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6-02-21 21:09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通渭县饲草牧草

曹 进

(通渭县草原监理站,甘肃 通渭 743300)

通渭县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曹进

(通渭县草原监理站,甘肃 通渭 743300)

近几年,通过对通渭县草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通渭县实际提出了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通渭县草产业发展现状

1.1自然资源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 912.97 km2,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15.47万hm2。海拔2 521~1 410 m,年均气温7.7 ℃,无霜期120~160 d,年降水量380 mm左右,年蒸发量1 500 mm以上。土壤分4类8属23种,以黄绵土、黑垆土两个土类为主。

1.2畜牧业资源

2014年底,通渭县各类畜禽存栏达到194.22万头(匹、只),其中马属8.76万头(匹)、牛7.85万头、羊31.15万只、猪17.59万头、鸡128.87万只;出栏达到395.65万头(只),其中马属0.52万头(匹)、牛3.12万头、羊38.65万只、猪26.37万头、鸡326.99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4.32万t,养殖业产值达到8.06亿元,加工业产值4.09亿元,流通业产值3亿元,草业产值4.9亿元,畜牧业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8.13%,人均牧业收入1186.4元,同比增长37%。

1.3草地资源

通渭县拥有天然草原6.36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5.84万hm2。2014年底,通渭县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5.32万hm2,其中紫花苜蓿3.57万hm2,红豆草1.75万hm2。全年更新扩繁优质牧草0.69万hm2,其中更新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0.42万hm2(紫花苜蓿0.31万hm2、红豆草0.11万hm2);种植一年生禾草0.27万hm2(草高粱0.14万hm2、甜高粱0.06万hm2、燕麦0.05万hm2、其他0.02万hm2)。通过种植牧草,农户减少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劳工投入,草料用于养殖牛羊,通过草畜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部分农户与牧草加工企业合作,将牧草出售给天耀草业和康民草业,提高了牧草转化利用率。

1.4草产品加工

通渭县草产品加工具有加工草捆、草颗粒等技术水平,草产品种类有草块、草捆、草颗粒、草粉等,2014年实际加工量达到1.02万t,主要销往四川、宁夏、上海、广东、深圳等地,产品价格达到2 100元/t。

2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饲草种植规模小

草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以粮为本、小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束缚,多年来,农户对草产业不够重视,商品意识淡薄,处处有种植,处处无规模,经营管理粗放,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收购加工成本大,费工费时,极不利于产业化经营;二是农户种植的牧草多以本地品种为主,性状退化明显,而且普遍存在不施肥,浇水少,管理粗放等情况。尤其是紫花苜蓿刈割时间不科学。在品种上,长期自繁自种与引进品种相互交织,造成同一地域不同农户的苜蓿质量相差很大。

2.2饲草加工处理技术落后

草产品质量低,目前,通渭县牧草大部分采用人力收割,小型收割机械缺乏,致使牧草不能适时收割,品质下降。在苜蓿加工上,小型加工点大多数采用过去小型粉碎机替代,设备原始,加工量少,粉尘大,搅拌包装不匀,造成质量不均,难以满足批量化规模经营要求。

土地承包,即将土地给某些组织或是个人承包。土地承包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各家各户都按照人口数量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将土地所有权收回,所以人民群众获得食物的方式就是集体劳作,按劳动实际情况分得相应的食物或是额外奖励。但是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国家人为地将土地进行划分,慢慢出现了按人口分配土地。尽管这个时期土地只是允许农民使用,但还是出现了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地进行了交易,出现了土地流转,实际上,土地流转是对土地交易的又一解释。

2.3饲草利用率低

产业链条短,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挫伤了广大农户种草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草产业化的进程。目前草产品主要为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等初级草产品,利用率、附加值很低,还有待于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加工。

2.4技术、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化纵横发展的要求

随着产业化的深入,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长,原有的生产设备、技术方法及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这表现在产业化的各个环节上,比如如何解决生产的季节性与生产设备的常年可用性,收割期的物候性与收割机具的局限性等实际问题,就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在及时完成收割任务、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机械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来获得较高利润。但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必须依赖科技的进步、知识结构完善的专业人才和不同领域技术人才的广泛合作交流。

2.5经营模式对草产业化有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是草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经营模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技术指导而使草生产质量低,不能满足加工优质草产品的需求;农户种植与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收获时间太晚、杂草太多、送交饲草含水量太高等,导致饲草原料整体上质量较差,影响到产业产品的最终质量。

3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县乡政府要将草产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优惠政策,做到扶持到位。每年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牧草种植基地、天然草场建设,为加快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引进优品推动发展

在各个草种中,要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力度,通过试验种植,选择长势好、丰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建立优质高产牧草基地。

3.3培育典型带动发展

乡镇要采取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着力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带动力度。要从信息、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给树立典型的示范户予以指导帮助,并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真正让农民在草产业发展中受益。

3.4建大基地联动发展

今后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加快草产业发展的基础,坚持以规模赢得市场、以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推进草产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耕地面积较大的乡镇,要通过对比算账、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和玉米种植面积,建设饲草和玉米种植基地。

3.5依靠科技拉动发展

要提高草产业发展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必须重视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培训要以种草养畜大户为重点,主要推广规模化种植、饲草青贮氨化等技术,为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6办好龙头牵动发展

县乡政府要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和精力放在上项目、建龙头、带基地上,为草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龙头企业和种草养畜农民的“双赢”。

[收稿日期]2015-09-17

[作者简介]曹进(1981-),男,甘肃通渭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草原监理、畜牧技术推广和种草饲料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067-02

猜你喜欢
通渭县饲草牧草
三个好朋友
李鹏鹏书法作品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高铁开到家门口(节选)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