锐儿女几千年来畜牧业传统饲养技术,造就了一批养马、识马、调教走马的“伯乐”和“蛮把”,发展岔口驿马产业有着一定的技术保障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相马“伯乐”和“蛮把”120多名,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户达3 000多户。华藏寺镇周家窑村胡万良、打柴沟镇石灰沟村李新泰等许多岔口驿马养殖户,都是从小跟父辈们开始养马、贩马、调教走马,年向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等介绍和组织贩运的岔口驿马多达1 200匹,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养殖户增收致富。许多牧户已经看到了马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向养马要经济效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其中一些牧户从实践中摸索出了通过育马、驯马、出售马获得丰厚收入的致富之路。

2.1.3市场优势岔口驿马在周边省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优良的岔口驿马之所以在市场上身价高、备受推崇,与本地内涵丰富的马文化有关。我县自古以来流行赛马,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马、驯马、骑马、赏马、赛马的人越来越多,从而给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举办各种类型的赛马会,对我县马产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以马为主的各种娱乐活动也将更为广泛地兴起,为我县马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市场。打柴沟镇石灰沟村每年在农历二月初十和五月十五举办赛马会,参赛马匹达80匹以上,除了本镇马匹以外,涉及抓喜秀龙、松山、华藏寺等乡镇。通过举办赛马会吸引从青海果洛、海北、海南、甘肃夏河、四川甘孜、内蒙、云南等省内外远道而来的“伯乐”相马、交易马匹。场均交易岔口驿马10匹以上,交易金额40万元以上,马匹均售价4万元左右。华锐的岔口驿马在青海等地深受欢迎,统称为“华锐马”、“天祝马”,除自己骑乘外,也被用作女儿的陪嫁。在当地,牧民们相互不比谁家有没有高档车,而是比谁家的马好。华锐马在当地“名声”之所以叫得响,一是由于岔口驿马长得俊,面相好;二是岔口驿马适应能力强,与来自北京、新疆、内蒙的马相比,更能适应青海、西藏、云南等地高寒气候,成活率高;三是马匹耐力、速度均优于当地马匹,在当地每年举办的赛马会上,岔口驿马都能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2制约因素

2.2.1岔口驿马产业日益萎缩养马种田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农业机械的大范围普及,广大群众对养马意识淡化。近20多年来,全县岔口驿马饲养数量越来越少,存栏数量急剧下降,极具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马文化和马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产业资源有逐步消失的危险。

2.2.2基础设施滞后棚舍条件差,没有基本的驯马场地,缺乏项目资金支撑。

2.2.3岔口驿马畜种资源退化岔口驿马优质畜种资源的繁育和保护力度不够,农牧民资源品种的保护意识不强,随意出售,或多近亲交配,造成品种资源退化,个体偏小,退化严重。

2.2.4生产方式落实分散经营,规模小,饲养管理科技含量不高,饲养水平低。

2.2.5投资成本大马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发展缓慢。因马价高,资金占用量大,养殖资金不足。1匹1~2岁优质岔口驿母马售价2万元左右,成年优质母马甚至更高,加之精细饲料的投入多,用量大,价格高,群众无力投资或不愿投资。

2.2.6市场意识淡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难以破除,对母马的调驯重视不够或根本不重视,市场意识,规模经营意识不强。

3岔口驿马产业发展的对策3.1基本思路

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保种选育、实施产业开发、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以产业开发推进畜种资源的保护,以畜种资源的保护推进产业开发,培育新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地方优良畜种资源保护项目,加大县级财政对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区,保护岔口驿马优良畜种资源。实施养殖繁育补贴、奖励扶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岔口驿马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3.2重点工作

3.2.1制定岔口驿马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同时聘请知名专家参与,研究制定岔口驿马产业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与重点。

3.2.2建立岔口驿马保护区以打柴沟、抓喜秀龙、松山、华藏寺、石门等乡镇为重点的岔口驿马主产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建立一批岔口驿马养殖专业村,以培育养殖专业户、示范户的形式,建立岔口驿马保护区。保护区内选择体型外貌特征符合岔口驿马品种要求,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突出的优秀个体,组建岔口驿马保种核心群、选育群。其它养殖区根据马产业发展情况,组建扩繁群,着力扩大养殖规模。

3.2.3建立岔口驿马繁育基地依托项目支撑,建设标准化保种场和繁育基地,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加快岔口驿马的本品种选育,按照国家标准《岔口驿马》(GB/T24703-2009)开展保种选育工作。与此相配套,选择部分乡镇,重点投入,建设一批配种站、驯马场等,辐射带动农牧民进行岔口驿马改良。在岔口驿马主产区建立改良站4处,通过严格的品种选育,选择标准型种公马,扩大优秀个体种群。以保护区岔口驿马重点养殖户和核心群为依托,进行生理、遗传、生产性能测定,试验研究工作。加快岔口驿马种公马培育工作,到2016年使种公马年供种能力达到350匹以上,加快马匹繁育步伐,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推动全县马产业发展。

3.2.4建立岔口驿马交易市场为了切实树立品牌,打造品牌效应,逐步形成组织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格局,在岔口驿马主产区的中心集聚地建立交易市场1处。对岔口驿马产业经营销售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养殖大户联合成立岔口驿马养殖营销协会,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由岔口驿马养殖协会负责组织马匹常年交易,同时利用县上和乡镇组织赛马会,开展适时马匹交易。以交易活动推动

资源保护及产业开发,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

3.2.5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岔口驿马善走对侧步的特性,加大选择调教优良走马、跑马的工作力度。将畜种资源保护、举办赛马活动与特色旅游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赛马活动与旅游业发展,大力宣传岔口驿马的优良品质,着力向省内外走马爱好者和客商推介。通过举办一些大型赛马会,吸引周边省份客商参加比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进行岔口驿马交易,提高岔口驿马知名度和市场价格。充分发挥岔口驿马“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效应,引导养殖户向旅游区提供优良旅游、观赏、游艺用马,促使岔口驿马资源保护、产业开发与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产业链条,提高群众养马积极性,增加农牧民养殖收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3.2.6着力抓好科技培训按照岔口驿马品种评级标准,健全和完善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使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路子。从岔口驿马的保种选育、规范养殖、产业开发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性强、技术力量过硬,适应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工作需求的技术队伍。大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让广大养殖户了解和掌握岔口驿马的饲养管理要求、保种选育技术、培育训养方法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户的保种选育和饲养管理水平。

[收稿日期]2015-06-23

[基金项目]祁学东(1980-),男,甘肃天祝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064-03

猜你喜欢
岔口走马天祝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走马
金玉良言
岔口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冷季暖棚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回望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